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写代码也能上真人秀?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2-06-22作者:蒋肖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前程序员、现脱口秀演员呼兰说,“java是世界上最好找工作的语言”。他曾经试图写一个程序来“量产”段子,“但很遗憾,程序和段子的水平都有待提高”。连他也没想到,有朝一日,程序员还能凭借写代码这门手艺上真人秀。

    近日,聚焦程序员群体的真人秀《燃烧吧!天才程序员》第二季开播。主持人——呼兰;参赛者——一群程序员,大部分是95后;点评专家——来自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教授;节目内容——现场写程序、在60个小时内挑战AI反诈。单看这个配置,与其说是真人秀,不如说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比赛。

    也没错,节目本就基于清华大学等10所高校、40余位知名学者发起的第二届ATEC(Advanced Technology Exploration Community前沿科技探索社区——记者注)科技精英赛,这些年轻人也是奔着大赛来的。但节目播出后,本是幕后工作者的青年科技人才第一次来到台前。观众看到了程序员其实有头发,也理解了正在进行中的“科技为人”。

    偶像,并不只有一种模样。

    对程序员的“刻板印象”:头发少、穿格子衬衣

    无论在其他选手还是点评专家眼中,27岁的郭达雅都是耀眼的存在,甚至被称为“巨佬”——发表过不少有影响力的论文、现身顶尖的行业会议。

    中学时,郭达雅就对计算机感兴趣,当时还是“中二少年”的他觉得程序员是一个很酷的职业。万万没想到,后来程序员在大众眼中逐渐有了“刻板印象”,最典型的两点:头发少、穿格子衬衣。

    在所有选手中,26岁的李金膛是唯一一个“半路出家”的。父母当初觉得学计算机就是玩游戏,不如医生、公务员这些职业“稳定”,于是李金膛在本科学的是药学。到了大三,李金膛想了想,觉得不对劲,“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为什么要学那么久”,于是,他听从内心,跨专业考研进入计算机领域,如今博士一年级在读。

    在节目中,郭达雅和李金膛都现身说法证明:一、程序员的头发可以很茂盛;二、他们不只穿格子衬衣。

    “程序员群体比较特别的地方,可能是我们有耐心、有毅力、有钻研精神。写代码时一坐一天,不解决问题就不吃饭不睡觉。”李金膛觉得,大众对程序员的偏见,有的还来自影视剧。比如,跟人聊天时会盗人社交账号;又或者敲两下键盘,安全系统就被瓦解。“我们只是一群选择了不同职业的普通人。技术只是手段,就像医生用医术救助病人,我们的目标是用技术帮助别人、造福社会”。

    在呼兰看来,程序员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在于,这是一个极其公平的行业,靠本事说话,“在公司,就算老板再不喜欢你,如果这个活儿只有你能干,他也会对你非常好,通常也没有什么论资排辈”。但同时,这行对年轻人的要求也非常高,“为什么程序员升职加薪快,因为每年都出现大量新技术、新问题,需要你不断学习来解决。而随着你能力不断提高,这个老板不加薪,自然有别的老板来加薪挖你”。

    “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和程序员的工作相关,看视频网站、逛购物网站,网络支付等功能更是一群做安全性的程序员在默默守护。”呼兰说,“让程序员走到台前,一起写代码、做技术、公平竞争,这其实展现了一种崇尚能力、崇尚科技、崇尚公平的精神。这也是很多年轻人渴求的工作环境。”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的不仅是热闹

    对于真人秀这件事,郭达雅最初很难想象:“程序员大部分时间都在敲代码,要不就是看论文、看书,这样一个状态放到节目上,观众在看什么?”

    不过,他希望观众看完节目后,能知道程序员是做什么的,“比如,我确实不会修电脑,电脑蓝屏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办”。郭达雅觉得,普通观众看程序员真人秀,不是看他们如何敲代码,而是看这些代码究竟能干什么。

    清华大学副教授、人工智能实验室副主任张敏解释,用AI技术反诈,有两种方式:一类是基于人工的经验训练AI,比如在奇怪的时间有大额的交易,突然给从来没有转过账的人转账等,都是高风险交易的特征;另一类是唤醒欺诈案件中潜在的受害者,比如支付宝2019年推出的反诈骗“叫醒热线“,如今已实现AI识别50多种诈骗手段,能在0.1秒内作出判断,通过电话劝阻、支付拦截等方式来提醒用户。

    如何在海量交易中精确地识别诈骗、又不打扰正常的交易,这依赖于全图风控、智能对抗、多方风控、端云协同、交互式风控等一系列人工智能技术方案。人工智能可以成为欺诈风险的防火墙,节目中程序员的比赛内容,正是这个“筑墙”过程。

    内行看门道,但外行看的也不仅仅是热闹。

    ATEC科技精英赛发起人之一黄颖说,之所以从大赛衍生出一档真人秀节目,不是为了娱乐大众,或者“消费”程序员,而是为了呈现这群年轻的科技工作者的真实状态,和他们那种由内而外、随时会迸发的对科技的极致追求,“他们的履历确实‘烫金’,但他们能走到今天不是靠天赋异禀,而是付出了不比任何人少的努力”。

    黄颖觉得,节目好看的是实时竞技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人性和博弈,“李金膛作为队长,会彷徨、会有一时的挫败,但他依然很坚定地带领团队往前走,下一代科技从业者的自信在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继承了传统科技从业者的专业能力,并逐步展现出领导力,这是中国未来科技的希望所在”。

    科技为人,AI最终是要帮助人类的

    李金膛在做科研时发现,很多技术与现实场景脱轨,只是小范围地在实验室内应用,“我的终极职业理想,是把技术真正应用于社会。比如这次比赛的反诈,我们设计的一些AI算法能够帮助识别欺诈交易,这让我觉得特别有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这是一档非常‘实用’的节目。”黄颖说,所有选手的比赛成果将会逐步公开,当然,从代码到应用,还需要整个行业进行选择性评估。

    “要尊敬一个行业的人,首先要走近和了解这个行业。举办比赛、拍摄真人秀,其实就是不断向公众靠近的过程。以前我们总说日本的工匠精神,我觉得在科技工作者身上,工匠精神比比皆是——这种精神应该被看到。”黄颖说。

    张敏说:“所有的科技从业者,最大的现状就是永远都在面对一个自己没有克服的问题,走了一步之后会发现还有更高的山要爬。对于科技精神来说,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永不放弃,屡败屡战,哪怕是屡战屡败。”

    清华大学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朱军相信,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活。而从这些95后年轻人身上,他也看到了下一代科技工作者闪光的实力与热情。

    大概是早已“看透”了AI,郭达雅对一些普通人觉得“神奇”的AI日常应用不会产生太多惊喜。智能音箱、智能美颜相机……在程序员眼中,早已分解成了一行行代码,“两个程序员相遇,不会想着使用,倒是可能会激烈讨论代码有无可改进之处”。

    “AI领域有一句话,叫‘AI for good’,人工智能向善,这是我追求的目标,在一些领域帮助社会发展。比如,在分子医疗领域,AI能够帮助构建某种蛋白质;敦煌壁画,可以用AI技术进行修复、复刻。AI最终是要帮助人类的。”郭达雅说。

责任编辑: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