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百年大党的“青春密码”

——中国青年报社与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理论研讨会发言摘要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1-05-10

    石仲泉

    李忠杰

    龙平平

    辛鸣

    辛向阳

    刘荣刚

    宇文利

    胡献忠

    杨增岽

    编者的话

    由中国青年报社和北京大学党的理论创新研究中心合作的百年大党的“青春密码”理论研讨会,4月28日在北京举办。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会长、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觉醒年代》编剧、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原主任龙平平,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辛鸣提交书面发言。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等来自中共中央党史文献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北京师范大学的6位专家学者作大会主旨发言。来自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宣传部的思政工作者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研讨会围绕全方位解读中国共产党何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这一主题展开,专家学者从宏观层面高屋建瓴进行梳理和解读,青年学子的发言则提供了一个个鲜活的样本,专家和思政工作者与青年学子展开面对面交流讨论,积极回应同学们的思考和问题,气氛热烈,时时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这里,我们特别推出《思想者》特刊,摘发座谈会上与会者的精彩发言。

——————————

    揭示百年大党的“青春密码”

    ■石仲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会长、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副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百年大党何以风华正茂,“青春密码”是什么?即刻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热点,媒体、网络研讨的论文如云。此时,在我们这个百年大党主要缔造者之一李大钊先辈的就义日,召开百年大党的“青春密码”理论研讨会极富创意。大钊先辈是呐喊“青春中华”第一人,以肩负“青春中华之创造”历史重任投入新文化运动,并成为创造“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载体——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旗手!回首百年,他亲手参与缔造的这个党,没有辜负他的建党初心,“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

    百年大党青春常在的“密码”是什么?坚持党的初心领导着百年大党的习总书记给了明确答案。就党的建设而言,这就是“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这个论断虽然是2014年讲的,但这既是对百年大党走过的青春之路的深刻总结,也是对百年大党未来之路永葆青春的正确指南。思想建党是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创造,经过古田会议决议和延安整风运动教育,解决了在党员队伍以农民成分为主的情况和革命战争十分残酷环境下,如何着重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建设党以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这对于夺取革命胜利、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起了决定性作用。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总结走过历史道路的经验教训,指出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提出了制度治党治国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使之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理论根据,进行刀刃向内的空前自我革命,我们党焕发了新的青春。

    从党走过的百年道路而言,坚持思想建党使我们党青春常在,最突出的表现为: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使党在前进道路上始终拥有科学指南;二是坚持理想、信仰、信念教育,使广大党员始终具有积极向上的强大精神支柱;三是坚持“两个务必”思想,不断反腐倡廉,发扬艰苦奋斗作风,使党始终具有先进性纯洁性精神面貌;四是坚持顾全大局、团结友爱、崇尚集体主义的革命精神,使党始终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正能量;五是坚持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不断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使党始终具有获得人民群众支持的强大根基。习总书记说: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这就是党具有青春活力的重要密码。

    就制度治党成为党的“青春密码”而言,从百年历史发展视域看,最重要的有这样几点:一是不断健全集体领导制度和政治生活的民主集中制度。这是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抗战时期特别是整风运动中不断强调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邓小平到习近平的历届中央将其作为党和国家领导根本制度加强建设,从而使党的领导发挥着坚强核心作用来保持青春活力;二是不断健全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大胆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使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具有青春活力;三是不断健全和提高共产党员标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适时开展整党整风运动和集中学习教育活动。这是党的基层队伍不断保持先进性、纯洁性,使党具有青春活力的重要基础建设;四是不断健全反腐倡廉制度,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体系,完善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和勇于自我革命的机制,使党的肌体始终保持健康状态,从而具有青春活力;五是不断健全中央领导干部产生、工作和退休制度,形成极具特色的新老干部合作交替和渐进有序的前进机制。这样平稳的交接班方式,既有利于保持党的路线和政策的连续性,也是我们党具有青春活力的重要体制。

    百年大党的“青春密码”是多维的、全方位的。就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而言,内涵也很丰富,需要多视角、宽领域地加以研究。但是,揭示百年大党“青春密码”的目的,是通过揭示研究来明确百年大党在今后漫长征途上怎样与时俱进地坚持“青春密码”,从而永葆青春。

    65年党龄老党员的几点希望

    在今天这个研讨百年大党“青春密码”的会上,我以一个有着65年党龄的老党员身份,以过来人的经历,对广大青年怎样在今后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上使党和国家的事业永葆青春谈几点希望。

    第一,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仰。青年正是处于树立理想和确立信仰青春期的黄金时代。革命理想高于天,信仰之火永不灭。这是我们百年大党具有青春活力的首要密码,也是作为祖国未来和民族希望的广大青年应当掌握的首要密码。只有掌握这个首要密码,百年大党拥有的源源不绝的新生力量,在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上,将永葆青春。

    第二,要有不畏任何困难、不怕任何险阻的艰苦奋斗精神。我们现在开始进入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但是艰苦奋斗的革命传家宝不能丢。这是百年大党青春常驻的又一个密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会有许多艰巨繁重的任务;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的伟大斗争中,会有许多未能预料到的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这就需要我们一代代青年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去顽强拼搏,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使走过了百年艰辛路的大党永葆青春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三,要有植根人民、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价值情怀。不断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因而也是百年大党的青春密码。对于广大青年,特别是对于那些即将成为党和国家中坚力量的青年才俊来说,更需要自觉地培育植根人民、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价值情怀,努力克服那些背离这种高尚情怀的不良思想倾向,不做包装严实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坚持做忠诚的利他主义者,爱党爱国爱民的初心不变;绝对不要成为人民唾弃的“精神贵族”,而要成为人民爱戴的时代楷模精英。这是党和人民寄予的厚望。一代代有志于担当历史重任的青年,只有坚持这种价值情怀,走过了百年艰辛路的大党在为实现民族复兴的漫漫征途上才能永葆青春!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会比一代强。有志于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上成为奋进者、搏击者的青年一代,定会使百年大党焕发出永葆青春的绚丽光彩!

    百岁正壮年 解码葆青春

    ■李忠杰

    (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1949年6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28岁时,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说,我们党就“像一个人一样,有他的幼年、青年、壮年和老年”。走过28年的中国共产党,“已经不是小孩子,也不是十几岁的年青小伙子,而是一个大人了。”

    那么,现在到了100岁的中国共产党,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年龄段呢?

    按照马克思主义“过程论”的思想,整个世界,无论自然物质,还是人类自身,无论社会生活还是意识观念,说到底,都是作为一种过程而存在的。从诞生、发展,到成熟、鼎盛,再到衰落、消失。任何事物,都会经历这样一个发展演化的过程。一个过程完结了,另一个过程又会开始。无数的过程相互交织,此伏彼起,前后相继,推陈出新。世界就在这无数过程的演化中,经历着无限的新陈代谢的生命运动。

    根据这一“过程论”思想,新陈代谢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根本规律。新事物不断出现,充满勃勃生机,于是就不断成长。但如果失去活力,陷于停滞、僵化,不能继续前进,那就迟早要被历史淘汰。

    政党,同样也是这样一个生命运动的过程。一个政党生命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客观,首先是历史的需要,人民的需要。主观,则主要取决于这个党自身是否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是否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先进性,是否始终保持廉洁而不腐败,是否始终受到人民的欢迎和拥护。只要这两方面因素结合得好,党的生命运动的过程就会很长很长。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100年的历程,达到了100岁的年龄。这本身就已经很了不起,是一个非常大的成就,也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100岁,如果从一个人的自然生命来说,已经超过“耄耋之年”,而称之为“期颐之年”了。但对于一个政党来说,生命的历程还很长很长,前面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对于我们从事的事业来说,更不过是短短一瞬。因此,按照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共产党显然不能划入老年的范畴。1949年,毛泽东说我们党已经不是年轻小伙子。而现在,我们则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既不是青年,也不是老年,而是壮年。“百岁华诞仍壮年”,或“百岁华诞正壮年”。

    壮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方面,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历程,干了很多大事,取得了许多成就,经验也已经非常丰富,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了;另一方面,前面还有很多的事要干,有很多的辉煌需要创造,也有很多的风险需要去迎战。因此如同毛泽东比喻的万里长征,我们今天仍然在路上。

    壮年的中国共产党,依然充满着青春的活力。面向未来,更要继续保持青春的活力。总结100年,我们党的青春“密码”在哪里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总结和概括。我认为,主要有4条,一是坚持赶上时代,走在时代前列;二是坚持扎根人民,以人民为中心;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激发自身和社会的创造活力;四是坚持完善制度,保持活力与秩序的统一。这些方面做得好,我们就能青春常驻,不会衰老,就能始终保持强大的活力,乃至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怪圈。

    所以,我们既为曾经拥有、现在仍有的青春感到自豪,同时,也要警惕这样的青春衰减和消失。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探讨“百年大党的‘青春密码’”是很有意义的。探索和揭示百年大党的“青春密码”,关键是要运用这一“密码”,进一步去编织我们万里长征的未来之路,编织防止病毒入侵的铜墙铁壁,编织防止基因突变的科学程序,从而使我们的壮年时期延续得更长更长,使我们的青春气质保持得更久更久。

    百年大党,青春芳华,需要我们所有的共产党员努力。既需要中年人,也需要老年人,更需要青年。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191.4万名,其中30岁及以下党员1231.5万名,31至35岁党员994.6万名,36至40岁党员882.7万名,41至45岁党员864.4万名,46至50岁党员936.2万名,51至55岁党员879.4万名,56至60岁党员745.1万名,61岁及以上党员2657.7万名。从这些统计数字可以看到,除了61岁以上外,30岁及以下党员数量最多,占的比例最大。

    当年,27岁的李大钊发表文章,号召青年“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年。

    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100年,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每一个人都会经历从幼年、少年、青年、壮年到老年的过程。每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可以有不同的贡献,也会有不同的挑战。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个过程,每个人的事业也是一个过程。

    在生命的旅程上,每个人的青春都是短暂的,所以,我们要珍惜自己的青春,也珍惜党的青春、国家的青春、民族的青春。用我们共同的努力,永葆自己的青春,永葆党的青春、国家的青春、中华民族的青春。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要求,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要热爱伟大祖国,要担当时代责任,要勇于砥砺奋斗,要练就过硬本领,要锤炼品德修为。总书记说:“实践充分证明,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青春大党的密码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中。青春年华能不能永葆青春,青春大党能不能永葆青春,根本上要看我们自己的努力和奋斗。

    从北大红楼到南湖红船

    ■龙平平

    (《觉醒年代》编剧、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原主任)

    在一次座谈中,有年轻同志提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但马克思主义是舶来品,不是中国产的,是从外国引进的。而且,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这样一个古老落后的东方大国,是没有条件搞社会主义的。当初陈独秀、李大钊这些人为什么要激烈地批判孔孟之道,积极地引进宣传马克思主义?当初有没有可能在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梳理和改造中找到救国和民族振兴的道路?当时我正在思考《觉醒年代》的写作提纲,年轻人提出的这些问题帮助我找到了这部电视剧的主题。

    中国共产党是怎么来的,是哪些人搞起来的?当初,先哲们为什么要接受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选择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搞社会主义?当初的选择对不对?这是《觉醒年代》要回答的问题,也是它的主题。

    为什么要回答这些问题?因为除了在对待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问题上存在一些模糊认识之外,在讲述中国共产党的由来和党的创建过程等问题上,也有一些没有讲清楚的地方,甚至有一些违背客观事实的错讹。比如,说到中国共产党的由来,人们往往习惯于把上海的石库门和嘉兴的红船看成是源头。那么,这条红船是从哪里驶过来的?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最初的酝酿是在北京,北大的红楼是源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客观地存在着从北大红楼到上海石库门和嘉兴红船这样一个历史过程。我曾经在大学生和研究生中做过调研,当时很少有人知道赵世炎、邓中夏、陈延年、陈乔年、蔡和森、俞秀松、何孟雄。他们都是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大多20多岁就慷慨赴死了。才几十年,人们就不知道他们了。这不是一个大国大党应有的状态。

    我是1985年研究生毕业后就在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的,一辈子研究党史。在参与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和《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创作之后,我就萌发了要写一部既全面客观,又有思想深度、高尚情怀和生动故事的全景式反映中国共产党从酝酿到成立过程的电视剧的想法。幸运的是,我的这个想法踩到了新时代的点子上。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讲话中提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他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听到这个话时心里咯噔一下:这不就是这部电视剧要表达的主题吗?我之所以要写这部电视剧,不就是想说清楚中国共产党的来历和初心吗?这个初心是什么?它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个初心?今天的中国人应该知道并且牢牢地记住这段历史和这份初心。所以我要说,是总书记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给这部电视剧注入了灵魂与活力。

    实事求是地展现党的由来和建党的过程,不能忽视北京大学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大,发表重要讲话。2014年,他讲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源头。2018年,他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一些早期著名活动家,正是在北大工作或学习期间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并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这是北大的骄傲,也是北大的光荣。”他还说:“从五四运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是划时代的。”这就把源头和今天都讲清楚了。电视剧《觉醒年代》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经中央审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以及党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为依据,秉承既定的历史认同,以尊重历史的科学态度,把北京大学作为叙事平台,通过全景式展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历史画卷和先进分子为中国寻找出路的艰辛探索,生动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这个主题。特别是今天社会主义中国的蓬勃发展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人信服地说明了100年前先哲们的选择是正确的,使得《觉醒年代》在展现这个主题的时候理直气壮。

    剧中,有一场胡适和李大钊关于社会主义的辩论。胡适责问李大钊:社会主义是德国人发明的,德国人都不信,法国人按照社会主义理论搞巴黎公社,失败了;英国人欧文在美国搞社会主义试验,破产了。社会主义就是一个骗局,你们凭什么说它能救中国?李大钊说,我相信,社会主义绝不会欺骗中国!我想,今天的青年在荧屏上听到李大钊这句话时,应该是感同身受的。这就是这部电视剧的主题。

    百年大党信仰理想之树常青

    ■辛鸣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讲:“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百年世事沧桑、百年风雨兼程、百年改天换地,中国共产党始终永葆青春,这背后有着众多深邃的密码、独门的法宝。但其中最为根本、最为深刻的是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与理想。

    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根本的是什么?不在于是否执政,也不在于人多人少,而是它的信仰主义,它的理想信念。理想科学远大,信念坚定执着,政党就会发展壮大,事业就会繁荣昌盛。毛泽东的名言“主义譬如一面旗帜”,讲的就是理想信念。只要旗帜竖了起来,就会应者云集,知道向哪里去靠拢。

    固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一个政党的工作重心和工作目标会有阶段性的变化。我们不能急躁冒进,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做我们能做的事情,一定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在这一过程中会有权宜之计,会作策略性调整,但绝对不能也不要因为走的时间久、走的道路远了就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执政当然是政党最重要的目标,但任何政党的执政都不可能是也确实不是为执政而执政,而是要通过执政实现其理想,践履其信仰,光大其主义。

    那么,什么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呢?中国共产党又是为什么而出发的呢?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终极信仰。中国共产党的这种理想信念既不是出自痛恨资本主义的道德义愤,也不是源于向往共产主义的善良愿望,而是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对建设一个新世界的使命担当。共产主义塑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为中国共产党人打造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顶天立地的精神之“钙”。

    诚然,共产主义距离现实社会状态确实还很远,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而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但这正是理想之为理想的魅力所在,信念之为信念的价值所在。“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踮起脚就能够得着的不是理想,朝三暮四有奶便是娘也不是信念。满足于眼前蝇头小利而欣欣然,被别人骂上几句就六神无主,进入低潮稍有挫折就惶惶不可终日,这不是一个已经干大事而且还要干更大事的政党应该有的精神状态。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风雨中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所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不论是革命时期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还是建设时期的“建设四个现代化”,改革时期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再到新时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一以贯之的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守,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在理想信念上坚定不移,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的辉煌,铸就了中国社会百年来的自立自强,也让社会主义这一共产主义在现实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形态,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呈现出了“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

    也正是因为理想信念对于政党的根本性意义,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当一个政党内充斥着大量不信仰共产主义的共产党员,把党员作为一种政治身份而没有政治信仰的时候,政党大厦的根基就动摇了。以史为鉴,20世纪90年代一个历经血与火的严酷考验曾经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宣布解体时,2000多万政党成员“竟无一人是男儿”。为什么?动摇了理想信念,丢弃了理想信念,所以塌了脊梁冷却了血性而难有作为也不思作为了。

    我们常常把理想信念连在一起讲,其实它们是政党建设的两个方面。理想是一个政党所追求并认为是最好、最高、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远景与目标,信念是一个政党对其理想的相信与坚守、奋斗与努力、付出与牺牲、意志与情怀。因为理想科学而信念更加坚定,因为信念坚定而理想更加真切。

    应该说在当下的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下,坚守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资本主义内在活力的继续释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相对徘徊,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并不像我们过去想的那样一目了然,而是隐藏在目前尚不断展现繁荣的社会现象中。透过资本主义社会表面的繁华看出背后的危机与必然的消亡,透过共产主义运动目前的隐忍看出其必然的胜利与铁的法则,需要大觉悟、需要大定力、需要大无畏。如果我们不能咬定青山不放松,做不到乱云飞渡仍从容,是很容易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甚至失望灰心、自废武功的。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在中国共产党跨越第一个百年,从辉煌历史走向光明未来的新的历史时期,让我们铭记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永远不丢信仰”,“革命理想高于天”,随时准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就是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密码所在。

    从百年进程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辛探索

    ■辛向阳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研究员)

    艰辛之一:如何准确翻译马克思主义的文本?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有多少呢?根据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编成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历史考证版,总计为114卷,如果全部翻译成中文,总共约为6000万字。在这些著述中,约有65%为德文写成,有30%为英文写成,其他5%用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和丹麦文写成。译文的准确程度影响到对思想的理解。我们党历来重视经典著作的翻译,这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了文本基础。1943年5月27日,中共中央作出由毛泽东提议并亲自审订的《关于一九四三年翻译工作的决定》,指出,“翻译工作尤其是马列主义古典著作的翻译工作,是党的重要任务之一”。1974年7月成仿吾写信给毛泽东,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原著译本中错误很多,表示自己愿意从事校译工作。毛泽东很快作了批示,并要求有关单位支持他开展这项工作。

    艰辛之二:如何完整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党一直强调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这个结论实际上也是经过了艰辛探索得出来的结论。首先,要克服教条化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一种就是从“左”的角度的理解。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都曾经存在过“左”倾问题。一种是从右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就是曲解、肢解马克思主义精髓,使马克思主义变得面目全非。其次,要全面地不是零打碎敲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经历了一个十分复杂艰难的历史过程的。

    艰辛之三:要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1949年6月30日在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而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毛泽东讲了那句著名的话:“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为什么要强调“走俄国人的路”。首先,中国共产党是在苏联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成立的。在我们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过程中,“走俄国人的路”可以说再自然不过了。其次,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力影响是深远的,存在着制度超越问题。无论是在西方进步知识分子中间,还是在苏联国内大众之中;无论是在西方一般民众之中,还是在西方政治家中,对于20世纪30年代、40年代苏联制度的威力是深信不移的。阿诺德·汤因比这位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在看到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就时曾经讲过一段话:“1931年这一年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全世界男男女女都在认真思考与坦率讨论这样一个可能性,即西方社会制度或许会垮台,再也行不通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十分巨大。在20世纪40年代、50年代,是否以苏为师、是否遵循斯大林指出的方向、是否仿效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是否走苏式社会主义道路就成了战后各国共产党是否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是否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和立场的大是大非问题。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们探索走自己的路,并且经过艰辛努力,到改革开放之初,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百年风华正茂的精神密码

    ■刘荣刚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副主任)

    在100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如长征精神、抗疫精神等。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这些革命精神有着一些共同的特质。

    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必须具有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经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共产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有执着信念和坚定信仰,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初心、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无比忠诚。

    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和成就、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主要就是坚持了实事求是,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研究和解决问题,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制定和形成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开拓创新。开拓创新指的是解放思想,知难而进,守正创新,敢于打破固有观念思维,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坚持改革开放,始终与时代同步前进。开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敢于斗争。敢于斗争是指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敢于斗争是共产党人争取胜利的方式之一,是共产党人的固有品质。100年来,中国共产党正是靠着不懈奋斗、敢于斗争,团结带领人民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明大道。

    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党的力量源泉。100年来,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了同人民群众最密切的联系,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壮大,团结带领人民根本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奉献牺牲。奉献牺牲指的是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甘于奉献、勇于牺牲,大公无私、鞠躬尽瘁,忠于职守、勇于担当,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贡献。奉献牺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无私奉献、英勇牺牲的历史。

    团结合作。团结合作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基础,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发挥中华民族、爱国统一战线、社会主义制度、党的组织等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优势,全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就是共赢的时代画卷,为夺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提供了重要法宝。

    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统作风和政治本色。党以艰苦奋斗而兴,国以艰苦奋斗而强,人以艰苦奋斗而立。100年来,中国共产党正是秉持着艰苦奋斗精神,带领人民成就伟业、创造辉煌、实现跨越。

    人无精神则不强,国无精神则不立。党的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党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不竭源泉。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点上,要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党的革命精神,从党的革命精神中汲取前进力量。

    心有所信 方能行远

    ■宇文利

    (北京大学党的理论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百年中国共产党书写了艰辛探索的历史,也编定了永葆青春的密码。从百年党的历程看,青年及其作为完美诠释了党的事业成功、发展和基业长青的“神奇力量”。可以认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的历史,其中值得信赖、值得托付和必须依靠的那股强大力量就是青年。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对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来说,勇于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必须做到有理想、有能力、有责任。百年党史告诉广大青年,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只有把个人的命运、梦想和发展方向与祖国、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青年才能够最大程度实现人生价值,才能够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历史的事业在青年时代的使命靠青年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程。百年来,一大批革命志士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用科学的力量教育和引领青年,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一步。在李大钊、陈独秀的带领下,毛泽东、邓中夏、高君宇等有志青年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南,实现了自身的思想转变,掌握了改造中国、拯救中国的思想武器,走上了救国为民的道路。当年投身革命事业的那一批时代青年,正值风华正茂,恰是血气方刚,他们理想远大,有抱负,有担当。在沧海桑田和历史大潮中经历风雨、披荆斩棘,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可以说,革命前辈们所开创的事业有一个根本的、总的原则,那就是始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族复兴大业的最关键环节、最重要任务落在了新时代青年身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百年党史、百年伟业,民族复兴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会计日程功。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总是在一个长时间的链条中逐步变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能一步接着一步、一环紧扣一环。新时代青年恰逢实现民族复兴的紧要关头,自身成长进步的时段与民族复兴的史程合二为一、同向同行。为此,新时代青年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必须有勇气和能力担当起这份承载了中华民族百年夙愿的使命和责任。

    解开青春密码坚定信念信心

    回顾百年党史,可以领悟其中所蕴含的“青春密码”。百年前,革命先驱李大钊赞颂青春、高歌精神。他指出,青年是人生之王,青春是人生之华。他尊重青年、教育青年、引领青年、爱护青年。他用自身的生命历程为广大青年树立了人生典范。他在《狱中自述》中要求当局若要计罪,自己甘愿承担一切责任,唯愿对广大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他清醒地指出,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峻的道路。这样崎岖险峻的道路让奋斗者有机会领略奇绝壮美的景致,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但同时他也指出,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这种生命的壮美的。李大钊用自己38岁的生命历程为广大青年解开了青春的密码,就是要敢于牺牲、勇于奉献。他对革命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忠贞坚定,书写了一个有理想有信念有抱负的青年导师的光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理应用雄健的精神鼓舞起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意志,坚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信心和信念。唯如此,才能真正领悟百年党史的真谛,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格局。也唯如此,才能掌握百年党史的青春密码,用它打开人生建功立业的妙门。

    领悟思想魅力练好立业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明了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也为广大青年指明了学习党史的方向和方法。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就要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信心、智慧和力量。学习党史、领悟党史的关键不仅仅在于了解鲜为人知的党史细节,更要从中感受思想的力量和精神的魅力,感受党史赋予青年的史志和史魂。因此,解读百年党史的青春密码,最重要的是要从历史的经验和规律中体会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启迪,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结合。对于新时代青年而言,就是要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真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信念。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没有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把握和武装,青年就很难把自身发展与民族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就很难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蓝图,也就很难把握好人生发展的道路和方向。为此,新时代青年在解读百年党史的青春密码的同时,就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时代使命,坚定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信心,用坚定的思想武装指导自己的行动,在新时代的青年运动中做到方向明、信心足、本领强,从而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功立业,激扬青春。

    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是共青团政治性的重要体现

    ■胡献忠

    (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馆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运史学科首席专家)

    在全党上下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中,中国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是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和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共青团政治性的重要体现。从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生动实践来看,共青团政治性最核心的要素,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共青团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从这个意义来理解,中国共青团应该而且必须加强党史学习教育。

    不深入了解党史,就不能真正懂得团史以及跟党走的初衷。只有讲清楚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才能看清楚共青团的历史方位。纵观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和内外挑战,从失败中挺起,在困境中突围,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学习党史,才能懂得党的初心和使命之可贵,才能理解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之重要。深入了解党的奋斗历程,才能更加钦敬中国共产党高屋建瓴的战略谋划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高超驾驭能力、不断纠偏纠错的自我革命能力。历史反复证明:在当代中国,只有紧跟共产党,才能迎来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

    中国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缔造的,在党的旗帜下成长,在党的战略中奋斗,其鲜明的政治定位就是助手和后备军。因此,对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了解得越深入,对共青团的历史方位把握得越精准。革命年代,中国共青团紧跟党浴血奋战打破一个旧世界;建设年代,中国共青团紧跟党艰苦奋斗建设一个新国家;改革年代,中国共青团紧跟党锐意创新开拓一个新局面。可以说,百年党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共青团团结带领广大青年的奋斗史。

    共青团作为党的青年组织,要用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党史故事,理清革命、建设、改革的政治逻辑和社会逻辑,汇聚青年共识,维护党的形象,传播党的思想和主张。共青团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学好党史,讲好党史故事,是当前一个时期各级共青团的重要任务。当代青年思维活跃,知识丰富,视野开阔,青年群体的民族自信在不断增强,同时他们还是互联网的原著民。对他们的历史认知要有真实的、生动的正向引导,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能放任无鉴别地跟着网上的“八卦”野史人云亦云的思潮。

    良好有效的学习教育需要什么样的内容与形式呢?当然是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情感温度。党史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其真实的历史细节往往比小说更曲折更精彩,更引人入胜。通过展示原始档案文献和大事件中的小细节,包括家书、日记、图片、视频、数据、图表等,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可以在更大范围吸引青年、潜移默化地改变青年。当然,党史学习教育仅有生动是不够的,还需要科学的历史观——唯物史观,“史料准确+观点正确”才能呈现给广大青年一个真实的历史。而且,越是平等的交流和传播,越能让青年自发地产生认同感、向心力。高高在上板起面孔训导,只能是沦为无效宣教甚至招致反感。

    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说过:“我们学习历史,就是要认识时代,增加人们的智慧,让人们更加自觉地认识历史,看清楚整个社会前进的方向。这个认识,集中起来是巨大的物质力量,其社会效益是不可估计的。”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始终以崇高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以科学的思想理论武装青年,以不懈的奋斗精神激励青年,以广阔的事业舞台成就青年,始终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作为中国青年运动的永恒主题,团结带领一代又一代青年在为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中焕发出绚丽的青春光彩。在这一过程中积累的诸多经验教训,已成为青年发展、社会进步、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

    党史学习教育的目的在于“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历史一再证明,共青团能够围绕党的时代使命,结合青年特点开展工作,党的青年工作就呈现勃勃生机。从历史经验教训来看,要切实把握好若干重大关系,比如,继承传统与锐意创新的关系,团结广大青年与融入人民群众的关系,吸纳青年精英与联系普通青年的关系等。总之,各级共青团要紧紧抓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契机,创造性地运用学习教育成果,积极带动各方面工作持续提升,牢牢把握时代主题和青年特点,奏响为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强音。

    以大历史观引导青年明理增信

    ■杨增岽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把历史置于总体坐标中进行长时段的考察,把历史现象或碎片化的历史情境同整个历史发展的总体进程和趋势联系起来,从逻辑与历史辩证统一的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正是“大历史观”蕴涵的方法论的体现。我们常说“历史从不说谎”,这是对历史客观性的评述。从对广大青年进行“四史”教育特别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角度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都需要一个前提,即要上升到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上,以理解社会形态发展一般规律或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趋势为前提。“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只有明白了内在逻辑必然性的东西才能更加坚定自信,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有了心中的笃信,方能身体力行,生发出实践力量。今天引导广大青年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并坚定理想信念,恰恰需要树立大历史观。以大历史观之,当代中国道路自信的内在逻辑的认知至少存在三个最重要的维度——

    从长线维度看,世界上的诸种文明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曾绽放过各自的光彩,都对人类社会作出过重要贡献。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来没有中断过的,一脉相承延续至今。但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却遭遇重创。恰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道路的开辟使得中华文明与文化能够在短短数十年时间里逐步走出了困局。中国面对西方的冲击从“被动抵触”到“自觉学鉴”再到今天“平等视之”的嬗变,短短几十年光景的变奏足以说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有效的。

    从中线维度看,15世纪至16世纪新航路开辟和西方大航海时代到来,这是人类历史迈向“世界历史”的第一步,此时也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创生之时。到了18世纪工业革命加速了人类社会发展,科技革命和工业生产一路凯歌猛进,推动了生产力的跃升。到了19世纪不少国家纷纷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这与清王朝的日渐没落形成鲜明对比,中西力量对比由此发生巨大变化。自此二三百年以降,西方靠自由、民主和基于私有制的市场经济带来的繁荣让人们对西方现代化之路形成了迷信,造成了世人对现代性及现代化道路理解的“西方中心主义”。近代中国并不是没有学过西方现代化道路,但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而且先生老打学生,西式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药方”还是“治愈”不了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旧中国。

    从短线的维度看,如果说140多年前李鸿章惊呼清王朝“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印证了清王朝由盛转衰的沧桑历史,那么,今天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则充分昭示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中华民族不断走向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大变局”同新时代,同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间节点,都是共时态的表达。

    只有以更长的时间轴,才能更好地透视出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在时间长河中,从悠远到现今,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迅速改变落后中国面貌、彻底扭转时局,用几十年时间走过西方发达国家三四百年的现代化历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正是因为我们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有了中国共产党,走了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今天,我们引导广大青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之理,使之牢牢坚定“四个自信”,既要有不同具体时期历史事件和素材的透彻洞察和阐释,也要有大历史的整体观照,在长、中、短三线段位中总体理解和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和基本规律。

    本版图片均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聂北茵,张彦武,梅潇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