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基层没有新闻硬制造“新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1-04-16作者:黎亚军

    数月以来,笔者连续接到西部某省基层部门来电。电话来自若干个不同的县、区,但需求出奇地一致:能否报道报道我们部门的工作?

    原来,省里要求他们每月工作成果都要见诸媒体,篇幅不限,位置不限,哪怕在一大篇文章中只有一句话提及也行。

    即便要求如此宽松,也无疑给基层工作人员出了个难题,特别是一些专业部门跟媒体的联系有限,如何奢望每月都有报道?

    这也给媒体出了个难题:新闻报道自有其规律和准则,有些单位的工作固然重要,但不见得总有值得公开报道的“新闻点”。

    从各地投稿来看,内容也大同小异,基本都是该部门工作如何出色、如何带动了当地方方面面的工作,群众满意度很高云云。它们仿佛来自同一个模版,甚至把某地替换为另一地也看不出漏洞。

    基层事务本来就千头万绪,再加上没有新闻硬要制造“新闻”,显然浪费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宝贵精力。

    道理大家都懂,但任务依然层层下压。面对各种考核指标,就连乡镇干部也要忙着四处联系媒体。听基层干部们说,他们找了一家又一家媒体,只求完成当月目标。某地发表了一篇“豆腐块”,也引得其他地区的干部羡慕不已,并且纷纷来电请教如何也能发一篇类似的“豆腐块”。

    这样的考核消耗了基层工作人员多少精力,不得而知。排名倒数的,压力更大。某地因在不久前的全省媒体报道排名中位次靠后,工作人员“压力山大”。他们向笔者诉苦:没办法啊,我们就算天天加班也没什么用。

    为了发稿,不乏有人明示或暗示:可以为笔者提供一定的“宣传经费”或“稿费”。这种明显违反新闻纪律的经费当然不能拿。另外,笔者也好奇,这些钱的名目是从何处出呢,是要挖财政经费的墙角吗?

黎亚军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