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中华民族应该对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发扬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世界未来,青年担当,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担负着特殊的时代使命,理应胸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积极成为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全球经济的推动者、人类文明的传播者、科技革命的弄潮者、生态环境的守护者,为人类社会发展充分展示文明古国、泱泱大国青年的气度与格局、责任与担当。
心手相牵、同舟共济,做世界和平的维护者
携手合作力量大,互利共赢前景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人类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让世界更加和平安宁,让生活更加幸福美满,是人们的共同愿望。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多边主义、经济全球化遭遇挑战,全球治理面临复杂形势,大国关系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秩序处在关键路口,国际格局正在加速演变,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显得尤为重要。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需要和平、爱好和平,也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重申了“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不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不搞军备竞赛”的承诺,表达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
历史赋予崇高使命,时代呼唤青年担当。维护世界和平稳定,青年要着眼于人类社会发展前景,牢固树立全球思维和世界眼光,大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共建“一带一路”、正确义利观、新安全观、全球治理观、文明观等一系列重要理念,和世界各国青年一道积极参与维和事业、扶贫减负、救灾救助、卫生服务、环境保护等国际事务,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共同把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建设的更好。
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做全球经济的推动者
开放带来进步,合作赢得未来。当今世界,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经济向何处去,人类如何选择?这是一个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命题。解答时代命题,世界瞩目中国,期待“中国方案”。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经过新中国70多年的接力奋斗,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高歌猛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实践,走出了一条充满活力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占世界经济总量已经超过15%,连续多年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中国日益成为国际形势的“稳定器”、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世界市场的“压舱石”。
经济向好,受益最大的是青年,影响最大的也是青年,起促进作用的更是青年。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共有12亿青年人,87%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青年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青年要积极投身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大潮,触摸经济的发展脉搏,感知经济的发展趋势,不断激发创业、创新、创富和创智的活力与动力,积极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高新技术,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擦亮中国智造、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的闪亮名片,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增添动力,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经济全球化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交流互鉴、百花共赏,做人类文明的传播者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当今世界,文化发展更加多样化,不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升文化软实力确立为国家战略,争夺文化资源,抢占文化市场,升级文化竞争,重构文化版图,文化领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严峻挑战。文化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中华文化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也是同其他文化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既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独特贡献。回望历史,张骞西行、鉴真东渡、玄奘取经、郑和远航等等,都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事例。文化如水,润物无声。
传承弘扬人类文明,青年要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用平等、尊重、爱心来看待这个世界,用欣赏、包容、互鉴的态度来看待世界上的不同文明,要充分利用海外求学、出境旅游、文化交流、经贸往来、就业发展等机会,积极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与交流,把跨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进一步丰富人类文明色彩,让世界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
革故鼎新、开拓共进,做科技革命的弄潮者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强大动力。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当前,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日新月异,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正改变着中国,也重塑着世界。在全球创新形态和国际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青年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源动力。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总干事金丽莎强调,“要在2030年前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需要更多地信任、依靠年轻一代,只有越来越多拥有创新思维的年轻人开始真正关注、参与到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工作中,我们全人类的共同事业才可能获得成功。”数据表明,全球70%以上的重大创新都是35岁以下年轻人完成的。青年人才在科技创新中优势明显、潜力无限。融入世界科技革命,青年要不断提升创新意识,聚焦国家需求,对标国际一流,秉持科学精神、瞄准科技前沿、勇攀科技高峰,扩大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交流合作,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探索前沿技术、核心技术、颠覆性技术,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抢占国际创新制高点,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努力实现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以最新的科技创新成果开创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
万物相连、和谐共生,做生态环境的守护者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文明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传统工业化迅速发展,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原有的循环和平衡,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紧张,保护生态环境开始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责任。
恩格斯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已经发生的全球性新型冠状肺炎、澳大利亚森林大火、东非蝗虫灾害蔓延、土耳其暴雪袭击、菲律宾火山爆发、土耳其和古巴接连地震等,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自然界对人类的惩罚。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保护自然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维护生态平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主张加快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青年要自觉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取向,不断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积极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培育和践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多谋打基础、利长远的善事,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多做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让世界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
(作者李明系信阳师范学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