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潮评|财政赤字加万亿,真金白银为“六保”撑腰

2020-06-07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张全林

  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些安排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是集中精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实现政策有为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政策安排。
  受疫情影响,今年财政收入预计减幅较大。但是,保民生,促发展,必然需要继续增加财政支出。一减一增,财政收支压力山大,这就涉及赤字率的调整。赤字规模多大合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锤定音,赤字率按3.6%以上安排,赤字规模为3.76万亿元,这是历年来最高的,约占我国GDP总量的4.1%。与以往相比,规模不可谓不大。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有极大不确定性,提高赤字率,有利于稳定并提振市场信心,以更大的力度有效对冲疫情影响。
  提高赤字率是关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顶层设计。从各国实践看,美国、日本等全球主要经济体赤字率常年在3%以上,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期间,欧盟各成员国经常出现高于3%的情况。在前所未有的疫情影响下,综合考虑当前经济形势,对比其他国家赤字曲线,我国阶段性适度提高赤字率,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体现了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的施政定位。
  钱要花到哪儿,这个才是关键。从政府公开的信息看,主要是就业、基本民生、市场主体三个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提高赤字率增加的财政资金,全部安排给地方,中央财政发行抗疫特别国债的收入,也全部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资金要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为保证精准直达,特别强调“不允许截留挪用”,中央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前沿,缓解市县财政压力,保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支出需要。
  好政策产生好效果,重在提升执行力。扩大赤字规模增加的资金,使用上既要“一竿子插到底”,又要保证钱花在该花的地方。在宏观上,资金的使用应更加注重逆周期调节,进一步发挥乘数效应和杠杆效应,真正体现出重实效和针对性。在中观和微观上,作为市县,应抓紧摸排,精准确定需要帮扶的困难企业和人员,建立实名台账,确保资金及时精准落到位。同时,要细化绩效考核,让这些激发市场活力的“一招灵”,切实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这一要义贯穿政府工作报告,体现在各项具体工作安排之中,不仅为疫情后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市场主体纾困提供切实保障,也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曾宪旭 流程编辑:何明】

要闻

更多

滚动新闻

更多

文化

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