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茂战: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中的小康社会

2020-04-26来源:理论网 作者:丁茂战

  “小康社会”是我们祖先的一种形象化的比喻,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天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小康社会”就有了应有的战略位置。今年,要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任务。

  从1921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主要使命就是要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从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扫清障碍。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进程的一个重大转折,从此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小康生活成为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的梦想。从此,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即人民过上富裕的小康生活、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我们党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担当,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的成立,为我们党履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扫清了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新中国成立后,践行初心和使命的中国共产党,开启了实现中国现代化伟大征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践行初心和使命上,坚持伟大理想与具体国情相结合,把实现现代化作为历史任务提上日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再次提出: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1975年,在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文革”严重破坏后,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仍然重申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现代化是中国人民幸福生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体现。现代化目标的提出,使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履行初心和使命的伟大实践中,有了明确目标、清晰指向和具体抓手。从1949年到1978年这29年,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提出了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华伟大复兴、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是我们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战略步骤。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同志将“现代化”作了具体化的安排,提出了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早在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就讲道:我们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是“小康之家”、“小康状态”。在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明确把“小康”放在“三步走”战略布局中进行安排。他说: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党的十三大对邓小平同志的论述进行了系统化的阐述,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从此,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小康社会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战略目标的内涵不断丰富,离我们越来越近。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十六大上相继指出,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要“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上,又把“全面建设”修改成为“全面建成”,即“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党的十八大上,胡锦涛同志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赋予了全新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脱贫攻坚这一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集结号”。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硬性指标,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2015年11月,中央专门召开了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强调要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党的十九大后,党中央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我国贫困人口已经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到今年2月底,全国832个贫困县中已有601个宣布摘帽,179个正在进行退出检查,未摘帽县还有52个,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正当迎来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之年,爆发了一场历史罕见的冠状肺炎疫情,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党从来没有被困难吓倒过。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3月6日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掷地有声地指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全党和全国人民正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优先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我们就要取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挠、长期奋斗的历史性成就,更是启航新征程、扬帆再出发的动员。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将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总编辑]

【责任编辑:吴蕴聪 流程编辑:朱宏利】

要闻

更多

滚动新闻

更多

文化

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