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焦点访谈!东华这名学员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走得远

东华大学  |  2022-06-16

东华大学一直将非遗传承作为己任

依托自身学科特色

致力于推进非遗进校园

向世界推出中国的非遗名片

切实做好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让我们一起去听听

东华与非遗传承的

那些故事




织锦纺织经纬,染就东华师生情



东华大学作为“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首批定点研培高校,聚焦贵州、云南,四年多来已举办多期传统刺绣创意设计非遗研培班,参加研修的刺绣传承人二百余名,培训非遗管理干部及师资近百人,举办研培作品动态展演、静态展示近三十次,参展作品千余件套。学校非遗研培成果多次亮相国际时尚舞台,走入进博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培优秀成果展等,彰显文化自信。通过非遗研培厚植设计学科发展内涵,助力教育扶贫,体现了研培高校的责任担当。

织锦是布依族的一种传统工艺,锦面类似丝绣。但却是在古老的织机上,用染好的青线或蓝线作经,以五颜六色的丝绣线为纬,经过精挑细插,线穿梭纺织而成。纹样为“斗纹织锦",从布依族传统的织锦背扇肩带纹样延伸出来,丝绣线手工织精制而成,颜色淡雅,纹样有凸凹感。该技艺于2021年入选六盘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布依族斗纹织锦纺织技艺”。




韦厚珍,是东华大学第五期、第八期非遗研修班的学员。贵州六盘水人,家住六枝特区落别乡。她未满8岁便跟着奶奶和妈妈学织布与蜡染,如今是布依族斗纹布纺织技艺传承人。通过两次在研修班的学习与交流,韦厚珍在产品的颜色、搭配和创新上收获很多。尤其是在手提包方面,她跟东华大学的老师学到了许多知识,她在2021年设计的手提包系列荣获贵州第三届乡村旅游创客大赛超级创客组特等奖、最佳创意奖。另外在服饰方面,老师们给了她启发:可以将传统的刺绣、蜡染技艺与现代的水晶、亮片和羊毛等搭配,制作出兼具民族与时尚的服饰。东华大学依靠自身特色,架起了织锦的传承桥梁,也搭建起了韦厚珍与东华大学的师生情谊。



非遗传承有我,绣出乡村振兴路



在东华大学非遗研修班的学习充实了韦厚珍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开阔了视野。她自己回到家乡后将学到的知识分享给更多人,将传承传统文化当做自己的使命,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当做自己的目标,带动了周边百姓走上致富道路。她在2014年建立了怡兴民族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把落别乡会刺绣、蜡染手艺的妇女召集起来,做出富有布依族特色的手工艺品。




2019年,韦厚珍把在落别乡办的合作社改成了公司,取名贵州媚娑霓非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媚娑霓”在布依族语里是漂亮小姑娘的意思。落别乡附近的不少绣娘成了公司的员工,一群姐妹在家门口开始了创业就业。公司以民族服饰延伸研发、刺绣、蜡染、小工艺品为主,民族服饰、扎染为辅。当前公司重点放在“蜡染系列”“手工织布系列”“培养技艺传承人”三个模块。




韦厚珍带领绣娘们,手持一颗小小绣花针,守住看得见的青山绿水,绣出望得见的幸福生活。她在当地开展布依传统纺织技艺培训,深入民族文化研究,培养技艺传承人的同时,不仅传承了民族文化,还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增加传承人的经济收入。同时她为了创新产品,曾先后到多个学校进行学习,帮助绣娘们提升思维,不断丰富产品样态,从日常家居用品、到手包、服饰,让传统民族工艺融入大众生活空间。



2022年五一前夕,韦厚珍接受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组采访,作为乡村振兴“新能人”亮相中央电视台。访谈讲述了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非遗传承人韦厚珍传授布依族传统手工艺,带领当地绣娘致富的故事。



心中常怀母校, 架起坚固情谊桥



韦厚珍对于东华大学的研培总是十分感激,她的感恩之心也让她与东华大学连接的桥梁愈加牢固。2020年7月18日,东华大学非遗学员回访小组对她进行回访时,为了表达自己对东华大学的感激之情韦厚珍将自己与卢志鹏(东华大学非遗研修班七期学员)合作的一幅蜡染作品《龙凤呈祥》捐赠给了东华大学。




此幅作品为蜡染,以蜡刀为笔,布为纸。图案在心中,不画底稿,随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来画蜡。中间是布依族铜鼓纹,寓意为保佑子孙平安,团结友爱、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外圈图案为龙纹、凤纹、小铜鼓纹和云纹。龙纹象征民族气质和品格,凤纹象征布依族人民的进取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云纹寓意“和谐、吉祥、完满、如意、生生不息”,小铜鼓纹寓意“团结永恒”。整幅图案寓意布依族居住地依山傍水、男耕女织,人民勤劳善良、生活幸福美满,邻里互帮互助、团结永恒。她希望借此祝愿东华大学蓬勃向上。


2021年韦厚珍得知东华大学70周年校庆,她又以个人名义向东华大学捐赠了一幅布依族织锦刺绣作品《气势穿今古精神耀地空》,委托7月赴六盘水调研的东华大学研究生带回上海。同年暑期回访时韦厚珍专程赶到贵阳,在贵州省传统工艺工作站,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李俊为她颁发捐赠证书。


此幅作品是织锦和数纱绣,织锦纹样寓意着幸福、吉祥、五谷丰登、岁岁平安,也寓意着祖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人民生活幸福吉祥、岁岁平安。数纱绣又称挑花,是布依族最普遍的传统的手工艺,常称之为针线活。这幅作品图案全在心中,不画底稿,以布的纹理为始终,或多或少、或长或短地直接挑出花纹图案,以张继的书法作品“气势穿今古,精神耀地空”庆祝母校70华诞。



非遗传承接力,走出东华特色路




非遗研培很多学校都在做,但东华大学在努力走出一条“特色路”。在非遗研培中,学校始终立足学科特色,将学科优势与传统工艺优势、原生态文化的优势相结合,两者相互补益、相得益彰。同时,结合学校国际化办学战略,让非遗与东华大学一起走出国门,让传统的贵州刺绣与当代时尚融合走向世界舞台。背靠上海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学校精心设计研培课程,将经典赏析、跨界切磋、实践合作、参观访问、市场调研等不同课型交错搭配,以“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为目标开设系列课程培训,让学员在学识、眼界、技艺上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




作为非遗研培院校之一,东华大学以创意设计为教学特色,定向贵州刺绣开展精准研培,坚持将学生作品以“动态秀”和“静态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有“带入感”的展示。东华大学非遗研修师生结对的设计作品不仅亮相于北京恭王府,还多次在上海非遗优秀成果展及英国曼切斯特中国文化中心展出,苗绣作品在东华大学有了更多走出国门的机会,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所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

所代表的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非遗传承,你我皆有责任

责任编辑:曹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