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企业责任榜取代似是而非的“富豪榜”

2018-10-29来源:光明网

    逢年十月,热炒富豪。自1999年胡润首创“百富榜”以来,一系列与富豪相关的榜单就开始“乱花渐欲迷人眼”。

    今年最热的榜单,是听起来就很有话题感的《2018胡润套现企业家30强》。榜单一公布,硝烟四起。有不服排名的,有正面开撕的,有嫌弃身在漩涡中的,有恨不得愤懑甩锅的……这确实是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题。

    因为“套现榜”实在容易叫人浮想联翩:比如一流企业家都去套现了,是否意味着对未来经济走势持悲观态度;又如这些上榜的富豪套现之后是准备“开溜”还是抛弃企业?别忘了,当年那篇《别让李嘉诚跑了》的奇谈怪论,恰恰是从套现的传闻下手去编故事的。

    客观而言,富豪榜并无原罪。胡润百富也好,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也罢,作为民间研究数据,排行榜若能真切地追踪记录中国企业家群体变化,为追求创业价值观和自由企业精神的决策者提供创富工具,自是多有裨益。对于普通人来说,勤劳致富,奋斗得福,了解社会财富流动和经济发展态势,也不是什么坏事。就像若干年前的段子说的,“每天早上都要看一下胡润富豪榜:如果有自己的名字,就抓紧定去马尔代夫的机票彻底享受人生;如果没有就起来洗脸吃饭坐地铁去上班……”可见,富豪榜在更多人眼里,曾是个颇有喜感和实用价值的大数据谈资。

    不过,近些年来,各色富豪榜的眼球效应日渐消弭,其中有两个原因不得不提:一则,富豪榜的疑似注水情况日趋严重。各种巧立名目“特供中国市场”的所谓细分榜、垂直榜、年龄榜、行业榜、区域榜等,已经带有越发明显的娱乐色彩;二则,这些榜单发布之后,当事人的质疑声此起彼伏,而榜单炮制方又未能给出合理的回应。去年百富榜发布后,上榜者的调侃声就不绝于耳——“我要有34亿,直播铁锅炖自己”、“大家好,就是那个从上往下数差点进前三的那个,我绝对没有140亿,我只有140斤”。然而面对质疑,有发布方多年前就表示过:“我们只能确保60%至70%的准确性……”换言之,至少有三四成虚假成分的榜单,想要据此推断出义正言辞的结论,大概很容易弄成个严肃的笑话。

    我们常说数据胜于雄辩,所“胜”之处,恰在于客观和真实。丧失了真实和客观的属性,定量的数据就很容易变成“耍流氓”。乌龙频现的排行榜,大概也就徒有沦为自媒体故事会的下场了。事实上,每年各色富豪榜发布之后,正经八百的官方或民间权威研判很少,倒是一众标题党或奇闻异事满天飞。

    民间的商业排行榜本就是一笔生意,没必要太过较真。不过,类似“套现榜”等话题,却很容易在舆论场引爆某种负面联想乃至恐慌。如果任由这种排行依旧继续天马行空或者不附加任何情况说明,很容易影响围观的看客作出严肃的、错误的关键判断,乃至影响基本面上的信心——这是今年富豪榜玩出的新花样,亦是舆论密集关注的新焦点。

    商业排行榜再怎么放飞自我,也当有起码的价值操守和行为规范。一方面当为转型的中国经济大势尽点心,另一方面亦当为企业社会责任尽点力。而不应该陷在“炮制爆款”的逐利思维中。理解了这个逻辑,大概就能理解部分上榜企业家的愤怒,也能理解舆情民意对此类榜单的侧目。

    真要做点有腔调的事情,倒不如让企业责任榜取代似是而非的富豪榜。给中国企业及企业家们的负责任言行排排坐,越是共克时艰的当口,越应有百年老店的担当。老板们的慈善也好、公益也罢,相较于正当光明的企业社会责任,毕竟仍是小花边。力倡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彰显商业领袖责任成就,也许比抽象的终极财富数字要有意义得多、有价值得多。只不过,这样的榜单未必“石破天惊”,而惯于制造轰动效应的商业调查机构,肯做这种功德无量的事情吗?

 

【编辑:于璧嘉】

猜你喜欢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热点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