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精神血脉 凝聚青年力量

人民网-理论频道  |  2021-04-13作者:陈联俊 李冰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青年一代的精神状态、理想信念与综合素质如何,关乎党和国家能否实现薪火相传、后继有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青年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与重要作用,对青年成长成才寄予信任与厚望。

  坚定信仰跟党走

  这是青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需要。新时代的青年成长于和平年代,在党的历史事件与人物面前,面临着“有形的”全新体验与“无形的”全新挑战。“有形”在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途径与形式日趋多样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平台、短视频账号、教育网页等皆是党史知识输出的平台,通过图文、动画、视频、人工智能体验等方式让党史教育“活”起来;而“无形”是指在各类思想纷争中,历史虚无主义与泛娱乐化等思潮时常以不同的方式潜入其中,对相关历史作片面、错误、娱乐化的解读,蓄意歪曲、消解历史事实与人物,将其变成虚无历史、娱乐历史。

  只有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新时代青年才能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奋斗历程,切实了解党是如何在困难中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取得革命胜利,又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矢志不渝传承好党的初心使命。

  这是青年敢于担当、启航新征程的需要。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为了从中汲取开拓前行的精神力量,从而更好地走向未来。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党的百年历程深刻昭示:百年前在国家危难之际,“新青年”挑起了他们的时代重担;百年后的今天,新时代的青年们也要从前辈手中接好时代的接力棒,坚定信仰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深入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新时代青年们才能够找到个人与历史之间的有效联结点,明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而是一场需要数代中华儿女接力的漫漫征程,更是需要吾辈青年磨砺意志、不懈奋斗的历史责任。新时代青年当如利刃之新,勇立时代潮头,方显担当。

  赓续精神血脉

  要以详实史料滋养青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常读常新。学好用好这本教材,要与“四史”内容紧密结合,从理论层面切实提高对党的认识。一是要学习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成就、经验,了解该历程中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二是凝练和解读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三是把握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将自我置身于百年党史的演进之中,学会以系统、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与理论成果的逻辑关联,洞察其发展的脉络与前因后果。

  要以精神力量引领青年。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之所以能够代代传承,就在于党在百年历程中构筑起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和思想意义的精神谱系,并得到广泛的认可和传承。在特定历史时期,基于革命历史和实践的发展,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逐渐形成。它们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将精神谱系的深刻内涵全方位、多角度呈现出来,使之成为激励后人独立前行的强大力量。

  凝聚青年力量

  坚持网上与网下相结合。互联网空间作为青年聚集的重要场域,对于其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年群体中全面开展、多点突破,就必须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打破时空的限制,在学习内容的有效供给上下功夫,给青年予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权,提供更为高效、高质量的自主教育:创建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与栏目,充分运用微党课、微视频、图文、音频等传播技术和手段,让党史教育插上“云翅膀”;加强网络实时互动与交流,设置“知识自测”等反馈环节,利用大数据动态呈现团队及个人的学习状态。

  与此同时,要夯实传统教育阵地,推动党史教育与学校课堂、红色基地等相融合,打造党史教育“双课堂”,达到1+1>2的效果。一是“固定课堂”常规学,确保党史学习到位。按照党史学习教育计划,开展党史教育“思政第一课”,制定常规学习内容;进行集体备课,让党史学习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融入学校育人课程中。二是“移动课堂”创新学,推动教育效果走实。将当地的红色革命遗址、博物馆、基层社区等纳入学习探究和考察实践的现场教学点,依托其红色教育资源制定红色线路、组织开展党史教育主题活动,让学生在“移动”的课堂情景和氛围中感知、理解、传承红色文化。

  坚持知与行相统一。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向纵深开展,使青年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既要鼓励青年从“有字”之处开始学习党史,向书本、历史求教,从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到融会贯通,以更宏观的视野来审视自身的成长;又要引导青年读好“社会”与“实践”的“无字之书”,将党史学习成果转化为干实事的动力,立足自身岗位有所作为。

  在传承初心使命上有行动。青年人应通过学习与工作,科学认识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认清自我的历史定位,在各种错误思潮与观点面前保持清醒,面对大是大非问题敢于亮剑,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主动担当奉献中见行动。当代青年要将小我融入历史坐标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在平凡的岗位中找到自己的坚守,从而贡献不平凡的力量。在传承红色基因上有作为。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用党的百年历史与优良作风凝聚青年力量,逐渐形成长效机制。

  (作者分别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暨南大学研究基地研究员、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教授,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梅潇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