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数千团员青年冲在抗疫前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1-08-05作者:李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南京8月4日电(实习生陈雨薇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润文 李超)连日来,江苏扬州市新冠疫情的爆发让这座城市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也牵动着无数个市民的心。有这样一群青年,他们心系家乡人民安全,顶着烈日坚守在抗疫的前线,挥洒着青春的汗水。

疫情发生后,团扬州市委第一时间发布全市团员青年到基层报到的倡议,通过网络报名,形成市、县、镇、村四级招募体系,市级层面统筹招募、培训标准和物资保障,县区层面负责单位团体组织的志愿者队伍的招募,镇街负责属地相关志愿者的招募,村社区负责定岗、定人,以及岗前具体培训等。目前,扬州累计有6910人次的青年志愿者奔赴超700个服务点位,数百个“青年志愿者临时团支部”“青年突击队”“青年志愿队”在一线成立,服务时长5.8万小时。

19岁的吴昊就读于连云港中医药技术学校。8月1日,他便开始在扬州邗江区汊河胡庄社区中心负责核酸采样的工作。每天早上7点到中午12点,下午5点到晚上10点,1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吴昊要完成1000多份的核酸采样,平均每分钟要采集1~2个样本。

他左手拿着试剂瓶,右手举着采样的棉签,保持这个姿势好几个小时,胳膊非常酸痛,有时他会让旁边的搭档替换一会儿。更多时候,搭档负责给他的手套消毒,每采集一个样本,搭档就会往他的手上喷一次酒精,这样的动作重复千次,几乎形成了肌肉记忆。

吴昊给记者发来了他的工作照,照片中的他站在窗口旁,探出身子,高举手臂,为群众采集样本。“这张照片是我爸爸拍的,他也是志愿者。”吴昊在电话中告诉记者。

吴昊的爸爸是个有着十几年党龄的老党员,这些天来,他们父子俩一同坚守在抗疫一线。儿子吴昊在窗子里采集核酸样本,父亲就在窗外维持秩序,窗里窗外,父子俩偶尔对视一眼,隔着人群给彼此一个眼神,父亲有时候也会走过来叮嘱吴昊:“防护服穿好,口罩戴好,别马虎!”

父子两一同抗疫,吴昊的妈妈一开始是反对的,父子俩趁她不注意,偷偷去了现场,工作结束后回到家,吴妈妈一直赌气,但餐桌上摆着的却是他们爱吃的红烧肉和红烧鱼。

来自扬州市广陵区的朱雨珩今年9月就要读研一了,今年暑期,她在团广陵区委实习。疫情暴发后,她与一起实习的6个同学并肩走上疫情防控一线,在广陵区技师学院核酸检测点,控制现场人流,对特殊群体三码核验进行协助与指导。

7月29日投入工作至今,扬州市主城区已经完成两轮全员核酸检测,短暂的休息后,朱雨珩又将投入到第三轮全员核酸的志愿工作中去。

连日来,扬州主城区都是近35℃的高温,志愿者们穿戴着密不透风的防护用品。身边的小伙伴出现头晕、呕吐的情况,她也觉得很不适应,“但看到同样在烈日下排队等候的群众和工作人员,我觉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朱雨珩说。

目前,团广陵区委的6名志愿者专门成立临时团支部,他们与各地各高校的300多名返乡大学生志愿者一起奋战在抗疫一线。

00后志愿者张永旭来自扬州市宝应县,他就读于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暑假里回到家乡,他原本打算去宝应博物馆做志愿者,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计划,7月29日,他在当地公众号上看到团宝应县委发布的志愿者招募,他立即报了名。

他主要负责对宝应城区各大重点商超疫情防控工作的督导工作。从7月31日开始,他就在各大商超巡视,督促各大商超严格入口把控,实行对进场顾客测温以及“两码一证”的查验,检查各大商超每日的消毒记录和员工健康登记的情况。

张永旭说,“我们规定进入商超需要’两证一码’,有的老年人无法提供苏康码和行程码,有的老年人由于身体原因无法接种疫苗,我们只能拒绝他进入商城,看到那么大年纪的老人大热天白跑一趟,我觉得很心酸。”

张永旭建议,年轻人可以多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或者在老人出门时把当天的苏康码行程码和疫苗接种证明截好图。他希望跟他一样的年轻人在面对父母或者长辈请教时,能多一些耐心。

责任编辑:陈凤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