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胡宁 李雅娟 魏其濛 拍摄:鲁冲 汪龙华 制作:鲁冲
4月5日,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牺牲90周年的日子。这一天,中国青年报记者在位于上海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与远在邓恩铭家乡贵州荔波的后人视频连线采访,收到了来自邓恩铭后代从千里之外发来的特殊邀请,希望记者能去荔波感受奔向小康的大美荔波。
邓恩铭是中共一大唯一一位少数民族代表,出生于1901年,参会时只有20岁,是当年名副其实的“00后”。这位“年轻人”16岁离开家乡,投身革命,17岁领导学生运动,直至30岁在山东济南慷慨就义时,他都没有再回过家乡。
邓恩铭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作为邓恩铭六弟邓恩光的孙女,现任贵州省荔波县黎明关水族乡乡长的邓庆梅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讲述了她心中的大伯公邓恩铭。
“我的大伯公邓恩铭是山东党组织早期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还曾经发动青岛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他的这一生是短暂的,也是辉煌的。小时候我还不是很明白,长大后通过学习他的事迹,看他的家书、诗词,我才渐渐走近他、了解他、读懂他。家里能有这样一位长辈,我感到骄傲自豪。”邓庆梅说。
其中一封家书给她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1925年,贫弱交困的贵州荔波遭逢旱灾,米价飞涨,家中揭不开锅。邓恩光写信给远在山东的大哥邓恩铭,希望他可以寄一些钱回家,帮家里度过灾年。可是,时任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的邓恩铭在信中表达了对家庭深深的愧疚,却无分文寄回。
“当时他手上掌握了一些党的活动经费,但他并没有滥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宁可让自己的家人苦一些,也没有占用党的经费来补贴自己的家里,没有为自己谋任何私利。”邓庆梅说,从这封信,她能感到大伯公将自己完全交予革命,生死无牵挂。
今年,距邓恩铭就义九十载,他的家乡早已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邓恩铭出生地——荔波县水浦村的驻村第一书记罗文旗介绍,2018年10月水浦村完成了脱贫摘帽,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8年的7000多元到现在的12000多元。现在村里公路畅通,年年都出大学生,还有年轻人在外求学后,返回家乡、返回西部,将自己学来的新知识、新观念用来建设家乡。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邓庆梅等新一代荔波人正在为乡村振兴奋斗着。在邓庆梅心中,只有这样,才足以告慰先烈。每年清明,他们都会去烈士陵园扫墓、拜祭。不过,在邓庆梅看来,更好的纪念并不是仪式。“我们邓家的家训是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把家训牢牢记在心里,怀着感恩的心,肩负起今天年轻人的责任,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就是最好的纪念。”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值此之际,邓庆梅特别邀请中青报记者来到邓恩铭的家乡,实地体会恩铭精神,感受荔波翻天覆地的变化。
4月6日起至6月底,中国青年报全媒体团队将开展“沿着高速看中国”大型主题报道活动,以“高速上的青春中国”为主题开展“边走边唱”采访活动,全景展现百年大党的光辉奋斗历程,沿途报道建党百年征途、改革开放历程、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文化传承等。邓恩铭的家乡,也将是全媒体团队即将前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