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书记开了工作室 通过居民议事废旧车棚变身综合服务中心

2018-12-05来源:北京晨报网 作者:张璐

  殷金凤上门了解老年人需求。(资料图片)

  北京晨报记者昨天获悉,朝阳区呼家楼街道成立殷金凤工作室,殷金凤是呼家楼街道呼北社区党委书记,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为居民、社区工作者、非公企业及社会单位员工提供学习培养、交流互动、基层治理研究等服务。工作室帮助社区协调街道、辖区单位,将破旧车棚升级改造成为社区便捷服务综合中心,居民买菜、存车、改裤子不出小区就能实现。

  几位大妈学种萝卜苗

  上周,记者来到位于呼家楼街道的殷金凤工作室。在这里,几位居民大妈正在学习种植萝卜苗。“我们经常来这里剪纸、读书,工作室举行的活动丰富了我们晚年的精神文化生活。”居民王阿姨说。

  400多平方米的殷金凤工作室今年运行,共有六个功能区域,分别是党建阵地、运行中心、领头雁工作坊、多功能厅、心灵港湾、成长俱乐部等,可为地区居民百姓、社区工作者、非公企业及社会单位员工提供学习培养、交流互动、基层实操、社区党建研究、基层治理研究等服务。

  作为工作室发起人,殷金凤已在基层社区工作了18年,她也因爱岗敬业被评为2017年度北京榜样。

  为社工成长搭建平台

  除了殷金凤,工作室还凝聚了朝阳、东城、石景山、门头沟等区具有资深本土实务经验的优秀社区书记、主任等,共同挖掘、提炼从社区里“土生土长”出来的好经验、妙方法。专家学者和优秀基层社区书记定期就某些普遍性社区治理难题进行研究讨论,形成解决问题的机制。

  “社区书记有长期接触居民的经验,如何更好服务,我们希望将经验传授给更多社工”。小庄社区党委书记赵凯说。目前,工作室已开发完成16门内容丰富的课程,涵盖大咖书记经验分享、实务专家授课、项目执行过程中工具使用,共累计开展基层党建、社工培训、心理讲座等培训30余场,服务社区工作者420人次。

  建起“五分钟生活圈”

  殷金凤说,工作室还帮助社区协调街道、辖区单位,将社区内原有三产服务用房、闲置房屋、破旧车棚等进行升级改造成为社区便捷服务综合中心。“车棚年头长,问题复杂,此次借疏解整治促提升之机,我们将其清退,并用三分之一的面积建成了安装烟感和喷淋设施的智能刷卡式存车棚。”

  另外三分之二怎么利用?居民说了算。通过居民议事厅和党政群共商共治平台,居民反映,治理“开墙打洞”违规经营后,大家生活环境提升了,但是日常生活性服务却有所缺失。对此,工作室探索利用腾退空间建立“社区便捷服务综合体”项目,缩小社区服务半径,建设“五分钟生活圈”。

  服务中心围绕着居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引入优质服务商开展蔬菜生鲜、社区维修、家政服务、老年驿站、课后托管、智能存车、智能快递收发等多项服务。

  ■亮点

  居民议事协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北京民政部门如何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据悉,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就启动新型居委会建设。1984年,重点加强了居委会及内设机构建设,增设了计划生育、青少年教育和社会福利3个工作委员会。1991年,本市颁布了《北京市实施〈居委会组织法〉办法》。从1998年到2004年,本市先后召开五次城市管理工作会议,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研究部署社区建设工作。2011年8月,北京市社区建设大会召开,提出了打造干净、规范、服务、安全、健康、文化“六型社区”的总体思路和具体举措。

  进入新时代以来,北京按照“重心下移、职能下沉、资源下放”的思路,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进社区治理创新,以社区减负、社区议事协商、以德治理社区为重点,全面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开展社区减负工作的意见》,对原有的社区工作事项进行合并、梳理,推进社区回归自治组织功能定位。普遍设立“社区议事厅”,让居民通过议事协商的方式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2013年以来,本市开始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为牵引,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者为骨干,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初步形成了北京特色“三社联动”工作品牌。

  北京晨报记者 张璐 文并摄

【编辑:唐红】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热点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