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解封一周年之际,本报记者专访武大校长窦贤康院士——

抗疫让大家感受到大学的作用

中国青年报  |  2021-05-19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雷宇 通讯员 吴江龙 孟令芳

2020年6月20日,武汉大学2020届线下毕业典礼如期举行。

    武汉解封已一年有余,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院士仍清晰地记得去年新冠肺炎疫情风暴之初逆行回武汉,自己孤身一人从火车站出来的场景——往日车水马龙的街面上甚至看不到一辆汽车。

    今天,英雄城市武汉已经全面复苏。

    今春武大樱花盛开的日子里,他亲自当起了珞珈山“第一解说员”,与来自江苏、上海、广东、湖南、安徽等省市的1.2万余名抗疫医护人员及家属一起,在这所有着全国最美校园之誉的百年名校共赴樱花之约。

    “我们以最高礼遇设置医护人员赏樱专场,既是为了践诺,表达我们最真挚、最浓厚的感恩之情;更重要的是以伟大的抗疫精神感染和教育学子,激励他们心怀家国、勇于担当、砥砺前行。”窦贤康说。

    在这位“双一流”高校院士校长看来,培育强国一代的关键就在今天的校园。

——————————

    “抗疫中展现了大学的担当”

    “过去经常说大学最重要,这次抗疫确确实实让大家感觉到大学的作用。”今年4月24日,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校长圆桌会上,窦贤康如是感慨。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共提供了1万多张床位收治病患,并接管了雷神山医院、武昌方舱医院等多家医院,支援金银潭医院危重症患者救治。

    不仅在临床一线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武大人冲锋在科技抗疫最前沿,为力克新冠肺炎疫情贡献智慧。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蓝柯团队是国内最早发现和确定新型冠状病毒的团队之一;核酸检测迅猛增加之际,中南医院影像科张笑春教授建言CT影像作为新冠肺炎首选诊断方法被采纳……去年6月,Digital Science发布了一份报告,其中在为新冠科技贡献度排名中,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分别位列全球第二、第三。

    同时,在抗疫物资最紧俏的时刻,全球数十万武大校友自发组织,调用一切资源上演“生死速递”,通过包机、专车从全球各地将物资运往一线,武大校友捐款捐物超过12亿元,占武汉市接受捐赠总额的四分之一。

    “从民族到个人都要懂得诚信懂得感恩”

    如何看待抗疫中的青年一代?

    窦贤康说,这是一个古老的命题,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总比一代强,这是历史规律。“面对这一次的重大灾难,事实证明这一代年轻人是靠得住的”。

    武汉大学青年学子的抗疫故事被窦贤康在不同场合讲起。

    比如,武汉“菇凉伢”、大三学生郑欣怡,在保证自己在线学习的基础上,参加线上家教志愿服务,为父母在武汉抗疫一线的孩子补习功课。在那段特殊的超长寒假里,武大学子为600多名医护人员子女提供了“云家教”。

    郑欣怡还坚持去社区超市分拣蔬菜,帮助保障社区团购。她说:“哪里需要,我们就去哪里,尽量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在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最困难的时候,窦贤康到方舱医院看望医护人员,遇到几个非常年轻的护士,当时医疗物资很匮乏,她们脚上的穿戴只是普通的塑料袋。

    窦贤康问这些比自己的女儿年龄都小的姑娘怕不怕,护士们回答,刚来时都怕,接触到病人以后,本能的职业操守促使她们干好工作,其他就想得很少。“人就是这样,就像战场上的士兵冲锋,枪一响什么都不怕了”。

    “把最美的樱花盛景送给抗疫英雄,是最合适的礼物。”2020年3月,窦贤康走出方舱医院那一刻的心愿,化作了学校向4.2万“逆行”的援鄂医疗队员发出的公开邀约和承诺:连续3年为援鄂医疗队员以及湖北省疫情防治一线医护人员和家人开设免预约赏樱绿色通道,提供好赏樱服务。

    一诺千金。

    2021年大年初六,窦贤康专门召开会议,专题布置如何兑现这个一年前许下的诺言。在他看来,大学寄托了整个社会的价值期待,具有展示真善美的职能,践行承诺也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一个民族,一个人,要懂得感恩懂得诚信”。

    他介绍,在组织志愿者的过程中,一开始还担心报名人数不够,后来参与的95后00后大学生志愿者超过千人,连一些年龄非常大的老师都主动请缨,“这种良知和爱心,很多人是与生俱来的,为抗疫一线医护人员提供志愿服务给了他们一个表达的机会”。

    “这不仅是一次志愿服务,更是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思政课,它教会我们感恩曾帮助过我们的恩人,感恩在国家危难时义不容辞挺身而出的每一位英雄,这些都激励武大学子成长为有家国情怀的大写的人。”窦贤康希望,这场志愿服务成为当代青年懂得感恩、学会担当的第二课堂。

    从抗疫活教材中汲取成长力量

    去年6月20日,武汉大学2020届线下毕业典礼如期举行。

    这是特殊时期的一场特殊仪式——北京新发地的疫情留给人们的惊魂未消,人们聚集的恐惧犹在。

    珞珈山上,660名毕业生身着学士服,接受恩师拨穗,完成和母校的告别。不同于以往所有的毕业典礼,参加典礼的师生在仪式伊始全体起立脱帽,为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牺牲的烈士与逝世同胞默哀。

    为什么坚持举行线下毕业典礼?

    窦贤康觉得,一定要让学生知道毕业典礼是一个庄严的仪式,不管遇到多么大的艰难险阻,给学生一个学业完整的承认。“希望武大学子从抗疫这本鲜活的‘教科书’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也希望通过这场典礼,纪念武汉人民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取得的可贵胜利。”窦贤康说,彼时的武汉急需昭示这座英雄的城市是安全的。时任武汉市长专门跑到街市上吃饭,就是想传递一种信号,而大学的关注度无疑更高。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窦贤康说,回望历史,历经5000多年风雨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危难中愈挫愈勇、不断奋起,正是因为有宝贵的民族精神在支撑。“希望寄托在这场仪式中的武大精神能由这届毕业生得以延续和弘扬。”

    事实上,这不是鲁莽的英雄主义。

    窦贤康专门安排辅导员征集学生对参加毕业典礼的意见,发现报名踊跃;对于疫情防控做了周密、精准的安排,甚至包括每名学生之间的距离,都有精密的测算。

    行胜于言。最终,数以亿万的观众在云端见证了这份从百年武大里传递出的勇气和担当。

    培育强国一代关键在今天的校园

    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世界格局,今天的青年一代如何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窦贤康看来,这场肆虐全球的疫情已经不单单是一场公共卫生领域的危机,不仅加剧了原有全球格局的改变与冲突,还深刻影响着世界发展的进程与未来。“从一个国家到我们每一个人,应对疫情的态度和疫情之下的选择,直接决定不同的结局和不一样的未来。”

    窦贤康说,“强国一代”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从天而降的,首先要有理想信念。

    窦贤康给学生作报告时,经常现身说法——自己上个世纪80年代末出国留学时,北京的路上没有几辆小汽车,从市区到机场,坐下午的飞机早上7点就要出门。

    到了法国,看到巴黎市区环路上的汽车尾灯闪烁汇流成河,中法之间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震撼着心灵,“当时心里就有一根弦,就是我们这代人不奋斗,国家一定强大不起来”。

    窦贤康说,回国时第一个月工资到手,数额只有在国外的五十分之一不到,那时也没想到后来还可以当院士当校长,但回过头看,“凡是有所成就的,都把个人理想实现融入了国家发展的大局之中”。

    强国一代还需要建设强国的本领。

    窦贤康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只有将关键技术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才不会被别人“卡脖子”;而核心技术突破背后都是基础研究中最基本的科学原理和科学规律,如今的中国“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期待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强烈”。

    窦贤康经常给学生算一笔账,2035和2050并不遥远。今天在校园里的基本都是00后,到2035年35岁,到2050年50岁左右:“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关键就在今天的校园,你们的品格、态度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未来的样子!”

责任编辑:堵力,邹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