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古旧书店难做,上海这几位店主却这样“焐”梦

上观新闻  |  2021-02-27作者:童孟侯

  我知道两家旧书店,至今经营得有滋有味。

  一家开在国权后路,店主是兄弟俩,一个叫胡愚,一个叫胡愚文,从小迷书,如饥似渴,一捆一捆买书,看完了书就把书转让给书友,然后再去买新书看。有一天兄弟俩突然想:为什么不自己开一家旧书店?看书卖书都方便。于是,他俩立马辞掉工作。旧书店叫什么名字?既然兄弟俩姓胡,那么就叫古月书店吧。

  古月书店开在复旦大学南区是一个窍门,学生毕业了、老师要离开了,书带不走、或者说不愿带走,就让古月书店全部收走。复旦大学一些文史哲专业的老教授去世,其子女对父母的书不一定有兴趣,把一房间甚至几房间的藏书三钿不值两钿卖给古月书店,内中不但有书中精品,还有名人书信!

  弟弟胡愚白天卖书,晚上读书,竟然一头钻进古书堆里。他写了一篇《曹雪芹祖母李氏家世新考》的论文,发表在《红楼梦学刊》。他还和王利民教授合作,出版了一本1000多页的《曝书亭集》。

  不熟悉古旧书,在这一行是很难混的,有的古旧书店开不下去,就是因为老板不懂书,把古旧书当青菜萝卜卖。

  眼下,兄弟俩愁的不是房租,不是没人来淘旧书,而是书源太少,店里有一万本,书库还有一万本,但这些根本不够卖。要是书源多的话,生意就活了。

  还有一家开在虹口文化街多伦路,店主叫殷世钦,原是一家工厂专管图书馆的工会干部,他废寝忘食钻在书堆里,可谓博览群书。后来图书馆的书他差不多都看了,就自己到新华书店买新书看。渐渐地,厂图书馆的书没有老殷家多了。退休年龄一到,老殷二话不说开了一家旧书店。

  殷世钦的眼光是望着将来的,他的存书打提前量,家里7个房间存着旧书,从地板一直堆到天花板,总共10万本。比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他在新华书店看到有丰子恺翻译的《源氏物语》,一套3本4.5元,他一下子吃进300套。后来,他以每套85块卖出,300套很快售罄。再比如,198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一套4本4.45元。虽然精美,可是有封套的书不受读者青睐,严重积压。老殷跑到出版社,说:我把你们库存的这套书全部买下来,可以打几折?出版社一咬牙:两折!他付了890元把一千套书拉回家。后来,每套开价88元,把《悲剧》统统卖光。他笑着说:时间就是金钱嘛,经典的书总有人要的。

  老殷的书是“焐”出来的,小胡兄弟的书是找出来的。古旧书已经成为老殷和小胡兄弟生命的一部分,他们就是爱好,就是迷书,名和利都退到后面去了。胡愚说:有钱有理想的可以开旧书店;没钱想挣钱的,有书不懂书的,千万不要干这一行。

  如今,电子阅读流行,纸质书日渐受冷落。因此,古旧书店关门的多,开张的少。可是这三位民营店主长年守着这个宁静的港湾,等候喜欢旧书的“小船”到来。

责任编辑:沈杰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