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58岁浙大教授跨学科获第二博士学位

浙江大学  |  2022-06-22


近日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58岁的高中山教授收到了

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

医学博士学位证明

从园艺学跨学科到免疫学研究

为了这一刻

他已经做了近15年的努力

高中山(左一)参加完线上答辩后与家人和学生们的合影


一见如故,同医学结下不解之缘

谈到自己与医学的初识,高中山依旧记忆犹新:“我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攻读第一个植物科学博士学位期间,参加了一个欧盟框架研究项目——多学科交叉研究解决苹果过敏食品安全问题的项目,我主要负责苹果过敏原基因的图谱定位和多样性研究,而水果过敏问题正需要多学科交叉协作来解决。”在研究中他认识了日后指导他医学博士论文的两位老师。这样的机缘巧合让他对医学跨界有了初步的认识。

浙江大学齐全的学科门类为他开展专业间的交叉合作提供了基础。 2007年10月,高中山担任了新成立的 浙江大学过敏研究中心 副主任, 具体负责各级机构间的学科交流工作。2008年10月,中国荷兰多学科交叉过敏性疾病研讨会举办。与会期间,高中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 攻读医学学位。

高中山的博士论文集

“作为过敏研究中心的副主任,我觉得自己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为做好这个工作,通过在职再攻读一个医学博士学位,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在他眼里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进一步支持浙江大学在多学科交叉过敏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工作并为提升我国过敏精准诊断和预防水平作出贡献。

就这样取得第二博士学位的心愿在高中山脑中逐渐清晰,一段漫长的奋斗之旅也随之开始。


十年奋斗,终获博士学位

2012年3月,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通过了高中山 医学博士研究生的申请, 但困难也随之而来。 荷兰的大学 对博士毕业要求很高, 这样高强度、长时间投入的研究, 对一名在职教授来说 着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他必须 平衡科研、教学之间的轻重缓急。

高中山在答辩中


同时,国内医学领域对过敏原分子诊断研究起步较晚,往往需要借鉴国外的先进成果。 “中国的本土物种与国外有着较大差距的, 但我们的研究往往基于国外的数据和成果。 ” 回忆当时的困难, 高中山教授有些感慨。

然而高中山没有放弃,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中去。十余年的时间里,他从未享受过一个假期,纵使经历过两次手术,他仍在坚持。“为了做好这份工作,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高中山坚定地说。


“既然喜欢,就让他坚持去做吧。”自己内心的坚持、亲友的鼓励,让高中山在这条路上越走越稳。

高中山在给桃树授粉

十年科研期间,高中山完成了百余份桃子品种的过敏原测定,发现桃过敏原主要位于果实表皮。通过对导致严重过敏反应的过敏原脂质转移蛋白进行研究,他成功筛选出低致敏品种——“紫血桃”“五月鲜”“沪油278”等,为避免食用高致敏桃品种果实引发严重过敏反应提供了极具实践意义的指导,让原本对桃过敏的人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尝试一些低致敏性的桃子。

交叉汇聚,激发学科活力

正是这份不懈的努力和创新的理念,让高中山教授的过敏研究全面开花:他首先发现我国主要的桃过敏原及其与蒿花粉过敏的交叉反应机制。他还将过敏研究拓展到了蒿花粉和尘螨过敏研究领域,发现北方蒿花粉过敏病人患哮喘的风险程度与对多个过敏原蛋白敏感具有相关性。

近年他还活跃在国内和国际过敏领域的学术会议上。2020年,他结识了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过敏原分子诊断领域知名专家Rudolf Valenta教授,并一起开展合作,建立了更广泛的国际化过敏临床和免疫研究团队。同年,他的项目“蒿花粉和螨虫过敏原组分鉴定以及检测试剂开发”获得了中国与奥地利政府的资助,还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相关领域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一系列过敏原重组蛋白测试。

高中山2018年在欧洲过敏年会上壁报交流(左),

2019年10月在全国过敏年会上做蒿花粉过敏原专题报告(右上),

2020年水果和花粉过敏专题报告(右下)


“在医学博士研究生阶段,我坚持每年都与导师面对面沟通一次交流科研成果、分享实验心得。科研要创新,就要抓住热点、突破点这需要我们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开展多领域、多团队的合作。”


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共有27个中国蒿属过敏原组分、2个桃过敏原组分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免疫学会下属过敏原命名机构确认收录。他建立了3种蒿花粉过敏原组分ELISA测试方法可用于蒿花粉过敏诊断和免疫制剂的标准化,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过敏领域知名期刊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和 Allergy 。

正如他的导师Ronald van Ree教授和论文答辩评委们评价的那样,“过敏原分子鉴定和组分诊断以及免疫疫苗的研究应用过去一直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高中山的研究工作在中国具有开创性,不仅对于过敏患者的精准诊断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据此开发更适合中国过敏患者的免疫治疗制剂,对中国患者来说意义重大。”

Ronald van Ree教授高度评价论文研究成果

在自己攻读博士学位的历程中,他还着力于引导自己的学生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浙江大学2008级博士生杨朝崴是高中山指导的第一个开展桃过敏原研究的博士生。研究生期间,无论是下乡到试验田给桃树授粉,还是外出参加会议与高中山认真修改论文,或是远赴合作医院和医生患者交流,他都被高中山一心钻研、孜孜不倦的态度深深地感染着:“和高老师在一起的点滴都让我耳濡目染。对科研的追求和热爱是我求学期间最大的收获。”现在的杨朝崴正接过免疫研究的接力棒,在呼吸健康领域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杨朝崴(左二)和高中山(左三)在一起


“要不惜一切代价发展学科,培养优秀的学生,最终为过敏人群服务。”高中山坚定地说。


对未来,高中山也有自己的构想,那就是实现产学研的一体化。“希望未来会有更多健康、多元、绿色、安全的‘奇花异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同时我们也能研发出更多实用的过敏原诊断和脱敏制剂,为国人健康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曹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