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棋元读《平常心是道》《无事此静坐》

2021-04-13来源:中青在线

    《平常心是道》(王紫微 王木民)

    《老子》云:“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庄子》云:“君子之交淡若水。”在先哲那里“淡”是一种抛却虚饰浮夸、朴素自然的处世方式。不假外饰的平淡,才能显现出深厚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人崇尚“冲淡”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态度。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形容“冲淡”曰:“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盒,美日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李白号“青莲居士”,黄庭坚号“山谷道人”,林通终生不仕不娶,唯喜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都是为表明自己返璞归真、淡泊名利的高雅志趣。

    “淡”还是一种细水长流、可持续发展的精神。《管子》云:“淡也者,五味之中也。”《汉书》曰:“大味必淡。”为什么“淡是最美好的味道?因为它健康、持久,虽不浓烈却耐人品味,越品越有滋味。味道的极致不在于浓重,而在于绵长不绝、回味无穷。

    人生亦是如此。虽说现代社会我们越来越追求轰轰烈烈、一夜成名,越来越耐不住寂寞、不屑于等待,但瞬间的成功往往如烟火昙花一现,很快便被世界遗忘,只有板凳坐冷、十年磨剑,才能创造持久的价值,惠及后人,功在千秋。

    《无事此静坐》(汪曾祺)

    大概有十多年了,我养成了静坐的习惯。我家有一对旧沙发,有几十年了。我每天早上泡一杯茶,点一支烟,坐在沙发里,坐一个多小时。虽是悠然独坐,然而浮想联翩。一些故人往事,一些声音、一些颜色、一些语言、一些细节,会逐渐在我的眼前清晰起来,生动起来。这样连续坐几个早晨,想得成熟了,就能落笔写出一点东西。我的一些小说、散文,常得之于清晨静坐之中。曾见齐白石一幅小画,画的是淡蓝色的野藤花,有很多小蜜蜂,有颇长的题记,说这是他家的野藤,开花时游蜂无数,他有个孙子曾被蜂螫,现在这个孙子也能画这种藤花了,最后两句我一直记得很清楚:“静思往事,如在目底。”这段题记是用金冬心体写的,字画皆极娟好。“静思往事,如在目底”,我觉得这是最好的创作心理状态。就是下笔的时候,也最好心里很平静,如白石老人题画所说:“心闲气静时一挥。”

    我是个比较恬淡平和的人,但有时也不免浮躁,最近就有点如我家乡话所说“心里长草”。我希望政通人和,使大家能安安静静坐下来,想一点事,读一点书,写一点文章。

【责任编辑:张胶】

要闻

更多

滚动新闻

更多

文化

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