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州揪出“玉石局长”,“雅好”当不了腐败的遮羞布

2019-08-20来源:中青在线

8月20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登了一篇由记者李众旺采写,题为《新疆巴州“玉石局长”董龙的自毁之路:种种恶行被群众揭发》的专题文章,揭露了新疆巴州公安局原副调研员董龙的腐败历程。其中,关于董龙如何因为“爱玉”一步一步走进腐败深渊的描述,可谓发人深省,值得后来者引以为戒。

落马之前,董龙曾任若羌县、焉耆县公安局局长。早年间,董龙凭借过硬的侦查能力和业务素养,在单位颇得人心。然而,有能力,并不等于在廉政素质上也能够令人放心,不幸的是,董龙恰恰未能兼具这两种品质,因此其堕落更加令人痛心。2006年,若羌县迎来了矿业发展的黄金期,尤以玉石矿为甚。一时间,玉石成为若羌人茶余饭后的必谈话题。董龙也未能免俗,从此以玉为媒,广交“玉友”。或三五成群深入河滩险地探玉,或与“玉友”沏茶小憩,谈笑品玉。短短数月,董龙对玉近乎达到痴迷的地步,经常对身边人说:“君子无故,玉不离身。”
然而,爱玉固然无错,但作为“君子”,想要买玉却并不容易。身为公安局局长,董龙的收入,自然不允许他肆意购买美玉,也正因如此,他才被人抓住了这个弱点,在玉石的引诱之下,自己踏进了这个名为“腐败”的陷阱。董龙的“沦陷”,始于一件“小事”。当时,若羌县一名公安干警为了升迁,把一块若羌黄玉送到董龙桌前。“不就是一块玉石吗?又不是钱!况且这名同志本来就在考察范围之列。”第一次收玉石的董龙如此安慰自己,收下了对方的贿赂,而这次贿赂并未败露,也让他的胆子愈发大了起来。贪如火,不遏则燎原。董龙的内心伴随着职务的升迁开始膨胀,陶醉于下属的阿谀逢迎中,深陷在不法分子用玉石编织的“围猎圈”里。洗浴城老板伪装成玉石商人和董龙套近乎,只用了一块和田玉籽料,董龙便安排下属予以照顾,对洗浴城涉“黄”不管不问;地下赌场的老板把“玉碗”捧到董龙面前,让董龙为其“生计”支招,若羌县的棋牌室便出现了“玉筹码”,董龙认定“棋牌室不见钱不算赌博”;玉石店老板投其所好,和董龙一起经营起了“玉狼髀石”的生意,“玉石局长”的“美名”不胫而走。董龙在自己的忏悔书里这样写道:“健康的生活情趣岂是玉能滋养?拒腐防变的免疫力岂是玉能提升?”玩物丧志,“爱好”误人,一旦理想信念动摇了,欲望就如同开闸的洪水一般,没有任何理智可言。古人云:玉有五德,即“仁、义、智、勇、洁”,人们也常用美玉来比喻高尚的品节,如“一片冰心在玉壶”等。然而,像董龙这样因玉石而走向堕落的干部,却玷污了玉石本身的高洁。“君子如玉”的比喻,本意是告诫爱玉之人,要像爱惜玉石一样爱惜自己的品格,但许多人却只知道陶醉在自己爱玉,所以是“君子”的无知幻想中,彻底忘记了自己的初心。2015年,全国范围内正风反腐的力度持续加大,董龙主动申请退居二线,在州公安局驻村工作队干起了第一书记,企图蒙混过关、平安着陆。然而,随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董龙种种恶行被群众揭发,其“关照”的黑恶势力也被一网打尽。2018年12月,董龙被开除党籍、取消退休待遇,并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董龙最终将被处以怎样的刑罚,目前仍然是个未知数。不过,在董龙之前,中纪委早就揪出过比他更加“爱玉”,腐败恶行也更加恶劣的“老虎”,而这只“老虎”的命运,应当足以成为一个深刻的警示。2015年,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因涉嫌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被山东省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7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一百万元人民币。而他的腐败之路,便与玉石大有关系。
根据倪发科身边人的透露,倪发科爱玉成痴,说起玉石“顿感精神、眼睛发光”,平时看电视、看书,玉不离手。“短短几年间,倪发科玉石藏品之丰富可开办玉石展。”他被起诉收受价值1200万元的和田玉,帮人低价购买探矿权,挪用国家保障房用地指标。在倪发科的“权力圈”中,安徽六安市、国土系统、地矿系统的多名厅级官员因贪腐获刑或受审,他们为“矿老板”非法获利提供帮助,致国家财产损失接近19亿元。为买到倪发科喜欢的和田玉,矿业老板吉立昌多次专程带着玉石专家坐飞机去新疆,买回玉石供倪发科挑选。房地产公司老板黄某得知倪发科“好玉”,精心买了一件玉器送去,不料倪发科“笑纳”之余并不满意,称“这块玉石的白度不够”。为此黄某另到玉石市场“寻宝”,又花了16万元,买了一块“更完美”的和田玉送给倪发科。落马后,倪发科承认,自己爱好玉石,觉得玉石是一种“高雅、文明、保值增值、掩人耳目的权钱交易”载体,满足了“我对它现实价值的贪欲”。归根结底,官员干部如果没有洁身自好的操守,其“雅好”就算再高雅,也注定要堕落为“雅贿”。“雅贿”并不会改变贿赂的实质,惟有以敬畏法律来遏制心中欲望,才能洁身自好,玉如其人。

资料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新京报、新华日报等

编撰 / 杨鑫宇 编辑 / 苍 南

【编辑:苍南】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