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凤:关注“当下”,感受“当下”

中国政法大学  |  2022-06-22

“教授即是大学”,这是诺贝尔奖得主拉比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教师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他们的品德和思想,时时通过他们的言谈举止,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一代一代的学生。而一所学校教师的品格和气质,更会在各个层面上代表着这所学校的精神风骨。


法大之所以为法大,正是因为法大拥有一批师风师德高尚、学术造诣高深的教师,今天我们将这些老师们曾经对学术、对人生的思考,重新整理,凝练成全新的“师箴”栏目,希望更多的法大人,能够从这些师者的话语中,获得共鸣、获得启发、获得力量。同时也希望更多的法大教师,通过“师箴”栏目与大家分享所思所感,凝练人生精华,诉说生活感悟,我们期待您的关注。



师者介绍 

王元凤,诉讼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正高级工程师,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法庭科学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同时在国家禁毒委员会、全球法学院联盟、法庭毒物分析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组织兼职。曾经荣获“北京榜样•最美法律服务人”“北京科技新星计划”等人才项目及奖项。主要讲授法庭科学概论、法庭审判中的科学证据、微量物证与毒物毒品分析、Scientific Evidence等课程。




“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 but today is a gift, that is why it’s called present.”


《功夫熊猫》中乌龟大师这段经典台词,不仅让困苦沮丧的阿宝从逆境中顿悟,而且折射出内涵丰富的人生哲理。的确,悲伤也好、欢乐也罢……眼前(present)的境遇不正是上苍赐予我们最为珍贵的礼物(present)?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与体会。所以,让我们收回被外在打扰的纷乱思绪,一起静下心来,关注“当下”,感受“当下”!


所授课程的学习方法和理念


未来的事实认定离不开科学证据,充斥着各种科学技术专业术语的法庭审判活动将日渐频繁。如何打开我们的认知,尝试深入理解科学证据内涵,精准衔接科学问题与法律问题?这是“科学证据”系列主题课程的设置初衷。我们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的方式、理论探讨与案例分析交叉的路径,引导同学们畅游科学证据世界,深刻体会每一件物证的生命历程。


在法大教学生活的感受


“很荣幸本学期能够与大家‘共同’学习……”这是我每次课程的开场白,也是我内心的真实感受。陪伴大家,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见证每一个小精灵在法大的精彩蜕变……这是我在法大教学生活中最为温暖的感受。


教学过程中难忘的经历


教学工作不仅仅围绕在三尺讲台,更是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说到“难忘的经历”时,脑海中瞬间闪过两个片段:


1. 2020年3月,新冠疫情袭来后的第一个学期,我手忙脚乱地支起网络授课平台,吃力地隔空抓取同学们的视线与关注,磕磕绊绊8周后终于迎来了期末“口试”。一位叫“筱蓉”的女孩子在镜头那端热情洋溢地完成了所有答辩环节。她让我感觉她真的用心体会到教材中每一个角落的细节知识点;她让我觉得面对如此优秀的法大学子,自己再怎样努力都不为过。


2. 曾经遇到过一位孤冷的小伙子,聊天中他提及未来想要回到江西老家县城工作。我十分不解,他真诚地回答说:“我是留守儿童,长期与家人分隔!未来,我想有个‘家’!”毕业那年,他历经重重阻力,最终成为江西省于都县人民检察院的一名检察官。一次,他在下班后洒满阳光的足球场上打来电话问候。那一刻,我感受到:他有了家、有了根、有了幸福……


对法大学子的建议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责任编辑:曹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