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求批示”做事,不好

2018-10-20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坤哥007 张坤

--- 第 689 期 ---

    2018/10/20

    Topic:唯实

    文 / 张坤

    (“坤哥007”已开通留言功能,欢迎大家在文末留言互动)

    ◆ 今 日 之 声

    张坤:

    今天,一位基层干部向我“请教”如何做事,才能有“新闻点”,获得上级领导肯定的批示。

    说实话,有些干部做事存在这种心理,这意味着希望得到领导的重视和赞成,意味着可以转化为更加努力干事的动力。

    但是如果“唯求批示”干事,就不好了——那就会整天揣摩领导的心思、看领导的眼色、琢磨领导的好恶,耍虚功、玩虚活。即便“辛苦”得不得了,也是为了那可能求得“批示”的一两件事、一两堆材料,更直接说,是有一定能引起关注且具有新闻性的“事”和“材料”。

    最值得担忧的是,有的“唯求批示”做事(包括“建言献策”),会产生严重的误导。这可以纳入“高级黑”的一种。

    当下,这一现象依然存在的背后,除了个人不端正的政绩观作遂,除了希望“策划”出新闻的名利动机作怪,恐怕还有害怕多做事会多出错,不如琢磨如何“投机”,少做事又能出大“成绩”的心思吧!

    至于这个“成绩”,是不是真正落实相关精神,是不是真正落实领导意图,是不是真正出于公心,是不是真正实事求是,那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只要能拿到领导肯定的“批示”,就笑得合不拢嘴了。

    所以说来说去,还是有没有把本职工作、主责主业真正落实到位的问题,还是有没有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践行好的问题——好的领导,一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服务员”。

    去年,我在《学习时报》发过一篇文章《做知行合一的人民服务员》,前几天也发了同样意思的小文《咬定目标加油干》,都是以“知行合一”鞭策自己、寻找差距、鼓足勇气。

    谁不知道只要改革做事,就可能有问题,就可能出错,就会触动利益,就可能会被“上访”“举报”?!

    即便是领导肯定赞成的“批示”,真正目的,绝不仅仅看你口号多响、方法多新、宣传多好,而是看你有没有真正把事情落实到位、见效、做好!

    “现在是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的关键时刻。”

    “落实的力度要大一点,责任心要强一点,敢于担当,快速行动……”

    日前的重磅新闻,少不了有关支持民营经济、促进股市健康发展和产业链发展、对投资价值有信心等信息,权威领导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落实!

    落实到脚踏实地的行动中!

    落实到务实有效的行动中!

    落实到有错即纠的行动中!

    落实到解决问题的行动中!

    落实到担当尽责的行动中!

    唯有落实,才能消除“唯批示论”做事可能出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唯有落实,领导无论肯定、批评、督促、转发的“批示”,才真正有意义有价值!

    延伸阅读:

    做知行合一的人民服务员

    作者: 张坤

    来源:学习时报(2017年08月23日)

    一口气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潮澎湃。正好不久前去延安学习时也在梁家河村进行了体验、采访,如本书的记者们一样:在村史馆和知青窑前,在陕西第一口沼气池前,在至今仍发挥效用的淤地坝前,在赵家河知青林前,在总书记当年留下足迹的那些地方流连忘返,心灵一次次受到冲击和震撼,一次次得到洗礼和升华。

    读完这本书后,更加深切感受到身为黄土地的儿子,习近平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那份真挚情感;更加深刻体会到如今身为总书记的习近平那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不变情怀;更加深刻理解了确立习近平总书记为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的重大意义。

    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7· 26”重要讲话精神、喜迎十九大胜利召开前夕,这本书对于每一位共产党人,对于每一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对于每一位正在成长成才的青年,都有着现实而深远的重大指导意义。

    读这本书有很多收获、启迪和体会,这里简要汇报三点。

    一、时代是思想之母,敏而好学无止境。

    正如当年一起下乡的知青艾平回忆说:“七年知青经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

    在那艰苦的劳动、生活环境中,年轻的习近平从未放弃学习和思考,积极入团、入党,逐步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战士。

    雷平生在回忆习近平为什么能够从一名普通知青成为梁家河大队的领头人时,总结了四个方面特点:强烈的使命感,辩证思维方式,遇事有定力,肯读书善学习。习近平自己后来也说过:“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在当年知青们的回忆中,习近平读过的书,古今中外都有。梁玉明回忆习近平对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一文反复地看,反复地读,爱不释手,还与大家一起研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讲话中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

    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 26”讲话中,有三个“牢牢把握”尤其令人感受深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重要精辟的论断,与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的学习与思考分不开,细读本书可以寻找到一些思想脉络。

    比如书中雷平生回忆习近平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曾就《国家与革命》里阐述的一些问题与他认识的朋友探讨,其中一个问题是,共产主义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高级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那个时候国家将逐渐消亡。

    二、实践是理论之源,践而行之出真知。

    在梁家河村倾听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使我对习近平总书记“实践是理论之源”的阐述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进一步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把“知行合一”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的重大意义。

    梁玉明在书中谈到习近平作为一名外来知青为何大家推举他当大队党支书时说:近平敢说、敢做、敢担当。近平处事非常公正。社员们都信服他,认为他公正,没有私心——关键是当了大队党支书后在梁家河做了许多实事:带头办沼气,带领村民打井,给村里办了一个铁业社,带领村民打坝地,引进种植烤烟技术,还办了一个代销店、一个缝纫社,给村里带来很大变化,直到今天,村里人还在受益。

    雷平生也回忆了习近平过“四关”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的故事。2002年,习近平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对此也有详细记载。

    石春阳也回忆说,当年的习近平有文化、有思想、有主意,头脑灵活,劳动非常下力气,和农村的壮劳力能干一样的活。他和村里人相处得非常好,感情非常融洽,群众基础非常好,大家都喜欢他。

    石春阳还回忆当年习近平对村支部全体成员说:“哪怕一毛钱的事,你处理得不公,群众也不答应;10块钱的事,你处理得公道,群众也不会有意见。无论大事还是小事,该咋办就咋办。”

    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始终在一点一滴的身体力行中,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在知行合一当中。

    三、坚定理想和信念,青春书写华彩章。

    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了黄土地上的人民,黄土地上的人民也回报和成就了一名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民的服务员”。

    在书中,可以看到习近平年轻时因工作业绩突出受到的各种表扬和表彰。比如1975年共青团延川县委一份文件中提出,号召团员们在大办沼气中以习近平为学习的榜样。

    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都非常关注关心青年,关注关心共青团事业,对此有过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对他们帮助延安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感到十分高兴,他勉励青年一代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在广大青年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学生们纷纷表示,一定努力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精神,脚踏实地,再接再厉,为实现中国梦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当前各级团组织正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服务青年,服务大局。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中国青年报》负责人,我们正在“一面从严治报抓管理,一面全媒体融合抓转型”,认真落实好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48字方针”,坚持“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的办报宗旨。

    报社近些年高度重视和开展新闻队伍“走转改”活动,对新入职的年轻大学生实行“轮岗制”,鼓励多下基层,多深入到青年当中去。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老实做人,扎实做事;不事张扬,只求实绩;勿忘人民,甘作奉献;鞠躬尽瘁,奋发有为。我们要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人做事原则”,努力做知行合一的人民服务员——这就是我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最重要体会。

    提出你想交流的问题,在“坤哥007”微信公众号(ID:kunge007v)留言。我将用一如既往的真诚,回复自己的想法。

【编辑:黄易清】

猜你喜欢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热点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