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 | 张悦阳:规划职业、认识自我,道阻且长终得出路

南京大学团委  |  2021-03-05

尼采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能够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当我们选择成为逐梦之人,我们负载着渡过生之河的便不再是伤痕与缺陷,而是甘愿于奋斗的自豪与骄傲。


可面对真实与荒诞、繁荣与荒芜并存的多元时代,我们何尝不曾感到彷徨而失去“自信”,不知自己为何而活。“自信”要求我们从“信”出发理解世界:信任与认知自我存在的真实性、信任并改变自我存在的可能性。


她就是这样一位“自信”的同学:张悦阳坐在我们对面,她白天忙着去鼓楼录课,刚从地铁站出来就赶来接受采访,此时已经是夜晚8点半,以为风尘仆仆的她会有些疲惫,没想到她却神采焕然地注视着我们,露出自信的微笑。


在爽朗外向的性格下,是永不怠惰的“心”和出类拔萃的“行”:作为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张悦阳曾获国家奖学金、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江苏发展大会省级优秀志愿者等荣誉,并曾带领团队斩获第三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赛一等奖。2020年11月28日,她代表南京大学出征“江苏省第十五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摘得总冠军的桂冠。


在骄人的成绩背后,是她对自我清醒的认知与对时机精准的把握,认识与改变自己使她对自己的职业规划、生活态度变得清晰可知。她是如何做出职业的抉择?又如何认知自我?她对我们学生常见的迷茫、不自律、空心病有何见解?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分享。


张悦阳在职业规划大赛中拿到冠军


“ 职业”之我见


我的职业目标:


在大一大二时,张悦阳对设计文案与撰写新闻稿十分感兴趣,曾一度想要进入广告公司。但随着专业的深度学习与认知的不断深化,现在她将职业目标调整为“成为一名大学思政教师”。


她这样解释目标的转变:“我有专业背景,有前辈的指引,有自我的心动,这是我想成为思政讲师的基础;此外,教师这个职业本身是兼具职业荣誉感和社会尊重感的,而当我选择教师时,也就是选择了一条终身学习的道路,这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和吸引力。”


教师需要很强的职业素养,其中创新与科研能力必不可少。张悦阳认为自己的现状与职业目标的需求间仍然存在一个磨合的过程:“我对科研的兴趣并没有那么浓厚,可能因为我的性格比较外向,不太能坐得住。但我只有提振自己对学术的兴趣,逼着自己提升科研能力,补齐短板,才不至于被拖住脚步。”


的确,兴趣并非是无中生有、命中注定的,很大程度上,我们对事物的了解越深入、对规律的觉察更敏锐,就越有助于兴趣的建立。通过匹配自己的“所有”确定职业方向,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匹配自己的“所缺”确定努力方向,才能踏上不断进益的康庄大道。张悦阳此前的主持、写稿、演讲、采访经历都为一位优秀思政讲师的授课能力与沟通水平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将命运的一半交付认识自己,而将命运的另一半把握于改变自己,这是我们确定职业目标的有效途径。



职业规划那些事儿:


在学姐的“忽悠”下,张悦阳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2020年南京大学职业规划大赛初赛,在社科类比赛中,她说“因为是线上展演,我的表现一般,第一版的职业规划只有2000余字,内容单一,都是个人经历、性格特质等自我剖析的内容。”


善于观察的她,敏锐地感知到自己的不足,而辅导员恰时点拨,帮助她指引了方向:“你要当好思政课教师,你的优势和特质在哪里?”这激发了张悦阳的思考:除去专业素养,我更应该关注的,是我的授课能将学生带到怎样的天地、能促使学生成为怎样的人。于是她重新撰写职业规划书,加入了对思政教师的职业分析与格局理解。


张悦阳的职业规划大赛之路在学习往年优秀作品中不断前进:“我看到往年的优胜者们不仅认识自我、分析职业,还会分析国家环境与现实需要、历史发展与内涵创新,并且点出自己对职业乃至行业的独特见解。”在博采众长和明晰自我中,她又将职业规划书增删至1万多字。


三次梳理,张悦阳不但充分完善了自己的职业规划书,并且真正厘清了个人与职业的关系。“工作并非只是为了赚钱或体面,每一份正当的工作,不仅能养家糊口、实现价值,更多意义上,它帮助我们成为有贡献的国家公民,为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校赛比赛照片


对思政课的特殊理解:


或许正是因为从小就接受思政教育带来的“熟悉感”,很多同学来到大学之后,反而失去了对公共课的那份新鲜和重视。如何让自己成为更有力的思政讲师,不仅能提高落座率,还能提高抬头率,这是张悦阳思考许久的问题。



“无论是大政方针,还是那些宏观的理论,对于学生来说,必须落在‘地上’讲,落到我们中国眼下发生的这些事情。”张悦阳举例:“目前顶尖的世界学校现在已经拒绝了像哈工大等国防学校的博士申请,而背后其实是西方世界对于中国的进一步的技术封锁。为什么要在科技上对我们进行卡脖子?从这一点来分析国情,你要让同学们知道,眼下我们发生了这个事儿,叫做一叶知秋。无论是在互联网基础还是在信息技术,国外对中国实行的如同建国时期的封锁包围。从兵器和兵器之间的对抗到现在智力和科技之间的较量,我们面临着没有硝烟的战争,输赢很关键,同学们应该有现实的紧迫感,而不是站在非常高非常远的地方去提一些高屋建瓴的东西。


思政课的学习内容如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以及一些革命历史,并没有过时,而是具有经典性、指导性的重要内容,张悦阳说:“任正非研究过《毛选》后,把毛泽东的一些军事理论运用到商战的这种思维里面。华为不仅是中国的科技公司,其背后其实也是中国本土成长凝聚出来的一种商业的智慧。“


“你”与未来


“如何不迷茫”:


马克思说“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奋斗是青年时期的应为,但面对学历贬值、竞争加剧的现象,缺乏社会经验的青年学子不免有些慌张和迷茫。张悦阳针对不同阶段的同学,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NO.1 

大一是打开一扇门的过程,要尽可能多地参加活动与组织,同时保证专业课的绝对认真与积极。只有最初拓展过无限的可能,后面才能选取适合的道路。如果发现不适合自己的专业,要立马有所作为,无论是准备换专业还是跨专业考保研。


NO.2 

大二是精练自己技能的最佳时期:选择新学一门语言、考取相关证书、学习视频剪辑技能等。分析自己的家庭环境、性格特质、人格追求,排序并匹配适应的工作类型。除此之外,从大二下就可以开始考虑以后的方向,并为之做足准备。


NO.3 

大三要确定自己的方向。求职者着重于加强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竞争力,利用假期去体验不同的实习,不同的公司氛围大不相同;升学者考虑目标学校的分数线与要求。


听完建议,我们心中还存留疑惑:职业规划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现在努力只是为了成为忙忙碌碌的“打工人”吗?张悦阳对此表示:“职业规划的最终目的是让你认知到自己与职业、行业乃至国家的关系,在逐渐实现的过程中,你做出许多取舍,因为有所坚持,一路以来是自洽的,工作便是心安理得的。‘打工人’的说法,其实都是现代人在解构鸡汤之后建构起来的自嘲文化,用以宣泄焦虑情绪,别把这些焦虑当做生活的全部。如果是真正废柴的人,并不会说这种话。”


这与尼采的观点不谋而合:“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一个受苦的人,如果悲观了,就没有了面对现实的勇气,也没有了与苦难抗争的力量,结果是他将受到更大的苦。”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如何变自律”:


张悦阳笑了笑,说自己其实也很懒,懒是人的天性。她说“我最有冲劲儿的时候是我的大一,以至于在大二,大三,大四都是完全被老师拎着的状态。”如果开头足够好,当我们想要偷懒的时候,也会发现不容易,这事实上强调了通过与周边人事“绑定关系”从而“制造督促”的方式来自律,让自己主动成为被需要的人。


制造仪式感也是自律的有效方式。“我在手机的提醒里有数个目标,每个都有时间节点,只有完成了,然后我才能把它给划掉。否则,它会一直有一个红点点在提醒我,让我很不舒服。”张悦阳也讨厌早起,尤其是冬天,一定要睡到九点钟才行。刚醒的昏沉期,她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可爱的规定:闹钟响了之后,要点开支付宝偷点蚂蚁森林能量,每天如此,她便清醒了。


“如何有信仰”:


当下生活中,罹患“空心病”、失去目标感和价值感的人不在少数,怀疑主义会致使我们失去信仰,而没有信仰的同时就会导致人缺少力量,变得颓废消极。如何坚定自己的信仰呢?


毛泽东同志说过“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每一寸山河都来之不易,爱国是一种信仰。张悦阳说“我们要知道国家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当你建构起这些认知的时候,你就不会怀疑,因为历史,它就在那儿。历史有真实的情感,雨花台烈士纪念塔有一个烈士临死的时候留下的遗书,他说他的人生只有两大遗憾,一是我只活了20多岁,二是我这辈子还没有谈过恋爱,可以看到,他并非一个非常高大的形象,他也有真实的情感。这种‘真实感’会让我们去‘相信’。”


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而直面自我时,我们也需建构对自己、对世界真实性的体认,而不是因为陌生就消解一切。熟稔历史才能笃信现在,你独特的经历构成了最独特的你,这是建立主体性的重要心法。至于方法论,则如马克思所说:“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


结语:


在娓娓道来的讲述中,张悦阳分享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心得和经验,尤其在面对同学们关心关注的迷茫、焦虑、意义空洞等话题时,张悦阳像知心大姐姐一样真诚地为我们答疑解惑,她轻松活泼的风格、清楚流畅的表达、阳光向上的精神如同阳光落在雨滴上,清新、淡然又舒适。


也正如悦阳对我们的叮嘱,愿我们都能清楚地认识自己与世界,不断学习、不断进益,建构起自己相信的认知体系,活泼而守纪律,天真而不幼稚,勇敢而不鲁莽,倔强而有原则,热情而不冲动,乐观而不盲目。


责任编辑:曹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