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8岁急救医生:我没有任何理由说苦说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2-05-04作者:李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

电话铃声再次响了起来。

“亮亮,闻喜路有个病人快不行了!”电话那头的声音告诉谈亮亮。那时他正在对救护车进行消杀。他和两名同事刚刚将两位病人从封控小区的“阳性楼”送往急诊。这个28岁的急救医生接到电话很快就跳上救护车。

4月28日,上海市虹口区,一辆救护车将一名病人送至医院急诊楼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那是4月23日上午,10多公里路程,救护车仅花了8分钟。抵达病人所在的封控小区后,谈亮亮和急救员推着担架车飞奔。在屋内,一名80多岁的老太太躺倒在地板上,谈亮亮随即蹲下检查老人的情况后快速判断:“心跳和呼吸暂停,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快去取自动心肺复苏机!”

谈亮亮跪在地上,双手交握,给老人做胸外按压。持续快节奏的按压,让汗珠透过护目镜从他额头上滚落下来。2分钟后,心肺复苏机被提进了屋子里,3人合力将老人从地上抬到了床上。

漫长的6分钟过后,心电监护仪上开始跳出数字,这表明老太太已恢复心跳。3人又将老人抬上软担架,从4楼下来。救护车抵达急诊门外后,医护人员把老人推进抢救室后,3人瘫坐在路边的地上喘粗气。

这样的场面,对已从事急救医生工作5年的谈亮亮而言,是很熟悉的。他曾经在一天之内通过心肺复苏成功挽救过两名危重患者。“早已见惯了生死。”谈亮亮说,但他仍秉承“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理念,在每天的生死时速中,感知生命的分量。

疫情发生以来,上海的120急救工作者正经受着一场极限考验。急救中心新生代的青年医生们挑起重担。对急救医生而言,救护车是他们的移动诊疗室。而当下,面对严峻的疫情,他们救护车就是他们的“家”。自3月28日以来,谈亮亮累计出车182车、救治125人,最长连续当班36小时。

“尽管有时会被误解,但是医生的工作就是救人,没什么好抱怨的。” 谈亮亮说,“我能做的就是尽量让每一经过我手的病人都能平安、健康地活下去。”

急救任务繁重的这几天,谈亮亮车组每出完一车任务,做完消毒工作,来不及休息就接连进行下一个任务,几乎每个班次的平均出诊次数都在12次以上。疲惫的时候,他就给自己打气:“我是年轻人,那么多年纪大的医生都在坚持着,我没有任何理由说苦说累。这正是我发光发热,展现担当的时候。”


责任编辑:从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