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张玉佳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法国馆里观众争相观看米勒的名画。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建泉/摄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澳大利亚3名陆地“潜水员”的表演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建泉/摄
2010年5月3日,上海世博会城市地球馆里告诫人们节约能源。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建泉/摄
尽管已经过去11年,但时至今日,人们仍能看到当年上海世博会的“影子”——最近,有媒体报道,2010年上海世博园的4个“国家馆”:俄罗斯馆、卢森堡馆、意大利馆和法国馆正在进行整体改造。“世博文化公园”将上述4个场馆进行保留改造,打造文化教育、展览展示的新空间。这片近两平方公里的大型公共绿地预计在2021年8月底竣工交付。
除了场馆外,那届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也正成为市民越来越多可触摸的细节。
---------------
7300万人参观,创世博会之最
2010年4月30日晚,上海世博会在黄浦江畔的世博园盛大开幕。来自全球189个国家和57个国际组织实际参展,创造了世博会159年历史之最,世界在上海实现“大团聚”,也让上海站在全球媒体的聚光灯下:“世博外交由此拉开帷幕”“世博会近些年来或许已经失去昔日的光彩,但中国试图为其抹去灰尘”“中国将重新激活万国博览会的概念,并恢复它的重要性”……
如果说,开园日是上海世博会的“高光时刻”,那么2010年10月16日则注定要被载入世博会的历史,那天是上海世博会开园第169天,天气晴好,又逢周末,截至晚上9时,入园游客达103.27万人次,又一次刷新世博会历史纪录。
此前,1970年大阪世博会,曾创下单日客流83.6万人次的纪录。2010年10月31日闭幕当天,官方公布了这届世博会总计参观者的数据——“7300万”。
通过世博会闭幕当天的“盛况”,可以一窥“全球”的不舍:日本产业馆的“料亭紫”坚持在最后闭馆,为最后一批客人上了一桌“梦的料理”;丹麦馆的“小美人鱼”即将结束自己的第一次出国旅行,此前它与数以千计的丹麦送行队伍告别来到东方;接近午夜,欧洲广场的土耳其爵士乐和时尚秀仍然亮眼,美洲广场的阿根廷探戈热情依旧;西班牙馆的镇馆之宝、机器人“小米宝宝”决定留在东方,它能做出十几种不同的表情,能睡觉、呼吸,能朝观众眨眼与微笑。
上海因世博更“美丽”
上海世博会筹备时,就有专家提醒,对主办城市而言,大型博览会可能是红利,也可能是梦魇。1984年新奥尔良世博会就由于与会者稀少和资金问题被迫宣布破产。
世博会是一块璞玉,就看承办城市如何雕琢。
如今,在上海浦东,紧挨着2010年世博会浦东地块的前滩地区,炙手可热。这里规划了全球著名的教育、医疗机构,还有大片的绿地、休闲场所,自然也少不了办公楼宇,人们争相在这片区域落户、置业,这块紧挨着黄浦江的中环边地块,被称为“第二个陆家嘴”。
由“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世博管理局”负责管理、运维。2015年年初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区之际,世博园区浦东地块、耀华地块、前滩地块等约10平方公里均被纳入自贸区范围。依托自贸区优势,世博地区将努力形成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区。
前滩地块的崛起,是上海对世博园区进行直接应用的最佳范例。世博园的核心位置——世博轴,如今被改造成了集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大型商场;世博会上最为火爆的中国馆,如今成了集展馆与活动承接于一体的公共活动中心,几乎每天的日程全部排满;世博会上著名的“UFO飞碟”世博会文化中心,每年都承接大型赛事和演唱会。
距离世博园区大约5公里的地方,还能看到当年世博会的标志。只不过,它出现在了一大片社区的大门口——上海三林世博家园。2005年3月,上海浦东正式启动世博居民动迁,这场涉及1万多户居民的大动迁,创下了上海历史上单个项目动迁之最。2006年7月,这里开始陆续交房,每一块石碑上都记录着上海4万多名市民为世博会所作的贡献。
2011年9月30日,上海市审计局公布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跟踪审计结果公告》,截至当年3月底,世博会运营收入累计为130.14亿元,较预算增加6.96亿元。运营支出累计为119.64亿元,较预算略减少0.79亿元。收支结余为10.50亿元。
“世博一代”的成长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不仅改变了上海这座城市,还培养了一批青年人。“世博一代”在2010年后开始崛起。
2010年,上海不少大学生都以志愿者的身份见证了100天的世博会,他们因志愿者服装的颜色被称为“小白菜”。
随后的10多年里,志愿者已成为上海的一张名片。在上海举办的大型赛事、展会中,都还能见到当年世博会上“小白菜”们的身影,一些“小白菜”变成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长期岗位志愿者,一些“小白菜”成了知名企业的中层管理者。
更多的“小白菜”因为这段世博会经历,成为了企业眼中的“香饽饽”。东华大学旅游管理专业2010届大学生金艳就在主题馆服务5个月后,被某著名企业看中顺利签约。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湖北馆的“金声玉振”互动项目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乙墓编钟被投影在大屏幕上,游客用手指轻触编钟,就能“演奏”出曾侯乙编钟有名的“跨越5个八度、12个半音齐全”的音域。这是一种“多点触摸”技术的再次实践。此外,还有“心水相连”运用了定点触摸技术。
而这些当时的“高科技”,都是复旦大学5名大学生的作品。如今,这5名大学生已经是复翔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和核心成员。
企业中也出现了“世博一代”。世博会上,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汉堡之家”吸引了众多中资企业的目光——在炎热的夏天,这里没有空调,室内却感觉凉爽宜人。在利用新能源,创造出相对隔离的空间的情况下,“汉堡之家”实现了建筑能源供应的自给自足和零废气排放。
汉堡联络处相关官员介绍,中国企业与德国企业正在进行新能源开发的合作。而在世博会之前,除太阳能外,在其他新能源领域,中资企业尚未参与德方项目。为期184天的上海世博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给了正在成长期的中国民企一个绝佳的机会。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