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体育新闻人赴一场“冰雪之约”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2-01-24作者:刘尚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尚君

直击现场,00后播音学子初次担当冬奥赛事解说员;记录时代,学生志愿者动笔头、用镜头向世界呈现北京冬奥的精彩……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以下简称“新传学院”)“服务冬奥+实践教学”一体化活动也拉开了帷幕。

“这是北体大新传学院首次依托国际体育赛事展开新闻实践教学活动。”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岭涛表示,学院把服务冬奥作为人才培养的重大载体和机遇,从专业、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出发,让学生在重大事件中锻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从而得到专业上的历练、训练和提升。

北京体育大学新传学院冬奥志愿者。(受访者供图)

冬奥会期间,来自新传学院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92名学生,将深入国家速滑馆、首都体育馆、张家口、崇礼等赛点赛区为冬奥服务。

做冬奥会的直接参与者,奥运发展进行的记录者,体育精神和奥运精神的传播者。李岭涛说,在服务冬奥的过程中,学校教师将在场外指导、组织学生开展新闻报道工作,通过拍摄Vlog、写工作手记的形式,打造一批体育新闻特色的内容和实践产品。

据了解,92名志愿者00后居多。无论是以志愿者,还是以新闻人的身份这场奔赴“冰雪之约”,他们早就为服务冬奥、参与冬奥操练了起来,也在“大练兵”中收获了成长。

北京体育大学新传学院志愿者出征。(受访者供图)

1月23日,大三学生左登元出征进驻北京冬奥村。未来的一个多月,他将在媒体中心为中外记者和运动员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左登元告诉记者,在志愿者培训中,他不仅学习了有关志愿服务的通识知识,而且从新闻报道的专业角度出发,他也掌握了一些国际媒体采访的礼仪规范和新闻思维。

在新传学院,“服务冬奥+教学实践”的浓厚氛围影响着每一位青年学子。借助这次冬奥会,大二学生段怡君即将完成从一名播音主持到冬奥赛事解说员的首秀。这对她来说挑战不小。

不同于夏奥会,冬奥会有很多项目并不被大众熟知,段怡君认为,作为一名解说员,最主要的功能还是普及冬奥知识。为此,她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就是专业知识的积累。

如冰壶项目,她找来《国际冰壶规则手册》进行通读,清楚地记下参赛规则、器具规定、服装特点等专业知识,和一些细枝末节的数据。光有基础知识还不够,为了提升内容的趣味性,她潜水到冰壶运动爱好者的社交群里,搜集冷知识。一场比赛她可以循环反复研究好多遍,经常向冰壶专业的同学请教问题,“运动员在打这一球的时候,目的是什么,心态是怎么样的,如何去处理”。在学院组织的冰上实践互动课中,她积极“上冰”,虽然不专业,但她觉得,“只要真正体会到冰上的感觉,摔一摔也是好的”。

冰壶、短道速滑、雪车、钢架雪车,这些冬奥赛事项目的一切被段怡君有侧重地记到了本子里,每个项目足足写了七八页。

解和说又是另外一回事。从上学期开始,段怡君从用词、语气、表情等方面模仿专业的体育解说员,尝试解说。

北京冬奥会倒计时50天的时候,李岭涛要求,参与冬奥解说的同学每天找话题、写评论,每晚在群里“打卡”,解说两场比赛,录制一场体育解说评论的视频。倒计时20天,李岭涛鼓励段怡君和同学们在抖音上直播解说,和网友分享冬奥项目。

冬奥会日益临近,段怡君在服务冬奥的新闻实践中有了成长,“每天努力一点点,有准备了,真到了上场的那天就不那么慌了。”段怡君表示,“每一次成长都是质变”,未来想从事体育解说或者体育播音,就要抓住奥运会、全运会这样的机遇,将知识体系落脚到新闻实践中,为将来就业添上砝码。

谈及体育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发展,李岭涛介绍,目前,新闻传播案例尤其是重大新闻事件案例非常短缺。他表示,这次北京体育大学新传学子的报道内容和素材,将会整体成实践报告与教学案例,为教研和教学提供指导性帮助。

责任编辑:刘世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