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属感对于我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媒说话  |  2021-12-24作者:梅从政

你知道

什么是归属感吗?

ˇ

ˇ

ˇ

你有过

拼命想融进一个集体

或逃离一个集体的时候吗?


-我真的,很想融入他们。


最近,《女心理师》热播,其中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小莫因为讨好型人格,在职场关系中被边缘化。



新同事请全公司的人吃饭,他特意下班后去理发店剪了个新发型,却被理发师忽悠着办了张根本没必要的会员卡。最后跑去参加新同事的饭局时,才发现他们临时更改了地点,但没人通知他。


面对这种情况,他仍然觉得是不是自己哪里做错了。为了能够“真正地”融入这个集体,第二天,他选择花钱请公司的同事喝奶茶。


小莫用这种看似风轻云淡的方式去面对这种情况,却在不自觉中将自己摆在了一个卑微的位置。


后来,同事们去唱K不仅没有叫上他,还让他帮忙完成工作,即使那个时候小莫已经准备回家,他还是答应了。



不懂得如何拒绝,为了满足别人的需求而委屈自己,喜欢迎合他人,不断掩饰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


这个职场打工人的写照引起了大部分网友的共鸣,当小莫拼命想要融入这个集体、一次次用卑微和讨好希望能从同事身上寻求归属感时,却没真正地去思考过这个集体到底是否适合自己、欢迎自己。


-这里好像真的不是我的家。


“学姐,我思考了很久,我想退会……”


这条信息给了小念当头一棒,这个各方面能力都很出众,曾经信誓旦旦、充满雄心壮志的学妹,竟也要选择半途而废吗?


她们深入聊了许久,从初心到迷茫,从热忱到冷淡,从兴趣盎然到毫无意义……最后,小念还是收到了一份退会申请。


这份沉甸甸的申请,写尽了失望与遗憾,“我再也找不到刚进部门时的那份快乐了,与其他人的交流也越来越少,我觉得我可能不适合待在这里。”



这也让小念感到茫然:自己好像真的忽视了与其他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部门群里只有通知和收到

满怀热情却被忽略的节日祝福

因为临时工作而打乱的聚会安排

……


那些带着真心想要加入这个大家庭的新面孔,被一次次忽视后落寞退场——“这里好像真的不是我的家。”


-有人三五成群,有人孑然一身。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归属与爱的需要是社交需求。


而大学,就是一个小型社会。我们无可避免的进入一个个新的环境、逃离、再进入,往复循环,也许最后能留住的只有自己。


与其一味的渴望从他人身上获取归属,不如自身努力去选择环境。


“因为有的人天生就不属于出生的地方,命运将他们送到某种环境中,可他们却总是渴望着一个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在哪的家。”



接受偶尔的孤独,享受被需要的时候,不管是三五成群还是孑然一身,都是可选择的生活状态。


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过这样这样一段对话,青年问哲人:您是说只有付出了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哲人回答:

“是的,

归属感不是生来就有的东西,

要靠自己的手去获得。”


编辑 | 廖闽梦

封面制作 | 仲美慧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出品

责任编辑:曹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