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决战决胜——写在第7个国家扶贫日之际

2020-10-17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作者:黄俊毅

  今年以来,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采取“产业项目+基地+贫困户”的模式,筛选发展潜力足、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项目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截至目前,该区共安排产业扶贫资金3045万元,惠及产业项目184个,带动20个乡镇256个村1万多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100元以上。图为袁州区金瑞镇吼里布村食用菌种植基地,村民在采摘竹荪。 周 亮摄(中经视觉)

  云南省屏边县通过发展绿色产业,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8万多户7.3万多人。图为屏边县玉屏镇卡口荔枝基地。 黄俊毅摄

  新疆阿克苏市多浪片区管委会果园路以前没有幼儿园。2017年8月,对口扶贫的浙江省杭州市在此全额援建成多浪第一幼儿园,周边农牧民幼儿全部免费入园。 黄俊毅摄

  近年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力实施“旅游旺县”发展战略,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带动2万多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占全县贫困人口数的11.48%。图为当地群众在进行民俗表演。

  高东风摄(中经视觉)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黄俊毅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为实现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我国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尤其是实施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成为全世界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减贫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金风送爽,艳阳高照。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稻浪翻滚,瓜果飘香。收获的日子里到处是欢声笑语。

  今天是第28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也是我国第7个国家扶贫日,到2020年底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后冲锋时刻已经来临。

  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走在宁夏西海固千山万壑间,满眼是层层叠叠的黄土坡和坍塌废弃的窑洞。这里严重缺水,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

  “春天播下玉米,如果能下点雨,保住了苗,秋后就能有收成;如果没保住苗,下一年就没饭吃。”西海固驼巷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彩霞说。

  云南省屏边县湾塘乡沿溪村不缺水,日子是另一种艰难。

  “没有党的脱贫攻坚,就没有我的今天!”今年39岁的沿溪村村民何会成激动地对记者说。

  屏边县位于祖国西南边陲,这里高山连绵,地形极其复杂,自古贫穷落后。地处大山之上的沿溪村只有28户人家,建档立卡贫困户竟然多达16户。

  西海固、沿溪村是脱贫攻坚战打响前夕我国深度贫困地区的缩影。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然而,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截至“十二五”末,全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最难的是,这7000多万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加上西藏、涉藏工作重点省、南疆地区,共14个片区。这14个片区基本上都在偏远大山里,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都比较差。

  这些剩下的“硬骨头”,较之此前的减贫难度更大。要啃下“硬骨头”,就必须采取更强力的措施。

  前所未有的攻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打赢脱贫攻坚战首先必须解决精准问题。2016年,全国动员近200万人,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进村入户摸底排查,共剔除识别不准人口929万人,补录贫困人口807万人,识别精准度进一步提高。国务院扶贫办数据显示,各地严肃查处建档立卡中弄虚作假、失职渎职、优亲厚友等行为,共处理干部7465名。

  摸清了情况,怎么帮扶?办法是:发展产业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驼巷村全村68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60户。张彩霞和乡亲们搬出危房,住进了政府按统一标准建的新房。新房铺了地板砖,安装了防盗门、塑钢窗、太阳能热水器,还配套建了一栋60平方米的羊棚。新房总造价5.96万元,张彩霞只出了1.4万元。鉴于张彩霞家缺乏劳动力,驻村扶贫干部建议她发展养殖业。政府送给张彩霞家12只羊,张彩霞家仅养羊一年就能增收2万元。不仅张彩霞家,整个驼巷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坑坑洼洼的黄土村道如今都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土坯房、土窑洞都改造成了红砖大宅院。

  沿溪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6年,通过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何会成和乡亲们从山顶上的土坯房里搬下来,住上了新楼房。政府给沿溪村修通了水泥路,又提供产业扶贫贷款50万元,帮助他们发展荔枝产业。短短几年间,沿溪村28户群众发展荔枝1000余亩,户均年收入10余万元,一举甩掉了贫困帽。

  国务院扶贫办统计数据显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90%以上得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三分之二以上主要靠外出务工和产业脱贫。

  造福人类的中国方案

  “中国最贫困人口的脱贫规模举世瞩目,速度之快绝无仅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前署长海伦·克拉克由衷赞叹。

  海伦·克拉克之所以赞叹,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创造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惠及人口最多的减贫奇迹。

  国务院扶贫办数据显示,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高达30.2%,远高于同期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全国贫困人口每年净减少1000万人以上,到2019年年底只剩551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6%。到今年2月底,全国832个贫困县里未摘帽县只剩52个,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

  今年,虽然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涝灾害给脱贫攻坚全面收官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但经过努力,全国扶贫车间复工率已达99.7%。

  目前,贫困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已全部通硬化路,村村都有卫生室和村医,10.8万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8%,960多万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摆脱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已普遍解决。

  脱贫进度符合预期,成就举世瞩目。预计到2020年末,我国将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中国因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尤其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实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成为全世界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加速了世界减贫进程,为全球减贫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现在,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倒计时,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全国人民正在全力以赴、只争朝夕、决战决胜,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责任编辑:杨海琴】

要闻

更多

滚动新闻

更多

文化

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