东大4个!入选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

东北大学  |  2022-06-25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第二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东北大学继高克宁教授牵头的程序设计课程虚拟教研室和康玉梅副教授牵头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研究虚拟教研室成功入选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后,沈峰满教授牵头的冶金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和孙萍教授牵头的公共管理类专业虚拟教研室成功入选第二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至此,学校共有4个项目成功入选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


01

第一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



02

第二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



项目简介


程序设计课程虚拟教研室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文件精神,东北大学立足信息学科优势,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面向混合式学习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的成果基础上,充分发挥程序设计对信息技术的基座支撑作用,聚焦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群,培养具有良好计算机技术能力的创新人才。学校继续推进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体系的深化,面向更多学科建立学科融合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体系;依托东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调育人基地”,由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牵头,联合东北—西北20余所高校,合作建立跨区域合作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程序设计课程虚拟教研室》。教研室坚持“产业驱动、学科融合、科研助力教学”,充分利用计算机科研成果提高教学质量,以推动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的共享为主要使命,打造“一课两基,三科四维”的程序设计课程虚拟教研室,形成一个协同发展的教师教学共同体。


“程序设计课程虚拟教研室”平台封面图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研究

虚拟教研室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研究虚拟教研室”是由东北大学发起,联合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大学等32所高校和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高等教育出版社等8家企业,汇聚150余位土木类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德育教师、优秀校友、模范人物、企业专家、出版社编审人员,共同打造的“思业融合”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

教研室依托东北大学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以土木工程专业为基础,坚持育人与育才相统一、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汇聚培养时代新人的强大合力,携手搭建课程思政研讨平台,积极探索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形态,研究与实践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努力画好新时代育人同心圆。

教研室充分融合互联网思维,利用信息技术,打破时空限制,开展跨校、跨地域的教研交流,通过共同研讨、协同备课、培训交流、资源共享等方式汇聚“融合式”教学团队的集体智慧,实现先进教学理念的互学互鉴、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营造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创新生态,全面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助力国家一流高校、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研究虚拟教研室”平台封面图


冶金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

“冶金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由东北大学发起,联合安徽工业大学、重庆科技学院、贵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华北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辽宁科技大学、辽宁科技学院、太原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12所包括中西部在内的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显著的区域专业优势。

教研室依托东北大学冶金工程“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及“国家级一流专业”,秉承“科教协同”师资育成机制,结合网络平台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创建教师教研新形态,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结构优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优化教育教学模式、协同共建优质教学基地及教材等教育教学资源,构建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型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环境;发展完善共建共享跨区域、跨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管理制度,形成一个协同发展的教育教学共同体。

“冶金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的宗旨在于统筹冶金工程专业教研形态,打造冶金工程教育教学样板,助力国家一流高校、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冶金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平台封面图


公共管理类专业虚拟教研室


公共管理类专业虚拟教研室由东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四川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山东大学行政管理专业3所国家“双一流”建设重点高校的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组成。

该虚拟教研室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聚焦国家战略需要,不断提高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输送一流人才。


公共管理类专业虚拟教研室”平台封面图


东北大学历来重视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2018年出台《东北大学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要求要建立以课程或课程群为基础的教学团队,推动形成“互联网+高等教育”新形态。未来,学校将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加快推进试点建设工作,广泛开展研究交流活动,借鉴首批试点的实践探索经验,围绕创新教研形态、加强教学研究、共建优质资源、开展教师培训等重点任务做好虚拟教研室建设工作,并不断强化质量监测和评价,打造一批示范性虚拟教研室。

责任编辑:曹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