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建议禁止未成年人玩“成年人的游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1-03-04作者:左智越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左智越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今年春节期间,有一件事情让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建湖县天和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鲁曼很忧心。

一位朋友找到她,告诉她一件烦心事。“我儿子天天缠着我要’98K’玩具,还要’三级包’,后来才知道是一款《和平精英》游戏里面的道具。”朋友对鲁曼说,“可是我儿子才6岁。”

其实,鲁曼对网络游戏并不陌生。从2019年起,她每年都会就未成年人沉溺网络游戏现象提出建议。她曾建议采用“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从技术上为青少年玩游戏设置相应的规范。目前大部分游戏厂商都号称做了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

例如,腾讯公司公开发布消息称,网络游戏采用防沉迷系统,让未成年人无法依赖长时间的在线来获得游戏内个人能力的增长、报偿值的增加,有效控制未成年人使用者的在线时间。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应用市场上游戏类APP达88.7万款,占全部APP数量的25.7%。也就是说,我国应用市场上每4款APP,就有一款是游戏类APP。目前,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其中19岁及以下网民占比16.6%,约1.64亿人,10岁以下网民占比3.1%。

“如今看来,’人脸识别’等防沉迷系统依旧有漏洞可钻。”鲁曼说,按照游戏公司防沉迷介绍,累计游戏时间超过5小时才为不健康时间,休息一段时间后不健康时间即可“清零”。换句话说,从0点开始玩,至当天24时,最多可以玩14个小时游戏。“防沉迷系统并不能很好地防止未成年人过度游戏。”一些网络游戏虽然设置有人脸识别弹窗,但“拒绝验证”了几次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用户再也没碰到过人脸识别弹窗。

此外,鲁曼发现,不少老师、家长都有类似困惑。他们纷纷表示,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保护政策,但这些政策落地很难。未成年人沉溺于“成年人的游戏”等问题依旧得不到明显改善。

鲁曼指出,“成年人的游戏”主要是指通过买装备等手段,诱导未成年人进行超过其能力的大额充值的网络游戏。“这些充值一般都不是几十几百,甚至是成千上万。对一些家庭来说,这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鲁曼强调,许多游戏并不是有助于学习的益智游戏,更多的是“一枪爆头”等“刺激游戏”,这些游戏大多掺杂着血腥和暴力。有暴力倾向的网络游戏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影响。“许多游戏中都有’用刀杀一下,游戏角色就死了’等类似的情形。更可怕的是,这些’死亡角色’在进行充值后依旧可以’复活’。”

“这会不会对青少年产生一种误导呢?让他们觉得生命是很随便的事情。”鲁曼说,在这些游戏的影响下,部分青少年对生命并不很珍惜。这可能会导致当遇到挫折、失败时,他们会选择“从头再来一次”。

鲁曼指出,但类似“复活”只在网络游戏中才能出现的虚拟现象,现实生活当中,生命十分宝贵,根本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成年人能够理解,未成年人能够理解这样深刻的生命的意义吗?所以说,这种游戏让孩子们来接触,我觉得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犯罪。”

让鲁曼十分心痛的是,这些现象在生活中已不算是“冷门话题”。部分青少年选择自杀,或是在与父母发生冲突后跳楼自杀,大多离不开暴力游戏的影响。更有甚者,在上学期间,未成年人在课堂上玩手机。老师没收手机,这些学生就以跳楼等自杀自残行为威胁老师。

此前,江苏泗洪县未成年人“刷礼物”花掉家中40余万元积蓄的新闻也引起了鲁曼关注。“这不得不引发我们深思。”鲁曼说,如何才能让未成年人摆脱不良游戏的“魔爪”,拥抱美好的童年和人生应该成为全社会重点关注的话题。

对此,鲁曼将几年来所提出的让未成年人不玩游戏、少玩游戏的建议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次来到全国两会,准备提交一个议案,希望能上升到法律法规的层面。“希望政府及相关部门、游戏厂家、学校、家长可以联合起来,形成立体化的监督体系,让未成年人远离网游。”

责任编辑:王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