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跳楼事件 专业的媒体报道在打脸带节奏的戏精

    与以前类似事件中舆论很容易被愤怒议题带节奏不一样,这一次舆论面对一个极端事件所表现出的理性、冷静、客观、谨慎,以及对专业判断的尊重,很值得称道。

    不怕五星酒店脏得触目惊心,怕的是集体习以为常

    这种“也一样”跟那种“来都来了、死都死了、毕竟孩子、大过年的”的思维一起,一起构成了当下中国拉低社会道德底线的“思维肿瘤”。

    评黑熊咬人,这世界不会为违反规则的人流一滴眼泪

    世界就是这么爱憎分明,人们只会为高尚者洒下热泪,这个世界不会为违反规则的人流一滴眼泪。

    教师发旅游照让你不适是你自己有病

    我想,有着正常思维的人都不会眼红老师朋友圈的旅游照,不会有什么不适和非议。有人不适和非议,这是不适者和非议者自身的问题,应该去批评那些病态的人,而不是反过来无原则地让正常的人屈从那些阴暗、失衡和猥琐。

    舆情无感的宣传员就是定时炸弹

    公众也许乐见这样暴露问题的“高级黑”,但从宣传的职责看,把这种稿件发出来是极大的失职,缺乏基本的新闻素养和媒介情商,没有基本的舆情敏感。

    泛滥的蹭热营销宣传稀释着我们的悲悯感动

    一个资深媒体人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对这两天一些企业贴logo做祈福营销的行为很反感,他的这段话激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曾经因祈福的海报热泪盈眶,而九年后,我却糟糕地发现,我再也不会那么感动......

    不是“本科降专科”太残酷,是农药宝宝太玻璃心

    摘要:小学生稍有惩罚,就说是体罚和歧视,舆论一片谴责,搞得老师无所适从不知道怎么教育了。于是分数膨胀,你好我好大家好,惯出了很多荒废学业的农药宝宝。另一种玻璃心在于,觉得这样的规定太严厉太残忍了,甚至搬出来教育部的规定,称“本降专”与教育部门学位规定有冲突。

    比“驾考尬舞女孩”更丢脸的是法盲狂欢

    摘要:比“驾考尬舞女孩”更尬的是传播者肆无忌惮的侵权,更丢人现眼是这场法盲狂欢。违法传出这样的视频,没有隐私保护意识,没有法治权利观念,将一种不应示众的行为置于直播之下肆意羞辱,这种得意忘形的狂欢姿态更丢脸。

    暖评|我为什么反感“你愿意为他而转吗”

    摘要:很多时候,“你愿意为他们转发吗”带着浓厚的诱导转发和自我推销成份,如此强化媒体存在感、以媒体为中心的传播叙述,让人很不舒服。”  虽然高位截瘫身体残废,但李大爷不愿成为“废人”,坚持靠手艺养家,自强不息的精神让人充满敬意。

    没被新闻碰过瓷,还好意思说自己很红

    摘要:令人感到悲哀的是,这种明显在误导公众、甚至造假的碰瓷新闻,在网络传播界并不以此为耻,甚至以能够碰热点的瓷提升阅读量为能事。急于上位出位赚眼球的传播时代,碰瓷新闻泛滥到了成灾的地步,进一步透支着人们对媒体本就很稀薄的信任。

    你难道真以为“北大是全国人民的北大”

    “北大是全国人民的北大”并不是共识或者常识,只是占据多数优势的舆论在精神上的某种一厢情愿。

    远离脸上写满10万+欲望的嗜血者

    对于标题,我是这样认为的,没有独立于好内容的好标题――标题不能脱离内容,有好内容,再有好标题,才是真的好。

    从徐峥打女记者看舆情发酵中的身份代入规律

    在网众朴素的正义观中,问的不是谁违法,不是谁是弱者谁可怜,也不是谁错大谁错小,而是谁先错谁后错――也就是说,更在意行为的因果次序,先错的人行为总会被置于放大镜下苛刻审视,而后错者无论犯什么错,总会受到同情和理解。

    真正的换位思考是换到不舒服的位置

    换位思考是人们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但什么是真正有诚意的换位呢?

    自媒体太多热点太少,撕逼话题不够用,一个个饿狼似的

    摘要:一个个蹲守在网上像饿狼似的,这种舆论场必然是嗜血的,隔几天就需要一些强烈冲突的话题来满足这种嗜血需求――阅读量需要,维持热度需要,营销需要,围观需要。这种爆款,本来就是病态的爆款,爆款网文触发的对撕下,人人脸上都兴奋地写满怒怼的不服。

    有一种键盘绑架叫逼人“一分赔偿都不要”

    舆论场有一种龌龊现象让人极为反感,就是把受害维权中正当的赔偿诉求污名化。

    你我终将陷入职业性冷漠,但总有热情如初者

    江苏宿迁老人违规摆摊卖菜被城管买光:天热,老人不易――近来某个炎热的中午,一位老人在路边摆摊卖青菜,几名城管围过来。

    鄙视这个极具情绪煽动性的词是网撕之源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充满鄙视地谈论“相亲鄙视链”时,你是站在道德和年龄的鄙视链顶端得意洋洋。实际上,相亲鄙视链只是一个臆想出的伪问题,用“鄙视”这种带着强烈挑衅性的词,制造阶层冲突性。

    说说你最反感的新媒体标题吧,我帅我先说

    记得在一篇公号文章里说过,很反感那种故弄玄虚的新媒体标题,比如这个:山东62岁环卫工上了央视 只因为他做了这个动作――类似标题已经成为一种新媒体套路,不好好说话,不好好说人话,故弄玄虚,无趣无聊,不管什么事都套用这种悬念体,其实没什么好悬念的,就是照搬套路,缺乏创意,偷懒到令人发指。准备写一篇批判新媒体八股标题的评论,众筹此类素材,都来说说你们讨厌的新媒体标题吧,请在评论中留言:)

    我们不能失去写信这种笨拙而温柔的能力

    摘要:写信,恰恰是需要一定的距离感的,思考,等待,不是即时对话,而是隔着时空,这种距离感能让人超越不假思索的浅层对白而进入内心深处,深思熟睹,长长的话慢慢地说,慢下来去体味,慢下来去尝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