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着力“稳进保” 巩固开局好态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1-04-27作者:胡敏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国家统计局4月中旬发布例行统计公报,公布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实现状况。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数据——今年一季度GDP实现18.3%的高速增长,十分亮眼,季度经济增长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是近年来少有的。这预示着中国经济在疫情之后实现了稳步复苏,经济运行经过修复已经回到了正常轨道。面对去年疫情的严峻考验和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性,中国经济能够取得这一成绩的确来之不易,需要备加珍惜;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和底气,继续巩固好“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好态势。

    ---------------

    当前经济运行,重点看什么

    一季度GDP能够实现18.3%的高速增长,当然这是基于去年同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增长出现较大负增长(上年一季度为下降6.8%)的基数呈现的对比结果,但综合近两年数据,两年平均增长仍在5.0%,高于去年全年GDP增长2.3%的水平。这延续了2019年经济运行的惯性,预示着我国经济演变的内生轨迹还没有改变。随着去年四个季度经济增长逐步攀升,一季度比上年四季度环比仍增长了0.6%,增幅虽不大,但表明我国经济还在持续稳定恢复中,并稳中加固、稳中向好。

    国家统计局每个月都要公布上月统计数据,GDP增长是一定时期内(一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活动中所生产出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现在最短的GDP核算数据时距就是季度。虽然近年来,我们主动转变经济发展理念和导向,着力强调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希望各地再将“唯GDP”作为经济的“指挥棒”、过于追求经济总量的增长,但GDP毕竟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是目前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较好的指标,具有丰富的经济内涵,所以主要用以刻画经济运行状况和态势。虽然它是一个总量指标,但在具体核算中一般使用生产法、收入法或支出法,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我们就可以从总量构成上去分析财富增长的结构性意义,做到既看总量,又看结构。

    比如,从生产法来看,就是看三次产业的增加值状况。今年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11332亿元,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92623亿元,同比增长24.4%,两年平均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145355亿元,同比增长15.6%,两年平均增长4.7%。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快于GDP增幅,说明工业生产恢复较快;第三产业增长较好,但又稍慢于GDP增幅,说明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服务业需要进一步恢复,消费市场潜力还亟待进一步挖掘。针对产业结构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国家统计局也发布了农业生产、工业生产、服务业的情况,这些数据与三次产业高增长相对应,显示:一季度,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农业(种植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3.4%;工业生产稳步回升,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6.8%;服务业恢复性增长,市场预期向好。

    再比如,从支出法来看,就是要观察我们时常说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进出口的增长情况。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221亿元,同比增长33.9%;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5994亿元,同比增长25.6%;货物进出口总额84687亿元,同比增长29.2%。出口46140亿元,同比增长38.7%;进口38547亿元,同比增长19.3%。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7593亿元。可以说,这“三驾马车”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反弹强劲,有力支撑了GDP的两位数增长。

    当然,以结构的视角还要进一步细分观察。比如,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可以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观察城乡消费增长情况,也可以按照消费类型和商品类别观察细分产品消费状况;看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主要看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开放投资增长比例;看进出口情况,则主要看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情况。

    总体上,一季度,这些结构性指标与总量指标走势基本一致,保持同向增长,这足以说明,经济各领域各层面均处在恢复增长态势。

    审视重要数据,究竟怎么看

    观察经济运行是需要一个系统思维的,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任何一个数据都不是孤立的,必须联系地看、动态地看、整体地看、辩证地看。李克强总理在前不久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时指出,分析经济形势要全面客观,既看同比增速又看环比增速,既看宏观经济数据又看市场主体切身感受,既看经济运行总体态势又密切关注新情况新问题。这就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考方法,通过数据的动态比较,我们更能发现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的一些潜在矛盾和问题。

    比如,通过环比增速,就可以看到,尽管一季度经济增速比较高,但季度环比增速只有0.6%,这个季度增速还不尽理想,这就提醒我们:在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仍要保持头脑清醒,继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还比如,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长1.86%,两年平均增长4.2%;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长2.06%,两年平均增长2.9%。这说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常态水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中,制造业投资虽然同比增长29.8%,但两年平均增长却是下降2.0%,投资驱动经济增长尚主要依靠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拉动,这就表明,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内在动力还不够强。

    当然,从一季度数据看:工业制造业中的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9.9%、31.2%,两年平均分别增长9.7%、12.3%,远高于同期工业增加值增长水平。其中,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挖掘、铲土运输机械,微型计算机设备,集成电路产品产量同比增速均超过60%,两年平均增速均超过1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5.0%、47.8%,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7.4%、11.5%。3月的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电信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运行在60.0%以上高位景气水平。

    这都是一些好的经济数据,说明那些代表产业转型升级、体现产业发展方向的市场主体应对外部冲击恢复得最快、韧性最强,并日益成为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推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力量。这也再次表明:激发经济增长新动能,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是夯实我国经济增长后劲、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保持向好势头,着重抓哪些

    国家统计局公报指出:总的来看,一季度国民经济呈现持续稳定恢复态势。同时也要看到,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具有较强的不确定不稳定性;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凸显,发展中又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新情况新问题在哪里?从一季度宏观数据也有体现。比如,从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看,当前市场主体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恢复强劲增长的后劲还不足,又面对一季度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行的压力,不少中小微企业还面对技术型工人短缺的用工荒问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1%。其中3月同比上涨4.4%,环比上涨1.6%;一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2.8%。其中3月同比上涨5.2%,环比上涨1.8%。一些制造业企业已出现成本上升、市场过剩的“两头挤”窘境。从最近北京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显示:一季度小微经营者面对经营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尤其对从事制造业的小微经营者,有59.7%的人认为包括原材料成本、水电成本和用工成本等成本上升是当下最大的挑战。对于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综合施策加以解决。

    按照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政策思路,下一步,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巩固“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力量、守住“保”的底线。具体的经济工作抓手事实上也很明确,就是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八项任务,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继续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需求侧管理,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破除制约经济循环的制度障碍,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胡敏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聂北茵,张彦武,梅潇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