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

学习时报  |  2021-04-11作者:焦利

“德”字起源于祭祀。在甲骨文中,德字的左边是“彳”,含义是指道路或者方向,右边是一条向下垂落的直线,垂直线的下方是一只眼睛,合起来表示目光向前直视。据专家考证,西周时将商朝的德字下面加了个“心”,意思是目正、心正、行正,三者皆正,方为有“德”。“天地之大德曰生”,今天,当我们从“德”的角度回望中国共产党100年来走过的道路,便不得不由衷地感叹:中国共产党,的确是中华民族的大德者!

找到了一条光明道路。正如歌中所唱的:“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中国共产党为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00年前的中国,是一个民族积贫积弱、磨难重重、受尽欺凌的旧中国。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建立了民国,但是并没有带领中华民族走上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那个时候的中国到底是什么样子?最近热播的历史剧《觉醒年代》的导演张永新说,“我们查证的历史资料中的民国,绝不是某些人形容的一个风花雪月、满面春风的时代。那是一个饿殍遍地的时代,那是一个我们任人宰割的时代,那是一个被帝国主义欺凌、中国人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都是二等公民的时代。”军阀忙混战、国家被侵略、黎民不聊生……这样的惨痛局面让当时无数的仁人志士沉思:“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该往何处去?”为了彻底改变旧中国的面貌,找到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一群以天下为己任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为共同的信仰汇聚在一起,中国历史上一个崭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出现了!正如青年毛泽东所写的:“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刻不容缓的民众大联合,我们应该积极进行!”“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中国共产党既“西天取经”,又立足国情,把马克思主义引进中国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百年来血与火的锤炼中,在一次次的失败与牺牲中摸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让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获得平等尊严才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把当初一盘散沙的中国重新团结起来。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建立了一个崭新国家。这是一个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新型国家。从秦汉隋唐到宋元明清,“百代皆行秦政制”,中国2000年的历史不过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治乱循环,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到康熙乾隆,无论谁做皇帝,无论盛世乱世,人民永远是被压迫被剥削阶级。“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即使到了民国,推翻了帝制,引进了西方的政治制度,中国人民头上依然压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华民族依然没有摆脱任人宰割、被外敌蹂躏的命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经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以往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从此,中国人民才真正当家做主,真正站立起来了!今天的中国人,已过上了先烈们念兹在兹的新生活。但是请不要忘记,没有共产党,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新中国、新生活。

让一个古老民族重现青春、重拾自信。作为一个有着5000年辉煌灿烂文明的古老民族,中华民族曾经一直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才逐步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以前,不断挨打受气,不断被霸凌、被歧视,让当时的国人感到技术不如人、制度不如人、文化不如人,什么都不如人!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跌落到尘埃里。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一穷二白”迈向繁荣富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抗美援朝打败美帝开始,新中国让全世界刮目相看,中华民族再也不是一个可以被侮辱被欺压的民族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移动支付、共享经济……今日的中国,正以雄厚的实力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中国人民重拾自信,中华民族重现青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的美好理想。

以上三点,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大功大德。古人云:“大德者必受命”,“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在我们“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中,“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最大的德就是造福人民,只有大德者才能赢得人民的热爱和拥戴。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才告诫我们说:“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像总书记一样,“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副社长】

责任编辑:张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