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疫苗为何供不应求?新冠疫苗何时上市?秋冬季的防疫还须慎终如始

2020-10-18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疫苗的话题很热,相关的新闻也多,不过这个疫苗可是分成两个,一个是大家最期待的针对新冠肺炎的疫苗,大家都期待有了有效的疫苗,再用一段时间,生活就能接近正常。而另一个疫苗是流感疫苗,毕竟秋冬季到了,在新冠肺炎的背景下,如果得了流感,就诊等很多方面都会比较麻烦,也令人担心,所以今年的流感疫苗很热,也因此有点一针难求的意思。

  流感疫苗供不应求 厂家为何不愿扩增生产线?

  本周五,杭州市富阳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头攒动,大人领着孩子,家人陪着老人,不少是流感疫苗问询者和接种者。徐萍,当地常住人口,身体又符合接种条件,经人介绍,年过半百的她第一次接种流感疫苗,但预约过程破费了些周折。

  交费,排队,接种,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像徐萍一样约得上号源。流行病学专家曾预测,已然到来的秋冬季,流感病毒与新冠病毒如果合并感染,新冠肺炎防控压力将空前巨大,人们对流感疫苗很渴求。

  杭州市富阳区富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孝千:我们现在疫苗推出去,前面第一轮、第二轮的时候,确实是秒光。

  杭州市富阳区疾控中心副主任刘丹丹:供应商反馈我们的消息,就是确实很难保障如数供应。

  浙江桐庐等地区已将70周岁的老人列为免费接种群体,优先供应,而成人和免疫力低的婴幼儿接种则需自费且预约,一针难求、抢号源堪比抢春运票,一时成为媒体标题,记者询问天津、上海等地多个疫苗接种机构,均被告知目前没货。被渴求的疫苗该如何供应?

  在北京的某疫苗生产企业,早上八点,工人们开始照检工作,一干就是三四个小时。其实,每年二三月份世卫组织推出流感毒株的那一刻起,大型制药企业研发生产便开足了马力。半年生产周期原本在七八月份结束,实际生产周期却延长至今。

  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流感事业部经理王洁如:这款疫苗生产的主要原材料鸡胚,我们用的是十日龄的孵化过程中的鸡胚,然后病毒就是接种在鸡胚的尿囊液里面进行病毒繁殖,疫苗生产的第一步就是先进行一个十日龄鸡胚照检,就是挑出来合格的,能够用于疫苗生产的合格鸡胚,每天要照八万枚左右的鸡胚。

  消毒后的鸡胚将被接种流感病毒,再被送入恒温孵化器里,现在鸡胚的任务不是孵化小鸡而是病毒。在收获车间,6乘6的机器探头扎入削去顶部蛋壳的鸡胚,将充满鸡胚的病毒液体,也就是含有疫苗主要成分的液体吸出。“病毒液会在这个房间进行一步病毒纯化,8万鸡蛋大概会纯化出来15公斤的纯化液,那么能大概生产出来6到7万支的这个疫苗。”王洁如介绍说。

  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 刘沛诚:比如在2009年 2010年的时候,流感疫苗的批签发量达到5800万剂左右,但是之后一直在下降,到2018年达到一个最低点。目前疫苗难求,其实是基于这两年的这种突增的需求,特别是今年是受疫情刺激引发的这种需求。

  据预测,今年疫苗批签发量将达到5000万剂,增加几条生产线是应对供需矛盾的重要策略,但毒株推出时,包括鸡胚供应等在内的所有生产要素,在当时均已成型,所谓的供不应求在企业看来是偶发现象,生产线扩增来不及。

  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刘沛诚:车间的建设到设备的安装到验收,需要有一个较长的周期的,所以远水解不了近渴,对于一个本来就开着马力生产的生产线来说,它能做的只是延长生产的时间段。

  刘沛诚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公民往年的流感疫苗接种率与发达国家有着不小差距,他所说的明确而稳定的接种群体,如北京从2007年开始为老人和青少年免费接种,也不过一半的接种率。事实上,年初各制药企业已经预判到今年的供需矛盾,相比新冠疫苗聚焦国内外的海量级大市场,目前主要聚焦国内流感疫苗的小市场,在扩增成本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刘沛诚:供不应求的原因,其实是在于整个市场的需求太少,正常年份这种需求太少会导致各个企业可能就不敢去扩充产能,明年这种需求是不是会持续,其实是有待观察的,因为只有你整体的需求量是一个特别明确的、比较大的需求量的时候,企业才会去扩产生产线。

  最新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数据显示,全国平均每年有8.8万例流感相关呼吸系统疾病超额死亡。专家建议,在总体接种率不高的情况下,迫在眉睫的措施是把疫苗列入特定人群的公费接种范围,将流感疫苗稳定明确的总需求盘子做大,才能让厂家有信心和动力生产。

  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刘沛诚:比如说有一些是通过医保或者是保险的这种支出,有的是政府来针对特定人群的采购,甚至比如说有一些集团的采购,所以从付费的角度可能是需要去考量问题,鼓励更多的人愿意接种流感疫苗。

  一个东西火不火,黄牛有没有出现是一个指标,针对流感疫苗,黄牛把这一针炒到了几百块钱,好在国庆长假之后,各地都开始努力,一针难求的局面有所缓解,黄牛的钱也就不那么好挣了。但针对新冠的疫苗,估计得热很长很长的时间,比较落实的消息是,相关专家十一前就说了,11,12月份,我们的疫苗就有可能上市了,真的吗?

  四支国产新冠疫苗进入三期试验 部分特殊人群已经紧急使用

  目前,全球多国已投入到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上。秋冬季来临,人们也在期盼,能够早日注射安全、有效的新冠病毒疫苗。

  中国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专家武桂珍:传染病大家会知道就是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易感人群,每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起它爆发,那我们现在说的疫苗为什么那么重要?因为疫苗就是保护易感人群,而且疫苗实际上是一个最廉价的、最有效的这样的一个措施。

  9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就介绍了我国新冠病毒疫苗工作进展情况,据悉,我国先后部署了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等5条技术路线并行研发。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阶段的疫苗共有四支,其中三支为灭活疫苗,一支为腺病毒载体疫苗。

  10月8日,中国同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签署协议,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这也意味着,中国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与此同时,目前四支国产疫苗,也在国外开展着三期临床试验,在疫苗领域开展的国际合作,也在助推国产疫苗的研发进程。

  中国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专家武桂珍:我们国家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有四家公司它的疫苗进入了三期试验,(国药集团)中生(公司)的北京公司、武汉公司,以及科兴中维和康希诺四家公司,有的已经实际上是到了三期的尾声。这就意味着在我们国家,可能很快高危人群或高风险人群,能够使用到这样的疫苗。

  进入三期临床试验,新冠病毒疫苗又离我们更近了一步,国药集团中生公司的两支灭活疫苗,就有望于今年底投入市场。但是从实验室到接种点,还需要面临严格的审批流程。

  中国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专家武桂珍:其实疫苗主要两个,首先是安全,然后再是有效。三期结束以后,所有的数据要进行认真的分析,然后这些数据还有其它的一些资料上交给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他们有个评审中心来组织评审,最后获得批准才能够上市。

  曾前往武汉、绥芬河、舒兰等地的疫情第一线,武桂珍在绥芬河抗疫期间就先期注射了尚处于试验阶段的疫苗。实际上,在7月22日,我国基于《疫苗管理法》等有关规定,就正式启动了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

  中国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专家武桂珍:大家会知道绥芬河曾发生疫情,那个时候我带队去了绥芬河,协助当地来处理这样的疫情。当天晚上我们把负压帐篷搭建起来,同时我们把我们的设备还要安装进去,这个时候没有想到要注射疫苗,后来他们把疫苗拿去了,当时处于实验阶段,所以我就做这小白鼠了,毕竟他要知情同意,对我们这疫苗还是非常有信心的,我才接种的第一支疫苗,随后一个月以后进行了第二支疫苗的接种,一切很顺利。

  中国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专家武桂珍: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限内组织紧急使用疫苗。目前实际上主要是医务人员,大家知道医护人员实际上前线第一线的,包括我们疾病防疫人员、疾控人员,也包括边检人员,也包括一些城市保障运行的人员等等,这种特殊的人实际上是需要的时候一定要他们先行来接种。

  事实上,紧急使用需要在知情同意、自愿接种的前提下进行,据武桂珍介绍,目前接种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也未收到接种者发生感染的报告。这无疑让人们对新冠病毒疫苗抱有期待,但其产量仍是科研工作者考虑的问题。

  中国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专家武桂珍:在新冠疫苗的生产当中,现在目前灭活的疫苗生产实际上需要一个高负压的一个这样的生产车间,目前按照生物安全管理要求,专家评审已经有三家企业通过他们的生产车间通过了这样的评审。所以这样的话就对我们整个的生产的量规模来说是一个特别大的好事。

  没有特效药,也没有有效的疫苗,就想终止新冠肺炎在全世界的流行,那是万万不可能的。但有了疫苗,它也不是万能的,即便明年我们国家的产量能够达到十多亿只,想要每个人都打上确保安全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还是会有很长的时间,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这不,十一长假刚结束,青岛的疫情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胸科医院被证实是青岛疫情源头 隔离感染者与普通患者共用CT室

  秦贤,是青岛市的一名护士。过去一周,她与全市九千多名一线检测人员一样,每天都在不间断工作。早晨5点半出发,夜里11点半结束,5天之内,完成全市近1100万人核酸检测的庞大压力,让每个人都不敢松懈。“就这一个社区,我们结束的时候,已经采样了3540人。这一个点我们东院的护士是五个,五个人平均一下每个人采样七百多个。”

  在检测点,检测人员按照十人一组,保持距离,依次采样。为提高效率,青岛此次采取的是,将十人样本合为一管的“十合一”混检法。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则证明十人均是安全的。一旦出现阳性,就要将这十人分别隔离,逐一检测。

  青岛此次的全民检测,肇始于上周日,11日凌晨3点,青岛卫健委发布的一则公告。公告称当地新增3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随后,在对132名密切接触者的排查中,发现9人核酸检测阳性。为摸清扩散范围,尽快切断感染途径,12日开始,核酸检测向整个青岛铺开,全市共设立3600个检测点,并提出3天查5区,5天查全市的目标。

  青岛市委常委 副市长薛庆国:那么我们今天(10月16日),截止到18点,我们全部完成了10899145个检测,结果全都是阴性。说明目前可以基本排除我们最担心的,疫情的社区传播风险。

  据通报,截至10月13日,此前的12名无症状感染者,均相继转化为确诊病例。而在14日,又增加一名新的确诊病例,他是青岛港一位装卸进口海鲜的码头工人,曾在9月24日被检测认定为无症状感染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这13位确诊病例都与青岛胸科医院紧密相关。他们之中,除5人是陪护或家属外,剩余8人都是青岛胸科医院的住院患者,更有7人患有肺结核病。肺结核原本侵蚀的就是肺部,叠加新冠肺炎,更是雪上加霜。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马立新:通过开展病毒核酸全基因序列测序和结果比对分析,证实病理标本与9月份青岛港疫情的感染者董某某、陈某某的标本病毒基因序列高度同源,传染源来自上述两人,调取的青岛市胸科医院监控录像证实,青岛港疫情两名感染者在市胸科医院隔离观察期间离开封闭病区到CT室检查,因防护、消毒不规范,导致CT室被病毒污染,进而传染了次日上午到同一CT室检查的住院病人李某某和陪护牛某某,并将病毒带入结核病区,导致这起疫情在医院内传播。

  早在官方结论公布之前,关于青岛胸科医院发生院内感染,是此次疫情源头的猜测就已不绝于耳。有多个信源曾向媒体表示,该院设施、条件较为落后,虽然医院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区域是封闭的,但由于只有一个CT室,普通患者仍然面临与新冠肺炎患者共用设备的风险。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青岛的这次疫情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那么全国各地在接受境外输入病例管理当中,还是要进一步进行监督检查,看闭环是不是封闭的完好。

  据测算,刚刚结束十一黄金周,全国大约有450万名游客到访过青岛。记者从北京、安徽、浙江、广东等地了解到,目前各地对青岛返回人员的隔离政策,大致分为两类。对于那些到访过青岛胸科医院所在地楼山后社区的,或者与医院相关人员有过接触的,必须居家隔离十四天;而从青岛其它低风险区域返回的,拿到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后,就可以正常复工复产。专家提醒,秋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时期,新冠肺炎仍尚处于全球高流行期,在相关疫苗面世接种之前,做好个人防护,仍然是预防疾病的最佳手段。

  中国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专家武桂珍:如果没接种新冠疫苗的话,要戴口罩,要勤洗手,在家里包括密闭的空间,经常开窗通风,增加自己的免疫力,加强锻炼,我觉得这些方面我们应该继续保持,尤其是戴口罩,我觉得目前还是非常非常必要的。

  十一长假的火爆,证明着我们疫情防控的有效,但之后青岛疫情的出现,又提醒我们不能过于放松。过去,现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境外输入的确诊病例依然会有,对于确诊病例的管理,这次青岛疫情告诉我们,所谓的闭环稍一不注意就还会有漏洞,还会有风险,必须慎终如始,必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严谨对待。我们只有在防疫常态化的情况下等待有效疫苗的出现,才会付出最小的代价,去迎接最好的结局。

【责任编辑:曾宪旭】

要闻

更多

滚动新闻

更多

文化

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