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以“大国‘粮’策”托起百姓“稳稳的饭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2-06-24作者:言一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国家安全的基本保障、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到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考察调研时强调,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靠农业专家,也要靠广大农民。要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把种粮大户组织起来,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


以“严政策”落实“藏粮于地”。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而言是永恒的课题。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是必须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守住守好耕地这个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才能稳固国家粮食安全和百姓“米袋子”的基础。保护耕地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正是因为我们始终严守“红线”,才能用世界不到8.6%的土地解决14亿人的饭碗问题。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耕地问题上,再怎么严都不为过。


以“新理念”推动“藏粮于技”。解决好吃饭问题,出路在科技。近年来,科技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作用愈发凸显,从滴灌、喷灌,到无人机、无人驾驶插秧机,“黑科技”日新月异。“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这一要求正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成为标配。


以“优种子”确保“丰粮于种”。土地是粮食之母,种子乃粮食根魂。种子被誉为“农业芯片”,直接关系到农产品产量、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对粮食安全和生物安全具有决定性影响。唯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曾经,袁隆平院士用“超级稻”,为解决世界粮食危机做出了卓越贡献。今天,随着国家持续加大种业投入力度,扶持种业创新平台、科研育种、技术研发、主体培育,一大批多产粮、产好粮的中国“金种子”争先恐后破土而出。


以“广倡议”推行“节粮于行”。节约粮食是维护粮食安全的途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粮食安全,人人有责;节粮减损,人人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通过出台相关文件、开展“光盘行动”等措施,大力整治“舌尖上的浪费”。切实做到深入推进产运储加消全链条节粮减损,强化粮食安全教育,反对食物浪费,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的理念。

责任编辑:王俊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