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16岁小法讲刘小姐的故事

2018-12-04来源:北京晨报网 作者:王琳

  法图麦·李首部小说《刘小姐》问世  

  几天前,16岁的回族女孩法图麦·李的第一部小说作品《刘小姐》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法图麦·李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法,父亲李咏、母亲哈文让小法从出生开始就成为关注的焦点,同时又始终带有名人子女的附属属性。而今小法带着新书《刘小姐》成为真正的主角,这部小说故事从民国时期辽宁本溪一户回族人家起笔,漫过半个世纪直到刘小姐的晚年。在这个00后少女虚构的故事中,80年前的大户人家一派门庭若市的热闹景象,80年前年轻人在爱情面前绝不因循守旧。

  80年前的刘家大院

  刘家隔壁的回民饭店每天乌泱泱挤满了人。刘家大院里也没闲着。

  佣人们左一碗汤,右一盘菜地紧着上,光是看着脚步就让人头晕眼花。刘老爷坐在席中间,一边是刘丁氏,一边是刘小姐,其他子女叽叽喳喳地你一言我一语,好不热闹。姑娘们聊的都是新衣裳、新布鞋。刘家大少爷这边才刚开始跟父亲请教做买卖这回事,没一会就被刘老爷“只赔不赚”四个字打发了。隔壁的老二聚精会神地抱着一本《政治经济学》,还时不时推推鼻梁上不断下滑的眼镜。坐得最远的老三隔三差五地敲敲桌面,不用问,铁定又是缺了零花钱。饭桌上老四、老五和老六的位子都还留着。刘老爷说了,他们即便是年纪轻轻就不在了,也不能把人家存在过的痕迹抹了去,毕竟曾经都是一家人。

  (书摘)

  作者阐述

  “关于创作这本书的灵感,是偶然我跟我妈妈的讨论,我的名字比较特殊,聊到我姥姥的名字也很特殊,我就很好奇,问我妈妈她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她就给我讲了这个故事,就突然间很想把它写下来。”20世纪40年代,法图麦的姥姥曾被一位国民党军官追求,最终却嫁给了一位共产党员,也就是法图麦的姥爷,之后举家从东北迁至宁夏回族自治区。法麦图出生56天,姥姥就去世了,更多的细节妈妈哈文也无从了解,这简单的一句话却引起法图麦的无限想象,她称虽然灵感来自妈妈给自己讲的故事,但本质上这是一个虚构的小说,“因为很多情节需要我自己去编自己去想的。其实就是好奇心,对那个年代的好奇心,我也想挑战一下自己,看自己能不能写出那个年代的事,出来的效果也是看得过去的。”大量与时代相关的细节让法图麦最为挠头,“当时流行的什么木头做的家具,现在也没有知道的渠道,就在网上查一些历史资料。”

  去年暑假期间,15岁的法麦图开始动笔,今年暑假正式完成。“期间什么时候有灵感就去写上一点。当时开始的灵感就是想要做一个类似球形的角色和观点。书里很多人物都有很多发展的空间,就像抓了一把线头一样,基本上每个人都往深里写的话都可以写出自己的故事。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点。因为写的过程中我也不是写之前就提前构思好将来会写成什么样子,我是算自由那一类的,希望这个故事从任何人的角度来看都有不一样的观点,每个人的人生都会非常精彩,并不限于故事的主角才会有跟别人不一样的经验。”

  80年前的爱情观

  先生住所隔壁的小巷子是他们的秘密花园。虽然跟刘家大院有段距离,可刘小姐却丝毫不在乎。刘丁氏跟她说过,这世上有两种爱情。第一种是奋不顾身的,等到哪天你真的爱上了一个人,就是叫你跋山涉水你也心甘情愿。而第二种是细水长流的,是柴米油盐,是小打小闹,却也是最踏实的。我想着你大概更向往第一种,因为那样的体验只能有一次,可它不够长久。

  姑娘家,要是想落得下半生安稳,还是该选第二种。

  刘小姐时常会想起刘丁氏的话,然后剩下的就只有不屑。打出生起,她就知道自己跟别人不一样。她是那花丛中开得最美的一朵,却也是刺最多最尖的。

  (书摘)

  作者阐述

  《刘小姐》以两条线索穿插描写刘小姐与吾恙两个女孩的爱情故事,她们都是十五六岁的年纪,刘小姐与穿军服的先生两情相悦,书信传情;吾恙与黑山受媒妁之言结为连理,相伴到老。“我当时写的时候,包括我现在,和书里刘小姐一开始的年龄差不多,除了时代不一样,心灵上的感悟和心情感受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是类似的,这样写的话还不算很困难。”在创作完成后,法图麦又自己将《刘小姐》翻译成英文,“我是用中文写的,因为毕竟是个中国的故事,而且中文也是我的母语,写起来更方便写。有困难的应该是翻译的过程。中国有些词啊、话中话啊别的语言真的表达不出来,就得想别的方法来表达,这是很困难的,但用中文写是很流畅的。”在《刘小姐》的故事翻译成英文的过程中,感到枯燥时法图麦就看村上春树的英译本。她表示自己刚刚看完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

  故事的主人公虽然都是少女,整个小说也是以爱情为主线的,但《刘小姐》却与青春文学毫不搭界。正值花季的法图麦身在校园,但她直言自己不喜欢阅读和创作校园文学,也不喜欢华丽的辞藻和莫名的忧伤。她还表示自己并没有受某一个作家或者某一种文风的影响,“我个人比较喜欢随性一点、自由一点的文风,不需要华丽的词语,是作者和读者的心灵上的交流,不是用词华丽就是非常好的。”

  法图麦·李:

  不愿意做大多数

  “被女儿问到为何不姓刘时,吾恙回答:‘我不愿做那大多数。’”和“吾恙”这个人物一样,法麦图·李的名字也与大多数人不一样,李咏曾在他的书中描述过给女儿取这个名字的原因,妻子哈文是回族,所以给女儿起名字的时候就考虑了这个因素。“名字与众不同这件事,我觉得大家可能都不愿意做大多数,我也确实不愿意做大多数,还是希望做自己,更真实一些,这是我对自己的目标。”16岁的法图麦这样说。

  “我父母说你不要总是把想法说给我们听,你想写就要写出来。所以我就觉得应该写些东西出来了。”在父母的鼓励下,法图麦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本小说。李咏生前曾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过《咏远有理》,这次两方的缘分继续,今年7月法图麦将定稿交给了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社编辑将这本书付印前还曾与法图麦商议请法图麦一家三口远程做一场新书首发的视频直播,今年10月底李咏因病去世,新书首发视频直播就此搁置,但法图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爸爸看到她的书出版了,并没有遗憾。在创作过程中,法图麦会主动与父母分享她的创作,“写一段认为很喜欢这一段就会主动和他们分享,他们会给一些比较有建设性的意见。爸爸是很注重细节的,会给我一些很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在《刘小姐》之前,14岁的法图麦曾编剧微电影作品《空壳》,这次再次显示她在写作上的天赋,而对于下一次动笔的时间,法图麦则表示会交给灵感,“我本人是注重灵感的,也没有什么时候之前必须写完一本的概念。什么时候有灵感就开始写吧。再过两年就上大学了,在做准备的方面比较多,时间也比较不够用。”

  因为父母都是传媒圈的名人,法图麦自出生时就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说到家庭对自己的影响,法图麦称“我家是比较平等的”,“我和父母的关系是像朋友一样,有什么问题都会和他们说,没什么不能说的。他们的经验足,所以我能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东西。我爸给我的教导,基本上就是想到什么就去做,行胜于言。该行动的时候总要去行动的,不要总是说说而已。”谈及未来时,法图麦既没有想过子承父业,也没有打算即刻让写作成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我父母应该算是传媒圈的人吧,我应该属于自由发挥圈,也没有什么已经想好的事情,走到哪算哪吧,走一步算一步。现在写作是我的爱好,我很享受写东西的过程,但对未来还不是很清晰想要做什么,如果能让爱好变成特长,特长再变成专业也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北京晨报记者 王琳

【编辑:唐红】

猜你喜欢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热点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