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从“四川之行”中汲取治蜀兴川之力

中青在线  |  2022-06-15作者:李航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中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此次“四川之行”的重要指示精神,从中汲取强大的治蜀兴川之力。


汲取治蜀兴川的“三农”发展之力。“三农”问题,是国之根本,更是“国之大事”。此次“四川之行”,总书记第一站就来到了眉山市太和镇永丰村,实地考察了该村高标准农田建设、乡村振兴推进等情况。如今,农村实现全面脱贫、粮食生产保质保量,是不懈奋斗、攻坚克难所取得的伟大成果。如今,奋进新时代,党员干部更应该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从中汲取“三农”发展的力量,绷紧粮食安全生产的弦,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多到田间地头“走走”看看,拜基层农民百姓为师,将精神力量转化为实干兴农之力,绘就“三农”繁荣新画卷。


汲取治蜀兴川的文化传承之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感受传统文化,了解过去灿烂的历史,也能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总书记到访三苏祠,在感受东坡文化的同时,着重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情况。“三苏”作为古代文人的杰出代表,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名扬天下。在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像苏氏家族这样,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贡献的文人贤士还有许多。他们留下的宏伟巨作,弘扬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之气。中华文化必将伴随时代发展而不断进步。“树高千尺总有根,水流万里总有源。”当前,治蜀兴川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党员干部要主动从学历史、品文化中汲取力量,以三苏祠、三星堆遗址、李白故居等四川重要的古代文化遗产地为依托,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大力发展文旅产业,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让历史文化遗产历久弥新、永放光芒。


汲取治蜀兴川的生态保护之力。有自然、有生态,才会看得见青山,摸得着绿水。在此次四川之行中,总书记来到宜宾三江口,听取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相关情况后强调,“要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春水。”绿色生态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根本宗旨。数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自然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严重破坏。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长江流域的过度捕捞,导致该河流中鱼类等水生生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减少。近年来,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增量大、增速快,但这种以牺牲环境、消耗资源换来的经济增长,已经带来了不可逆的严重后果。如今,治蜀兴川更应牢牢抓住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契机,落实生态保护,积极采取禁渔等有力保护举措,让巴蜀大地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


汲取治蜀兴川的防灾减灾之力。防灾减灾能力大小,关系危急时刻能否快速有效展开应急救援,是国家和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反映。在此次考察期间,总书记详细了解四川雅安6·1地震灾情,并特别叮嘱四川省委和省政府,要继续做好伤员救治,心理疏导,遇难者善后以及安抚等各项工作。四川多地处于龙门山断裂层活跃地带,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频率相对较高,防灾减灾任重道远、刻不容缓。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研究总书记对四川6·1地震的重要指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多做应急演练,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当灾害真正来临之际,奔赴抢险救援一线,争分夺秒为人民。

责任编辑:王俊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