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腾:课堂“保鲜”的秘诀是……

浙江传媒学院  |  2022-06-16


谆谆教诲累年月,粉笔无言写春秋。在三尺讲台保鲜梦想、厚积薄发,在不断的成长与创新中积蓄振翅高飞的力量。方腾,就是这样一位教师。不久前,她的付出也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回报。

5月13-14日,浙江省第二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举行,来自全省57所普通本科院校的158名教师(团队)参赛。经过多轮评比,我校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方腾团队(成员:方腾、苏倩倩、孙黎、焦玥)荣获中级组特等奖! 此次获奖,不仅是对团队备赛成果的肯定,也是对方腾 14 年如一日深耕讲台、不倦创新的回报。



1

“做心存感恩的人,共享鲜花与掌声”


对于此次获奖,方腾表示,“感谢”是她备赛过程中最重要的关键词。 “看似我们的名称叫做方腾团队,但是我们团队中的四个成员以及广告专业每一个老师,都应该留下姓名。 ”

比赛的准备是一个繁琐且细致的过程。按照比赛要求,从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 果报告、教学设计创新汇 报到现场问答等环节,比赛要对教师的教学创新进行综合评 价。 队伍组建一开始,方腾就对照比赛环节,认真细致地进行任务拆分。

组建团队的核心是各取所长,在这个由广告专业女教师组成的“天团”中,方腾负责教学,苏倩倩承担数据分析,孙黎指导学生参赛,焦玥担当行业对接。“我的团队代表着一种坚韧的精神”,正是因为团队不分昼夜的共同协作和对课程的精心打磨,才能最终斩获特等奖的桂冠。


时刻在线的不只有团队对工作的热忱,还有来自各方的暖心抚慰。方腾坦言,在备赛这个从0到1的过程中,她也有压力过大的时刻。从去年12月开始,打磨课程占据了她生活中大部分的时间。无数个埋头加班的日子里,有家人无微不至的包容——因为高度近视,方腾不能在夜晚开车,于是丈夫经常在午夜开车接她回家;有团队成员的情绪支撑——让她能够在每次0.001的点滴积累中持续鞭策自我。

方腾把自己看作诸多教师中的一个符号,“可能换成谁都可能拿奖,但关键是得有那些人去支持你”。

除了来自文管学院的坚实依靠,方腾还特别感谢了学校教务处和教师发展中心的诸多支持与帮助。学校多次邀请国家级、省级专家对参赛教师进行指导,从专业视角帮助团队查漏补缺;上届大赛全国一等奖得主、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教师王一婷全程指导团队参赛,从前期文本打磨、课程实录,到复赛汇报答辩,毫无保留地传授参赛经验与技巧。


教师发展中心支持

王一婷老师指导


“还有我的学生们”,方腾指向背后正在热烈讨论创意联想话题的20广告2班同学们,他们陪伴方腾录制了两轮课程,一次五至六小时的录制,他们从未抱怨,努力在课堂上呈现出最好的状态;帮助备赛的19级广告学陈可欣、章磐石同学,他们构建了方腾团队强大的“学生后援团”。正是因为身边有这样一群人,方腾才能够将自己的紧张、压力转化为必胜的决心。


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支持

在方腾眼中,专业教师的 成就感不仅在于学位或职称的提升,更在于教学投入得到认可。她将当前这一阶段性成果看作对过往十余年教学生涯的一次肯定,也让她更加坚定,自己的教学经验值得传播与推广。面对即将到来的全国大赛,方腾与团队成员已经开始新一轮筹备,她希望能够走入现场赛,“代表传媒发出我们的声音”。

2

“课堂上,你不仅是

  一个老师,更是一个导演”

搭配得当的各色 西 服套装、隐形眼镜、修饰精致的妆容,这是方腾走上讲台前 必不可少的“仪式感”。 不仅如此,她也不允许自己的学生穿着邋遢,甚至蹬着拖鞋就来上课。 她解释道: “课堂是一个严肃的地方,过分舒适的穿着反而容易让人产生倦怠,难以集中注意力,也不尊重其他热爱课堂的老师和同学。 ”方腾希望学生能以严肃的心态融入庄重的教学场域,与之相对的,她也为每一节课付出百分之百的专注与热情。

上课就像是用大脑排演作品,方腾用“导演”形容她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导演清楚剧本——她明白各个环节应该如何调动学生表达自己,但导演不拘泥于剧本——有些时刻,她希望像王家卫那样不设定剧本走向,期待“演员”,即课堂上的学生们,带来超出情节发展的变化,而不是一板一眼地按剧本规定好学生的每一个想法与操作,“教学正是因为有意外,才有惊喜”。



“让学生收获知识与快乐,让教师收获价值与快乐”是方腾心中的教学准则。要想构建真正健康、互利的师生关系,老师不能单向输出,学生也不能只被动接受,一堂课不仅要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也要让他们领悟到学习的魅力,由内激发他们的表达欲和创造力。 在方腾老师眼中,一个教师只做到传递知识是不足够的, 教师应当是信息的筛选者,是学生的引路人,不仅要寓教于乐,更要寓教于心 。



面对疫情导致的线下教学困难,方腾老师表示: “任何挑战都意味着新的机遇,虽然面对面的沟通是最有效的,但线上课也让我们老师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 我们将目光转向了更加广阔的互联网世界,和学生一起了解更加先进自由的技术、表达和市场需求。 ”实践的机会虽然减少了,但是因为大环境也正飞速变化,与其等疫情过去,不如 及时更新教学方针,充分利用互联网丰富的资源,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相结合 ,改善现有教学模式在疫情时代的痛点、难点。


3

“做活在冰箱零度保鲜层里的人”

方腾的教学创新之路始于初进浙传校园的2008年。虽然教授的课程名称相同,但针对 不同班级、不同学期,她总是能够因时因地调整授课内容。 保持新鲜感、不断探索是方腾生命中一大主题 ,“你得把自己想成是一个活在冰箱零度保鲜层里面的人,零度保鲜是最有活力的”。



“保鲜”的一大秘诀是持续吸收。方腾将自我学习进程规划为“专业学习”“碎片化学习”“系统化学习”三部分。在“专业学习”上,方腾选择深造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这并不是她擅长或感兴趣的领域,但她希望能用工程学的思维导入广告策划过程,补充自己的学术视角。而“碎片化学习”与“系统化学习”则是方腾用兴趣去调动学习,用短板去鞭策自身的过程。最近,她正在研究宋代文化与清明上河图中的广告,并准备在积累足够后,为学生系统地讲述“古代文化中的广告植入”。

“保鲜”的另一要求是不断输出。在《广告策划与创意》这门课程中,方腾开创了名为“创意联想练习”的独特板块,学生需要根据一段给定的音乐、几个词组,描绘广告场景,为某一特定品牌设想广告创意。这一训练成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发散创意,而方腾每一学年都会更新练习内容,始终为学生提供与行业前沿接轨的创意训练。


4

“做愿与学生双向奔赴的朋友”

“老师跟 学生成为朋友的时候,才能够双向奔赴”,方腾乐于与学生构建这样的朋友关系。 方腾曾指导学生作品《一件毛衣的距离》获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第16届秋季赛全场大奖,她认为,与其说是指导,不如说是沟通,把学生当作朋友,鼓励学生对社会、人性的洞察,同时肯定学生天马行空的创意。 师生平等的交流往往能带来创意的碰撞、灵感的迸发,也是教书、育人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一环。



课上她是雷厉风行的犀利老师,课下她是悉心体贴的温柔后援。刚刚毕业的18广告2班的张丽君同学在研究生备考期间收获了不少来自方腾老师的关怀。毕业论文开题时正值初试复习,方腾以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与她交流探讨选题,做鼓舞她前行的后盾;复试期间,方腾帮助她做复试模拟,提醒她需要注意的每一个细节;考研成绩公布前一天,方腾陪伴她到凌晨一点,帮她缓解焦虑。在毕业论文致谢中,张丽君着重感谢了方腾对她的帮助,她说“方腾老师不仅是我的论文导师,也是我的班主任,是我各项比赛的指导老师,更是我最珍贵的朋友,她身上的自信与稳重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让我能够在大学这段时光里成为更好的人”。


在14年的职业生涯中,方腾把成为一名有教益、有思想的好教师视为她最可贵的收获,而在这条自己喜欢的道路上收获这么多新朋友,无论是同事还是学生,都是缘分的珍宝。追寻新鲜感的信念与步伐不会停下,即将到来的是国家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让我们一起期待方腾团队的优异表现吧!

责任编辑:曹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