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

——团十八大以来共青团严抓团组织建设工作纪实

中国青年报  |  2022-01-18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川 通讯员 李佳阳

    团组织是全面从严治团的具体载体。各级团组织坚持和落实党建带团建的制度安排,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激活团组织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不断提升共青团的组织力、吸引力、凝聚力,把广大青年团员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更好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为全面从严治团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加强团的领导机关建设,切实发挥好应有的政治功能

    团的各级领导机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团中央指导团的各级领导机关规范开展换届,建立“一专一站两联”工作机制,推动团的各级代表大会、委员会发挥政治功能、实现整体活跃,有效履行领导机关职能。

    团山东省委与省委组织部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若干措施》,明确把党建带团建作为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市、县党委每年至少听取1次团的工作汇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团的各级领导机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积极推动以党内法规形式明确共青团组织一般不设立党组的要求,理顺党组撤销后团组织的决策机制。认真落实党建带团建各项制度规定,巩固和深化团的县级和县级以下各级委员会书记列席同级党的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会议、把党建带团建工作纳入地方党委领导班子党建工作考核内容等工作举措。

    团广东省委严格执行省委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年均制定200多项贯彻举措,每季度进行督办检查和评价打分,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为持续提升团的领导机关代表的广泛性,团四川省委在四川共青团改革方案中,规范了省市县三级团委的代表大会代表、委员会和常委会的代表和委员构成,以情况通报的形式对未按期换届的地方团委动态督导。严格团的代表和委员标准,通过建立“三上三下”机制,严格审核把关,从机制上保障一线团员青年参与团内事务的权利。

    团中央制定出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对团的地方组织选举全流程进行了明确。着力优化团的代表大会和委员会规模结构,特别是落实基层一线比例要求,明确代表大会、委员会、常委会中基层和一线比例分别不低于70%、50%、25%,增强代表委员的广泛性、代表性。细化人选资格条件和产生程序,综合考量人选履职的意愿和能力,突出政治标准,扩宽遴选视野,提高人选质量,充分体现政治性、先进性要求。

    为推动各级团的代表和委员更好履职尽责,2020年8月,团山西省盂县县委在秀水建立团代表联络站,县域各级团代表纷纷驻站。为更好发挥“联系平台”作用,盂县团代表联络站决定每月确定主题,邀请对主题感兴趣的青年到联络站与团代表面对面座谈交流。9月,盂县团代表联络站在“助力脱贫攻坚”主题交流活动中结识了5名短视频创作领域的青年朋友。经过合作,从2021年3月至12月,5名青年帮助盂县共青团制作学党史视频22期,总播放量31万余次,由此集聚了一批青年。

    团山西省委在省市两级全部建立专门委员会,117个县全部建成县域团代表联络站,组织团代表广泛开展理论宣讲、为青年办实事等工作,探索团代表联络站轮值制度,协助县级团委共同开展工作。

    “一专一站两联”工作机制,以市级以上团的专门委员会、县域团代表联络站建设为重点,以团的委员会成员联系团代表、团代表联系团员青年的“两联”工作机制为牵引,建设横向覆盖各个领域、纵向联通各个层级、普遍联系团员青年的工作格局体系。截至目前,全国共有31个省级团委、280个市级团委建立了专委会,2488个县级团委建立了县域团代表联络站,初步构建“委员-代表-团员青年”的扁平化联系路径,进一步提升委员代表工作参与度。自2021年3月以来,依托各级专委会和各地团代表联络站,在全团范围内开展“我为青年做件事”活动,共开展活动1.8万余场,参与团代表、委员38.5万人次。

    规范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团的基层组织是落实团各项工作任务的“神经末梢”。各地共青团不断巩固完善基层组织体系,以团组织为核心,向各类青年社会组织延伸,扩大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持续推进软弱涣散团组织整顿工作,把基层团组织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

    为持续扩大基层团组织有效覆盖,浙江省义乌市在“小哥社团”“集卡车队”“分拣车间”及售后服务、技术小组、社区(园区)网点等“小哥集聚地”成立各类功能型组织637个,联系青年近1.9万人,覆盖7个快递行业龙头品牌及上下游产业链156家中小微企业、539个快递网点,“小哥覆盖率”达95%。

    团浙江省委实施组织力提升“潮头工程”,聚焦特色小镇、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开展团建专项行动,探索在快递站点、社区驿站等地建团,消除快递小哥、互联网从业者等群体的团组织覆盖盲区。为加强快递物流行业团建,团省委成立全国首家省级快递物流行业团工委,统筹全省快递物流行业团建工作。在11个设区市和62个县(市、区)成立市级、县级快递物流行业团工委,市级覆盖率达100%,县级覆盖率超68.9%。

    各级共青团坚持大抓基层,巩固传统领域基层团组织建设,持续扩大新兴领域团组织覆盖,推动符合建团条件的应建尽建。截至2021年10月底,全国团组织数较2018年底增加76.4万个、增长27.1%;实现社会领域团组织密度63个/万名青年,较2018年底的32.9翻了近一番;全国非公企业团组织从2018年底不足10万家增至31万家。将行业系统团建作为提升组织力新的增长点,2021年,在税务、卫健、消防等系统,建筑、交通、旅游等行业,以及互联网、快递、物流等领域,省市两级新成立329家、总数超过1500家,带动全国范围内建立行业系统团组织的地市覆盖面达57%,构建纵横交织、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

    团贵州省委结合工作实际,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团建力度,建立团组织743个,直接联系青年13.3万人,扩大团组织有效覆盖。成立于2018年10月的矮屯社区团支部,隶属于铜仁市碧江区灯塔街道团工委,目前,团支部有团员29人,设支部书记1名、委员两名。社区团支部建立了矮屯社区青年之家、矮屯社区春晖社、图书屋等团属阵地。依托青年之家开展创业就业培训、政策宣讲、法律咨询等知识宣讲80余次;依托矮屯春晖社开展春晖映晚情、温暖贫困母亲、爱心助学子、我与家乡共发展座谈会等系列春晖公益行动20余次,通过“四点半课堂”解决了社区过早放学的孩子因父母上班无法得到照顾的难题。

    为深入实施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团河南省委制定《全省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通过编发指导手册、拟定任务清单、设置关键指标等形式,推进基层团组织标准化、规范化,依托“智慧团建”系统对考核验收排名靠后的20%团支部进行重点整顿。针对乡镇团委运行不规范、工作力量薄弱的现状,团河南省委推动全省2451个乡镇街道全部完成换届,2.4万余名团干部充实到基层一线。并计划利用4年时间把全省2451个名乡镇(街道)团(工)委书记轮训一遍,迄今已举办6期乡镇(街道)团委书记省级专题示范培训班,示范带动市县两级团委组织开展农村领域基层团干部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农村团干部的能力与素质。

    团十八大以来,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持续推进,覆盖358.4万个团组织、7320.3万名团员的“智慧团建”基础数据库基本建成,依托“智慧团建”系统实现85.9%的应届毕业生团员完成组织关系转接,以往“离校即失联”的现象得到有效改善。制定出台机关、国有企业、农村等领域团的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修改完善团(总)支部“对标定级”工作指引,推动团的基层工作制度体系逐步完善。

    团青海省委重点抓好软弱涣散团组织整治,全省4641个村(社区)团支部均按要求进行了组织换届,团支部书记进村两委班子的占95.97%。在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为强化组织领导,20个村和6个社区共选出村社团支部委员78人。其中,26名团支部书记均由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兼任。在海东市乐都区,当地把换届工作同团支部对标定级充分结合,对星级评定较低的25个村团支部换届选举工作给予重点关注,争取利用换届契机推动稳步“上星”。

    大力推动团的基层组织方式创新。团江西省委结合“新时代赣鄱乡村好青年”选培计划,2021年在全省20%的行政村建立“团青社”,进一步巩固扩大农村共青团阵地。选培计划从资金、技术、培训及平台历练等方面为青年发展提供支持和动力,通过“省级示范培养、市县重点培养、乡镇全覆盖培养”的三级分工,第一批遴选就吸引近3000名省外就业人员返乡就业创业。

    “这既是为农村发展带来活水,也是为青年回乡发展减轻心理负担,营造友好的返乡创业氛围。”在“好青年”选拔中,上饶市铅山县岩前村村支部书记江兴红发现了几个好苗子,解除了困扰他多年“村级组织后继无人”的苦恼。

    各级共青团结合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推进“团办青年社团”,广泛建立共青团主导的青年志愿服务、创业就业、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青年组织。截至目前,县域一级青年组织已达7100余个、覆盖各领域青年2000余万人。深入实施“青年之家”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广泛建设覆盖有效、功能稳定的线下线上“青年之家”,探索“团组织+青年之家+社会组织”运行机制,推动团的组织、工作、阵地在基层有机融合。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新的社会阶层青年,广泛开展城市融入、就业创业、交友联谊、公益服务等丰富活动,组织动员新的社会阶层青年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2021年以来,388.1万名团员青年参与各类“急、难、险、重”任务,90.3万名大学生团员活跃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一线。

    丰富组织运行管理机制,激发组织工作内生效能

    团十八大以来,各级团组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主动跟上时代步伐、走在青年前列,丰富组织运行管理机制,通过实施项目化管理模式,建立扁平化工作机制,构建社会化的工作格局,激发组织工作效能。

    实施项目化管理模式。团中央直属机关实行年度重点项目机制,2021年研究确定了11个年度重点项目,引导直属机关聚焦主责主业,把有限的资源和力量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机关各部门依据牵头和参与的重点项目任务,研究确定了年度关键业绩指标(KPI),建立科学、规范、精准的工作导向,确保工作有目标、有标准、可度量。

    团广东省委以深入推进“命脉工程”项目为统揽,分阶段分层次一体化推进团的各项工作,加强对基层建设工作统一调度指导,进一步夯实“全团抓基层”工作格局。自2018年6月实施“命脉工程”以来,各级团组织坚持以“智慧团建”系统为总牵引、总抓手、总阀门,聚焦严重制约团的基层建设“八大问题”,不断巩固和扩大共青团在基层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基层团组织弱化、虚化、空心化问题得到根本性扭转,团的基层组织力得到有效提升。

    团天津市委采取项目化工作方式制定“村、社区团支部项目化工作清单”,印发工作手册,精准描述基层团组织工作目标、任务内容、工作流程及考核要点,促进基层团务工作系统规范,更好地发挥基层团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目前,已在全市16区选取230个社区团支部、460个农村团支部进行试点工作。团北辰区委以工作手册为主要抓手,将其作为考评村、居共青团工作的主要依据。在2021年的区直属单位团委书记述职评议会上,团北辰区委对每个镇街现场随机抽查了3-5本工作手册。“三会两制一课”落实是否到位?“海河青听”工作成效如何?社区开展了多少场夏令营活动?这些被纳入考核的工作,翻看手册就能一目了然。

    建立扁平化工作机制,推动全团工作信号、资源、方式、力量直达基层,确保了各级团组织内部步调一致、协同一体、运转流畅。

    团山东省委实施“省抓县、市抓乡镇”扁平管理机制,做到工作信号直达、工作压力直达。2021年,向工作突出的7个地市、47个县区、27个企业和40个高校的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寄发喜报,对部分后进县区点名通报,切实传导压力、激发动力。在济南,团济南市委通过集中调研服务的方式,对全市13个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161个镇街进行了全面摸底。统计“休眠期”“困境中”“陌生人”三类基层团建难点单位,在团干部配备、团的资源发挥、重点工作推进上,依托青工委建设要求,制订专项解决方案,分类推动各园区、镇街建设青工委,全面开展青年服务工作,探索“市抓镇街”工作机制的良性工作模式。

    团北京市委按照“青年汇+”的工作模式,以青年汇站点为中心,引入书店、剧场、商场等青年群体聚集的社会服务单位,作为“青少年实践教育活动点”,形成1个青年汇站点+多个常态化阵地的服务模式,进一步延伸共青团服务青年的工作手臂。

    构建社会化工作格局。各级共青团改进组织动员方式,破除行政化思维方式,围绕地方党委中心任务和青少年需求,主动向社会筹资源、从青年中找帮手,完善全团联动、面向社会、开放共享的资源配置机制,推动团组织在志愿服务、济困助学、就业创业、人才培养、实践育人等领域,形成服务大局和服务青少年效果好、具有稳定政治功能和社会影响力的项目品牌。2020年团中央本级主动筹措社会资金近15亿元用于开展工作,是全年财政项目经费的6倍;各级团属基金会广泛开展社会化募捐,着力激发青年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所募得的5.8亿元爱心资金全部透明高效地用于支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大幅降低了工作的行政化依赖程度。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川 通讯员 李佳阳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李立红,惠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