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文物科技创新,保护丝路文化遗产”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2-06-23作者:蒋雨彤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雨彤)一件保留了较多秦代艺术信息的泡钉俑,揭示了秦代陶俑的新类别。来自秦始皇帝陵博物院K9901出土的百戏俑,让人们以全新的视角认识和了解秦代宫廷娱乐文化。以4号俑为代表的泡钉俑,其领缘、袖缘、腰带采用菱形几何纹的编织物;上身衣服上布满泡钉,泡钉间饰以太阳八角纹;下身着短裙,采用云气纹的绢地刺绣。

来自秦始皇帝陵博物院K9901出土的泡钉俑服饰复原研究成果。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6月22日,在杭州举行的“合作文物科技创新,保护丝路文化遗产”高峰论坛上,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周萍介绍了中国丝绸博物馆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对4号俑合作开展的服饰复原研究。下一步,双方将继续深化复原秦陵出土的百戏俑服饰。

丝绸之路文物科技创新联盟是聚焦丝绸之路文物科技创新领域的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的非政府科技合作组织。自2017年成立以来,在资源共享、合作交流、技术创新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国丝绸博物馆作为联盟成员,以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为主要力量,与国内外博物馆、高校、研究机构开展广泛合作,结合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IASSRT)、丝绸之路文物科技创新联盟(ATICS)等平台,为“丝路之绸”的科学认知、保护和传承利用,提供了坚实的合作基础。

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司长罗静表示,丝绸之路沿线分布着大量文化遗产,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路精神的重要物证。文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杨建武介绍,浙江一直高度重视文物保护科技工作,2010年浙江省与国家文物局共建全国首个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区域创新联盟,现有纺织品文物保护、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2个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落户浙江。目前浙江正在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全力推动文物保护科技能力迭代升级。

责任编辑:郭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