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嘉:老城新巷中蕴藏骨子里的独特“湘”情 | 我和我的家乡

2020-05-06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编者按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都曾围绕家乡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情愫。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家乡的一山一水,都是镌刻在我们心里抹不去的乡愁。

    解读中国人的乡土情结,汇聚同心追梦的力量,由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联合酷我音乐共同出品的《我和我的家乡》(第一季)音频节目,已正式上线开播。每期节目将推出一个主题城市,邀请一位青春正能量明星,用笔者独有的乡愁情感,配以讲述者也为此乡人的身份,着力刻画该城市的魅力形象,展现一座城的普通百姓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

    听一声家乡话,品一道家乡味,心中的那座城与那群人,似乎更清晰可见了。欢迎收听:

    嗦一口热辣爽滑的米粉,听一听“老口子”亲切的方言,漫步在古韵十足的老城区,长沙这座城市在味觉、听觉、视觉中,散发出独特的气质。

    本期《我和我的家乡》,主持人李维嘉带你走进他的家乡长沙,在风土人情中感受那骨子里的魅力。

    清晨的米粉刚下锅,熟睡着的大部分长沙市民就好像受了应召般地醒来了。正所谓“南粉北面”,长沙人面对这类食物,是很少提“面馆”的,绝大部分都叫“粉店”。除了本地方言中匹配一切食物的动词“呷”,我们还有一个于米粉而言独特的动词——“嗦”。此词看似不经意,但却能衬托出长沙米粉的晶莹和润滑,就像随米粉入口时,那因热辣爽口而黏在牙齿缝隙里的尖音。   

长沙米粉

    长沙人吃粉吃面时,经常挂在嘴边的有两句行话,一句叫“宽汤”(多汤),另一句叫“重挑”(分量多些)。有趣的是,许多年后的今天,行话里相对流传最广的是“带迅干”(汁稠、配菜多),一些店主甚至将它直接作为店铺名。可见,我们在维持重口味的饮食习惯上分外“霸蛮”,类似的代表还有口味虾、剁椒鱼头、干锅黄鸭叫、热卤“四合一”等,不胜枚举。

    一些世代居住在长沙的人们,对这座城市颇为“里手”。在很多长沙人的童年记忆里,自己的父辈或其他亲友基本都有一项绝技:南起南湖港,北到开福寺,东临芙蓉路,西傍湘江,其间围成的范围基本上是古长沙城的内部。面对盘根错节的街巷,却能像对着棋盘下棋一样,精确到点。

    长沙在几千年来的整体区域格局中几乎未曾发生变化,这在全国都是极其少有的,也是建国以后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因此历史文化的繁衍生息,多半还是在老城区内。    

河东城区

    这片区域,地形较为平坦,街巷道路多呈“井”字形,麻石铺成的地面,总是会因南方天气的雨水击打而更显古韵。道旁的那些杂木质的老宅子普遍有门槛,经常能见着莓苔蹿上发黑了的门槛内部。屋子里呢,大多幽暗清凉,老人们可能会在墙根处摆好几个做腌菜的坛子,我们习惯把坛子里腌制的叫做“浸菜”,尤其喜欢吃“藠子”。   

 九如里

    假如在这样的街巷里漫步,并非越走进深处就一定越安静的,因为街巷之间往往“柳暗花明又一村”,说不定走着走着,就听到不远处菜市场、棋牌室、小吃摊的声音。因此,这些如青树翠蔓般的街巷成为了长沙人幼时进行游戏“躲摸子”(捉迷藏)的好地方。    

太平街

    每当我们说起长沙有名的街巷时,经常会提到司门口和南门口,或太平街、火宫殿。这几个地方位于市中心,历来热闹。悠久的文化基础与便捷的商业环境紧密结合,如今更加声名显赫,与那些藏在幽深处的巷子相得益彰。比如,在这片范围内的长沙国金中心大楼,高度为湖南第一,像是一棵“城市之树”,向上迎接着时代雨露,往下辐射着各种商机。    

国际金融中心

    而近几年,在长沙海信广场兴起的一些餐饮品牌,店内的装修复制出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长沙市井风貌。作为从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本地人,瞻顾这些新迹,也觉得如在昨日。我心中瞬间浮现出那些“老口子”喝着茶,嚼着槟榔,为一些生活琐事而谈笑风生,也为某些国家大事争得面红耳赤的样子。    

复古风的餐饮店

    在老一辈的长沙人中,便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大多都是长沙的“老口子”。逢年过节,听他们坐在一起聊天,我们便觉得他们说出来的方言,有一种更深的亲切感。外地人不明就里,总以为长沙人说起方言来显得凶,在我看来,其实不是,只是我们在说话时的语气尤为抑扬顿挫,有时略带着一种表演的腔调,甚至会令人不自觉地想到花鼓戏。    

湘声里的欢笑

    湘方言作为汉语七大方言之一,是有着独特魅力的。可我近年来愈发感受到,中小学生们的方言说得越来越不正宗了。这固然有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原因,但我仍然在思考,是不是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寻找出共性,太简洁了?而保持个性却太需要耐心?   

 岳麓山爱晚亭

    常有喜欢去河西的岳麓山上看日出的人,我却时常去看夕阳,并常常回忆起两句气象宏大的诗句:“直登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这座城市的格局,最大的特点是“山水洲城”的四位一体,尤其是作为“世界上最大内陆洲”的橘子洲,简直是上天赐给长沙最独特的礼物。望着橘子洲头青年毛泽东雕像、梅溪湖大剧院这样的地标景观,想起“世界媒体艺术之都”“花炮之乡”这样的文化名片,我顿生自豪感。    

橘子洲

    毕竟,两千多年来,城市历史衍生过太多抹不去的记忆,在讲究“经世致用”的湖湘大地上,“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深深铭刻在了这座城市的骨子里,因此它永远古老,也永远年轻。虽然我们每个市民只是个体,但因生于斯、长于斯,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它的魅力所感染。比如我,在此刻,甚至会情不自禁地,把在立足夕阳时的怀旧,也熔铸进拥抱朝阳时的前行!    

    微信编辑:郭佳立 杨奕钊

    图片来源:刘思理/摄 部分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唐轶 流程编辑:张胶】

要闻

更多

滚动新闻

更多

文化

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