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底要打多少个“哈哈哈哈”才能表示开心.....?

中青校媒(福建)  |  2021-10-02

最近,大家是否发现一个新现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与人对话,语句从“好棒”“哈哈”“还可以”逐渐演变为“哈哈哈哈哈哈”“笑不活了”再到“绝绝子”“人间理想”。没错,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我们眼前:我们的生活逐渐被这些表示高度夸赞的网络流行语“霸屏”了。如今逢人聊天,“夸赞流行词+感叹号”甚至成为了对话的标配,并且这种现象愈演愈激烈。


小楠

在图书馆打伞,哈哈哈哈哈

完这两组截图,你是否会疑惑:我的朋友圈会自己跑出来发图片啦?这不就是我吗?


甚至在微信搜索聊天“哈哈哈哈哈哈”,显示出来的聊天记录数不胜数。


回想起来,以前的“帅哥”“美女”是形容颜值高的人,现在只能表示性别;以前的“哈哈”是大笑,现在三哈是敷衍,五哈是标配,“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才有诚意;以前评价某个东西好就是“好用”,现在得用“绝了”“绝绝子”;以前的“爱”和“死”是不会轻易说出口的神圣严肃的词,现在只是挂在嘴上的口头禅。


“ 

然,我觉得平时聊天用那些词语很夸张,但是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我的热情和真诚,只有这样才能让对方觉得我没有在敷衍她。



这是00后大橙在接受采访时所回答的话语。


这些现象从也侧面表明,随着词语的滥用与词意的泛化,我们已然进入一个“语言通货膨胀”时代。那么,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以及背后的发展原因是什么?我们一起来探究探究。


么是“语言通货膨胀”?


在《论语言的通货膨胀》中,李安宅说道:“ 币制是交换财富的手段,语言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媒介;如同制币与其背后财富的不匹配而生的通胀,语言和语言背后的思想、情感的不匹配,就是语言的通胀。”


也就是说,若某个词语被随意、频繁地使用,该词语的词义将被弱化。此时,该词语所能表达的情感也将被弱化,导致情感表达的不到位,这便是语言的通货膨胀现象。从称呼称谓到情绪情感,我们都在亲身经历和强化语言的通货膨胀。举两个例子:

本是用来表达亲昵的“亲”“宝贝”等字词,现在却成了跟陌生人打招呼时用的口头禅。

“炮轰”等词原本是表达在战争中用大炮轰击敌人,现在却成为了针对某人某事进行彻底地语言或书面的控诉、攻击。


还有一些通货膨胀语言,原本只是商家为了营销效果故意“夸张”了一些词语,现在居然成了很多年轻人日常的表达方式,动不动就“怒怼”“互撕”“绝了”“笑死”张口就来。


胀的背后是语言的贫瘠,

是情感的缺失


透过现象看本质,语言通胀与年轻人趋向贫瘠的语言脱不了干系。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就拿流行语“绝绝子”来说,其实我们的汉语词库有大量表达赞美的词语:叹为观止、赞不绝口、才思敏捷、美轮美奂....可是话到嘴边却只有一句“绝绝子”。


深究其因会发现,在当代快节奏的信息社会,视频类内容逐渐成为主流,随着各种流行语与梗“占据”网络,人们使用文字的场景越来越少,甚至无需思考,只需要毫不费力地观看就能够理解图像。长期以往,当我们需要进行创作或者表达时,大脑只会在第一时间提取流行语,不再进行语言组织过程,我们的语言系统也就此慢慢地萎缩直至消亡。


当我们逐渐习惯运用夸张的表达,真正面对夸张的情境需要表达时,却没有语言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现,最终陷入“我懂,但我没法正确表达”的困境。


同时,语言不仅仅是一种表达和交流的工具,也是一面反映着当今社会的变化镜子。如今的社会节奏太快,年轻人的压力太大,耐心被渐渐消磨。在现实生活失意的他们,便会“网抑云”寻找情绪的发泄口,找一段文案然后copy到自己的朋友圈。反复的“Ctrl c”与“Ctrl v”,让原本属于自己的思考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有千篇一律的语言模板。


们应回归文字本身,

予语言与情感最真实、细腻的纹理


从前的文字,字字句句都承载着每个人最细微的感情。


课本中的文言文我们会逐字逐句翻译,诗歌中的字词象征意义我们去深刻体会,有时候连后人的注释和断句都值得争论一番。


从前的日记,也总是写写删删,逐字推敲直到把自己的情感放入一个最合适的语句。有时候一篇不足八百字的日记能写上一整天,就连用“流泪”还是“落泪”都苦想半天。


但随着如今的语言通货膨胀,似乎一切都变了。我们已不去细究情绪后的细枝末节,所有的感情都被简单的归为几大类,粗糙地套上一个所谓最流行的表达。就如同园林里形态各异的树枝,被粗暴地砍去枝桠,只留下千篇一律的木桩,而那些丢弃的,却正是扎根在人生百态里最真实生动的情感细节。也是我们区别于其他人最特殊的印记。


看了这么多,你是否多了一份新的感触?


身处在这个信息嘈杂的社会,当我们面对碎片化、多元化的信息时,我们应该多一份专注与耐心。放慢脚步,仔细去聆听,用心感受每一句话,反复琢磨与推敲,不用着急去追赶,也不必去跟随。


最后,希望我们都能够用最朴实、贴切、独一无二的言语去描绘我们所看到过的一切,用尽全力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文案:叶祉妮

图片:@岛岛的奇幻冒险

@Cherry、网络

编辑:叶祉妮

责编:纪淑娟 陈俐莹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

本文系中青校媒 福建原创,转载请私信后台

责任编辑:曹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