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浦东,浦东!30年巨变,潮起东方

2020-11-12来源:文汇网 作者:唐玮婕

  很多人都喜欢站在外滩眺望黄浦江对岸,这里是观察上海、观察中国的一个绝佳窗口。上世纪90年代初,瑞士人威廉·凯勒也是站在同一个角度望向当时的浦东,他看到的是只有第一个“球”的东方明珠和低矮的城市天际线。“很多人都说我疯了。”凯勒决定把跨国药企罗氏集团在中国的第一家工厂放在张江,“因为,我相信中方伙伴作出的承诺。”事实证明,他是有远见的。

  被“浦东魔力”深深吸引的还有陈春麟。17年前,当这位生物医药领域的创业者,背着双肩包走出地铁2号线曾经的终点站——张江高科站时,觉得这里就是他“梦开始的地方”。如今,“张江高科”早已不再是地铁线的终点站,中国的张江更成了世界的张江:全球排名前十的制药企业已有7家在此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陈春麟所创办的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也走出了孵化器的格子间,走上了科创板的大舞台,成为首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交易的医药研发企业。

  时代大潮浩浩荡荡,奔腾不息,一路向前,无数见证者、推动者、实践者的奋斗征程凝聚起磅礴的人民力量,汇聚成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大江大河。30年来,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平地而起,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这里是一方改革热土:率先推开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率先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率先推进“证照分离”“一业一证”改革,始终不变的鲜明底色是敢闯敢试、先行先试。

  这里是一片开放前沿:全国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出口加工区、第一家外资银行、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第一家外商独资汽车制造企业、第一家外商独资医院都诞生在此;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探索负面清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一系列制度性开放走在全国前列。

  这里是一块创新高地: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中心等一批世界级大科学设施从无到有、落地扎根,集聚247家外资研发中心,占全市的“半壁江山”;设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科创板架起一座连接金融和科技要素的桥梁,“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蓝天梦” 等新兴产业集群强势崛起。

  这里是一座人民之城:2019年浦东新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1647元;人均期望寿命从1993年的76.10岁提高到目前的84.46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1995年的2.85平方米提高到12.9平方米,市民可以“推窗见绿色、漫步进公园”。

  三十而立正当年,从1990年的60亿元,到2019年突破1万亿元,今天的浦东以全国1/8000的面积创造了全国1/80的国内生产总值(GDP)、1/15的货物进出口总额;而今迈步从头越,明天的浦东仍将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难啃的骨头,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在更高起点上书写新时代发展新奇迹。

  浦东之“起”

  大视野下的一张王牌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黄浦江边有个烂泥渡,烂泥渡路边有个烂泥渡镇,行人路过,没有好衣裤”……这些如今已经藏在一座城市记忆深处的顺口溜,将历史的时钟拨回到1990年4月18日。

  30年前的这一天,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上海迎来了划时代发展的起点。彼时,面对异常严峻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中国果断打出浦东开发开放这张“王牌”,向世界宣示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征程。

  “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当年提出的口号清晰表明浦东开发开放的使命:这是一项国家战略,对上海、对中国都具有特殊意义。邓小平同志在上海考察时曾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

  与中国其他开发区不同的是,浦东开发开放一开始就是金融先行。“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上海在浦东先后建立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和外高桥保税区。其中,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我国第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开发区,是一块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市场的大门一打开,第一家外资银行、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等“全国第一”持续涌入、落地扎根,整个区域彻底告别破旧的烂泥渡,一跃成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承载区。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以学者视角观察着浦东开发开放的过程:“当时的上海有巨大的经济结构转型负担,需要借浦东的开发开放带动整体发展。可以说,这是一座工业城市催生新经济、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契机,也是一座有工商贸易辉煌历史的国际化都市恢复荣光、深化改革开放的时代机遇。因此,浦东开发开放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上海经济和城市脱胎换骨的重要阶段。”

  法国学者若埃尔·勒·凯芒从全球视角分析指出,浦东开发是当代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最大工程之一,它是中国在未来提升国际声誉的一个新标杆。浦东实际上已成为中国向世界经济开放的一大显著象征,这座未来型城市将与21世纪一切经济发展的新形式产生共鸣,前景无限美好。

  国家需要浦东做什么,浦东能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做什么,这是浦东谋划、推进开发开放的基点。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对浦东开发开放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发挥对全国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在这个阶段,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一个标志性的时间节点。对外开放的大门开得更大了,怎样接轨国际规则,主动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如何用开放促发展?浦东主动担当起探路尖兵角色,率先在国内试点综合配套改革。“要为全国的改革开放探索新路、积累经验、提供示范”,习近平同志2007年在上海市委常委会上为这项系统性改革的推进点明了方向。

  从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运行方式转变,再到城乡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转变——浦东聚焦三项重点改革任务,试出了不少值得复制推广的“浦东经验”,率先探索行政审批和政府服务“零收费”;取消街道招商引资,加强社会治理,等等,这些都是创新之举。

  百舸争流千帆竞,勇立潮头破浪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一系列国家战略和重大任务放在上海、落在浦东,不断为浦东开发开放注入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内涵。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浦东再次站在了中国对外开放最前沿:全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在外高桥挂牌成立。

  “浦东发展的意义在于窗口作用、示范意义,在于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在于排头兵的作用。”早在2010年,习近平同志在浦东调研时,就作出清晰论断。

  从1.0版开始不断更新迭代,这片试验田里诞生了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自由贸易账户体系、“证照分离”改革、“一业一证”、“六个双”政府综合监管等一大批制度创新,50个扩大开放全国首创性项目在浦东落地,315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市、全国复制推广。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块大试验田,要播下良种,精心耕作,精心管护,期待有好收成,并且把培育良种的经验推广开来”“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力争取得更多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作为自贸区改革宏伟蓝图的设计者,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心着改革的实施进展。

  不是政策洼地,而是制度创新高地;不是栽盆景,而是种苗圃——浦东把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一大批首创性引领性改革探索和诸多“全国第一”,提供了改革领域的浦东样本、浦东实践。

  两年前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发出3份新 “考卷”——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浦东正是落实这三项新的重大任务的主战场。

  设立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很大一部分区域就在浦东。从去年揭牌到今年10月中旬,临港新片区共计签约项目410个,涉及总投资额逾2800亿元,项目审批中的“容缺后补”等新一批改革成果已开始向外溢出。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位于浦东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快马加鞭,仅用短短7个月就完成筹备工作正式开板。目前浦东已有16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总量占上海的51%。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关键在于三省一市都要拉长长板、贡献长板。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内,集聚在浦东的金融要素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达到13家,这些功能、市场、平台,将有力辐射带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浦东之“气”

  “闯将”当有特殊作为

  开发开放之初,为了让参与开发浦东的建设者们拥有与世界大都市比肩的意识,浦东新区机关食堂进门处贴了一条标语:“在地球仪旁思考浦东开发”。

  浦东开发的招商人员常常指着五颜六色的规划模型告诉外商哪一栋是金茂大厦,哪一栋是环球金融中心,哪一栋又会是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伊藤忠商事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水谷秀文就经历过这样的场景。

  “我到了陆家嘴管委会,他们给我展示了一个模型,又说‘水谷先生,您看,以后东方明珠会有这么高,陆家嘴这里还会建3栋300米以上的高楼、30栋100米的写字楼’。说实话,当时我有一点怀疑,不过后来都实现了。”说着一口流利中文的水谷秀文可以说是外资“破冰”中国的亲历者,打动他踏上“破冰”之旅的,正是浦东那股不一般的“精气神”。

  1992年,伊藤忠拿到了浦东外高桥保税区的第一张外资企业营业执照,自此扎下根来,公司从功能单一的贸易起步,逐渐扩展到纤维、机械、能源化工、食品、金属、建筑、金融投资7个业务板块。2019年,伊藤忠将原本分散在16家公司的资金、会计、审查等管理职能全部集中到上海,上海伊藤忠升级为管理型公司地区总部。

  干事创业,源自一种精神的延续。曾经的浦东开发办公室接待量特别大,一天要接待二三十批人。光一名工作人员一个季度大概就要接待1000多位客人。办公室的空间有限,一张办公桌由两人或三人共用,甚至每个人只能分到一个抽屉放物品。由于无法再摆放桌椅,工作人员经常只能站着商量工作,但大家依然干得热火朝天。

  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至今仍经常回忆起中国工商银行浦东分行开办初期的往事:“那真的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年代。我自己经常劳累一天下了班,疲劳到极点,回到家就躺在床上,半个小时动都不动,但又感觉到异常欣喜。浦东开发最初几年的工作生涯,成为我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事非经过不知难,但愈是艰险愈向前,浦东天生带着敢闯敢试的改革基因。

  这是“闯将”用速度创造的两次 “奇迹”:浦东的一北一南,有两家大家熟知的整车制造厂——合资的上汽通用和外资的特斯拉。

  1998年12月17日,上海通用汽车(后改名“上汽通用”)总装车间举行了第一辆别克新世纪轿车下线仪式,这时距离1997年1月工厂建设打下第一根桩,仅仅过去了23个月。如此短的时间内,从无到有建成一座世界级现代化汽车工厂,专程前来浦东参加下线仪式的美国通用汽车董事长连连感叹:“浦东做到了,我们一起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

  20多年之后,“奇迹”再次在浦东大地上诞生。2020年1月7日,以生产电动车在全球汽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特斯拉,在位于临港的超级工厂中,把国产车型Model 3交付给客户,比之前官网预告的时间大幅提前。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当年上市,特斯拉总裁马斯克在交付仪式上即兴起舞,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总结了浦东的“三股气”。他说,“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繁重的发展任务,要进一步举全市之力把浦东这张王牌打好” “传承好、发扬好开发开放之初那股敢跟全球顶级水平对话的志气、强烈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气、艰苦奋斗忘我工作的朝气”。

  在外高桥集团原党委书记舒榕斌眼里,始终保持先发效应,始终立足上海、放眼世界的“老开发”精神,会在年轻一代的新片区开发者身上延续。他说:“我的一生中经历过两次挂牌,一次是1990年5月3日浦东开发办公室在浦东大道141号挂牌,一次是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在外高桥保税区挂牌。每一次,都让上海与世界更近。”

  “我始终觉得,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不平凡的是,我在上海工作,植根于浦东这块改革创新的热土,和伟大祖国同频共振。这样的时代,让我有机会在工作岗位上,如水滴、如浪花、如小河般涌入改革的大潮中。”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注册许可分局党总支副书记徐敏回忆起自己在浦东20多年的奋斗经历,仿佛回到了那一段峥嵘岁月,“想做事就不会计较得失,不会在意条件好坏。哪里有任务,哪里就有开发的战场,哪里就应该是开发者前进的方向。”

  特殊时期,当有特殊作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今天的浦东仍将保持热火朝天、只争朝夕的创业氛围,点燃灯火通明、挑灯夜战的创业之光,追寻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创业足迹,以下一个30年浦东开发开放的宏伟蓝图凝聚人、激励人、鼓舞人。

  浦东之“棋”

  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在《从0到1》作者彼得·蒂尔看来,人类历史的发展有两种,一种叫作“水平进步”,也就是“从1到N”;另一种是“垂直进步”,这是“从无到有”的过程。

  1992年夏天,浦东腹地一片17平方公里的区域——张江,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以“高科技”命名的开发园区,为 “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播下了一颗 “从0到1”的种子。

  2003年,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从浦西搬迁至此。离开了旧址近半个世纪发展形成的科研氛围,而浦东新址“周边什么都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时任上海药物所所长陈凯先坦言当时“有点忐忑,又觉得充满希望,坚信应把研究所的发展融入到浦东开发开放的大环境中发挥作用”。

  陈凯先告诉记者:“药物所来到张江,一方面推动中科院与上海的合作愈加紧密,最终带动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科技大学等落地张江,另一方面药物所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建立起一系列研究中心,药物研发体系日趋完善。”

  生物医药领域的“从0到1”,是一个周期长、风险高、投入大的创新过程。据统计,全球新药从一期临床研究到最终获批上市的成功率,平均只有9.6%。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需要一种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更依赖能够滋养创新力的空气、水和土壤。

  一辈子能做成一个新药,这是许多新药研发者一生的荣耀。2011年,刚刚创立华领医药的陈力,因为条件限制,只能把车库封起来当作实验室做研发。因为坚持,十余年长跑后,华领医药的全球首创糖尿病新药即将冲过终点线。“国内首创新药,在浦东、在张江已经不稀奇了。”在陈力看来,浦东张江已具备比肩世界制药巨头的产业能级,做创新药的生态圈已然成型。

  如今,张江聚集着10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20余家大型医药生产企业、100多家各类研发机构。截至2019年,张江园区在研药物品种超过400个,其中,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项目超过135个,处于二期、三期临床阶段的新药45个。浦东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生物医药创新高地。

  科技创新的先手棋,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不只是“创新药”,“中国芯”“蓝天梦” “未来车” “智能造” “数据港”,6个“千亿元级”硬核产业正在这片创新热土上加速培育、蓄势待发。

  2015年11月2日,在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新建成的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厂房内,随着帷幕缓缓拉开,一架带有“商飞蓝”和“商飞绿”涂装的新型商用飞机完整呈现,经过7年的设计研发,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正式下线。

  “我们要做一个强国,就一定要把装备制造业搞上去,把大飞机搞上去,起带动作用、标志性作用。”中国航空产业创业者集结在浦东,向商用大飞机的高峰发起冲刺。对于参与航空事业30年的中国商飞研究院C919项目常务副总设计师陈迎春来说,研制大飞机就是他心中的一个梦,而浦东成了梦想的承载之地。

  依托国产大飞机C919的研制,浦东的航空产业链已初现雏形。根据规划,未来浦东将作为大飞机产业集群的“主战场”,聚焦“蓝天梦”,建设大飞机国家战略核心承载区。

  不久前胜利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中国“十四五”时期乃至2035年的宏伟蓝图,把科技创新摆到了更为优先、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聚焦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浦东立志要成为全球创新版图上的重要一极,而深植基础研究厚度就是关键的一步棋。

  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群在张江初现规模。俯瞰外形宛若“鹦鹉螺”的建筑——上海光源早已是 “网红”地标,在它的助力下,困扰科学家80余年的 “幽灵粒子”——外尔费米子终于被发现,为攻克禽流感、埃博拉病毒等医学难题立下大功。遍布在上海光源四周,硬X射线、软X射线装置正加快建设,光源二期首批线站、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预计年内建成。这些大科学装置,将为基础科学研究提供高能级平台载体。

  伴随着原始创新力、产业引领力、环境吸引力、资源配置力的有效提升,今年上海科创中心基本框架如期“交卷”。作为核心承载区,张江科学城活力四射。未来,浦东将建设一条高效协同的南北科技创新走廊,培育一片富有生命力的创新生态“热带雨林”,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浦东之“期”

  “人民城市”传递温度

  浦东大道141号,某种程度上是浦东开发开放历程的原点。30年前,上海市政府浦东开发办公室在这里一栋简朴的两层小楼前挂牌,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由此开启。

  过去的前线指挥部,如今的浦东开发陈列馆,其中有一处展出的场景格外令人动容。浦东开发初期,得到了众多市民的支持。开发办挂牌当天,家住浦东六里乡的瓷砖厂工人王培德,不顾家中父母多病,拿出500元;黄浦区一所小学的小朋友们你一分、我两分集中起来捐了十几元。最后捐款总数达到了近5万元。

  一封亲笔信、一本记录捐款信息的本子,纸张早已泛黄,但这些故事却能够穿越时空,传递“人民城市”不曾改变的温度。

  视线转回当下的浦东。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城市治理水平的一次大考。浦东新区塘桥街道南城居民区,上海最早发现确诊病例的社区之一,也是境内外返沪人口占比最多的社区之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吴斌斌至今记得,1月23日武汉封城当天,就有一名从武汉出差返沪的居民被收治、确诊。

  关键时刻,人民至上。社区党员挺身而出,通过绘制“房态图” “楼态图”,全面摸清底数,在92个楼组成立70个党小组,形成了“总支抓总、支部包片、楼组包楼、工作到户”的防控格局,首创“无接触式”发放口罩3.75万只,全覆盖无遗漏落实各项防疫措施,确保确诊病例不扩散、密接人员全隔离、输入风险严防控,为居民织密一张隔绝病毒的安全防护网。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更多生动实践正在这里上演。

  作为城市治理的“牛鼻子”工作,“两张网”——政务服务 “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加快织密:从垃圾分类,到街面治理,城市运行的每一次脉搏跳动,都从末端神经收录到一颗超级“大脑”里,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这并不仅仅是技术赋能,更彰显了“人民城市”的要义。

  在浦东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率先打造的“城市大脑”今年已升级为3.0版,实现治理要素、平台体系、运行体征、智能应用、协同监管5个维度的提升,为全市“一网统管”改革注入新动能。

  对于一座城市中的人而言,什么样的愿景最动人?上海如此作答: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

  这同样是浦东高品质城区建设的目标追求。张江、金桥、世博、川沙等区域要勾勒更加大气恢弘的城市天际线,创造更多能够代表浦东品位的城市地标;城乡一体的 “家门口”服务体系和“15分钟服务圈”覆盖全区,让市民群众出门能就近办事、办成事;美丽街区要更加注重窄路密网,建设更多街心绿地、口袋公园;“城市大脑”要更有效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滨江东岸要成为可观、可赏、可游、可亲近的“世界会客厅”。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地方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风貌。浦东发展可以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见证。而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而立浦东再出发。去年夏天,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浦东用7年左右时间,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勇当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标杆。在疫情袭来之后,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浦东所肩负的新使命中,又有了一份新期待:育新机、开新局,高位起跳、逆势上扬。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8月20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对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作出专门部署,强调支持浦东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增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创造经验,对上海以及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乃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战略意义。

  新时代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引领示范区,面向全球代表国家深度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面向当下率先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这张新王牌新的奇迹之路开始了。

【责任编辑:杨海琴】

要闻

更多

滚动新闻

更多

文化

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