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  2021-09-04 06:18
作者:郭可欣
青平:做一只与时代同频共振的“骆驼”

“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没有歌声,没有鲜花,没有人迹”,这首曾在大江南北广为传唱的《克拉玛依之歌》,生动摹画出新疆克拉玛依昔日的荒凉。上世纪50年代,克拉玛依人靠骆驼拉水以解决油田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问题。那时候,一群人和骆驼托起了一座石油之城。建设者们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艰苦创业,声声驼铃响彻克拉玛依的发展历程。

如今,骆驼已不再是克拉玛依的主要交通工具,但应时发展起来的骆驼产业却坚实地托起了边疆牧民们的致富梦。驼奶、驼肉、驼绒成为新的需求,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生产带动了更多农户脱贫增收。进入新的时期,骆驼以一个全新的角色,再度投身于这座城市的发展之中。

无论是艰苦卓绝的建设时期,还是产业化发展的现代社会,骆驼的角色与定位不断变化,而不变的,是它们始终为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今,承担新时代赋予的重大责任与光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尤须发挥“骆驼精神”。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总能与时代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奉献自我,忠诚如一。

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曾涌现出许许多多像“骆驼”一样的人。他们奋斗在不同的时期,扎根于不同的岗位,承担着各自的使命,负重前行,在苦中干事业,从苦中谋作为。

党的好干部任弼时同志有个绰号叫“骆驼”。“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这是叶剑英元帅对他中肯的评价。整整三十年革命生涯,任弼时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

我们党还有许多干部像骆驼一样,“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曾任福建东山县委书记的谷文昌,带领群众在枪林弹雨中保卫东山、在风沙弥漫中植树造林、在惊涛骇浪中填海筑堤,一干就是14年,把一个荒漠化海岛建成了海上绿洲,被老百姓称赞为“东山翻身解放的带头人,幸福富裕的奠基人”。“草帽书记”杨善洲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0多年,为昔日荒山披上绿装,自己却甘于清贫。他们都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骆驼精神。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脚步永不停歇。“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进入新时期,踏上新征程,我们面临更光荣的使命、更艰巨的任务、更严峻的挑战。我们要做一只与时代同频共振的“骆驼”,无论处在什么位置,都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紧贴时代发展的脉搏,承担起属于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责任编辑:王俊秀,袁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