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地从来都是一片英雄的土地,在这里诞生的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二七精神等融汇交织成河南的红色基因精神谱系,成为河南广大干部群众奋勇争先、干事创业不竭的精神动力。
2009年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先后5次到河南考察调研,在中原沃土上,登高望远,擘画全局,念兹在兹,期许殷殷。
河南人民也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用红色基因描绘更加出彩的中原发展画卷。
兰考的新标签
河南兰考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志工作过的地方,也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在兰考县裕禄大道88号,坐落着焦裕禄同志纪念馆。
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一到兰考,就直接前往焦裕禄同志纪念馆。总书记说:“我们这一代人都深受焦裕禄精神的影响,是在焦裕禄事迹教育下成长的。我后来无论是上山下乡、上大学、参军入伍,还是做领导工作,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
2014年曾为习近平总书记作讲解的焦裕禄纪念馆副馆长董亚娜至今依然记得,当总书记看到焦裕禄用过的藤椅时,眼含热泪。董亚娜回忆说,总书记逐字逐句阅读了焦裕禄当年提出的“干部十不准”。
当年,焦裕禄为防治“三害”带头载种的泡桐树,至今泽被后世:20世纪筑起兰考防风固沙的屏障,新世纪成为当地人的“绿色银行”。
今天的兰考,泡桐树种植面积已达40万亩,用泡桐作原料的民族乐器产业已成为兰考县的支柱产业之一,不仅占领全国近30%的民族乐器市场,还远销海外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是兰考乐器作坊最集中的村,村里100多户人家中有近百户从事乐器制作。徐场村墨武古琴坊首席斫琴师徐亚冲,被称为兰考“90后最牛斫琴师”。凭借热爱与坚持,这名农家青年努力把泡桐树的资源优势和民族乐器的产业优势转变成品牌优势。
站在“焦桐”下,兰考县县委书记李明俊说,以前,风沙内涝盐碱是兰考的标识符;如今,拼搏、开放、生态、幸福成了兰考追赶跨越的新标签。
英雄山上“红旗飘飘”
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箭厂河乡,有一块不足30平方米的田地,这块长满茵茵绿草的田地,被称作“红田”。这块已90多年不种庄稼的田地,有着催人泪下的历史。
1927年冬天,敌人进犯箭厂河,把这块稻田当做刑场,不到两个月,就有30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在此被害。再也没有人在这里种庄稼,人们把这块被鲜血浸透的稻田称为“红田”。
地处大别山腹地的革命老区新县,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新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功仕告诉记者,当时不足10万人的新县,有5.5万多人为革命献身。
在漫长的革命历程中,大别山百万英烈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光辉灿烂的大别山精神。
2019年9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新县的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瞻仰革命烈士纪念堂。
总书记强调,我每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都去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就是要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就是要宣示中国共产党将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相关负责人杨裕盛介绍,新县红色资源丰富,国家级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5处、省级14处,革命历史纪念地365处,红色遗迹正成为当地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课堂。
近年来,群山环绕的新县田铺大塆依托红色文化和绿水青山两大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考察调研。他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
田铺乡乡长汪卫东介绍,在田铺大塆,村里的民居和景区是相融合的。通过旅游,村里实现了脱贫,未来继续向乡村振兴迈进。
田铺大塆以前是一个空心村,近几年在开发乡村旅游后,不少年轻人返乡创业,支持家乡发展。
村民蔡尤香在村里开了一家民宿,每月收入几千元。她说,外出打工的两个儿子回来了,在村里当起了“快递小哥”。
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生产、粮食安全,始终牵挂于心。
今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赴渠首考察途中临时下车,走进一处麦田察看小麦长势。看到丰收在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从培育好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近年来,尉氏县始终牢记嘱托,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利用高科技充分发展“智慧农业”,树立全国粮食生产的“尉氏标杆”。
尉氏县地处豫东平原,是全国优质农副产品产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当地沃野千里,麦菽如浪,渠田相连,平畴如织。
再过几天,河南省小麦将自南向北陆续进入收割期。尉氏县张市镇党委书记娄士强介绍,全镇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小麦,平均亩产1450斤以上,“最高的亩产能达到一千六七百斤”。
在尉氏县,农民运用技术平台,对基本农田实行网格化、无死角监管。同时,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运行科学技术,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
近年来,尉氏县累计投资10.63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84万亩,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效农田。
在张市镇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尉氏县充分利用“智慧农业”,强化农业物联网、无人机植保、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作业,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农技人员通过一部手机,就能遥控指挥植保无人机对农田进行浇水等作业。
通过多年的不断努力,尉氏县粮食产量逐年增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2020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58元,是“十二五”末的1.5倍。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河南将再交“丰收答卷”。
海报制图:程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