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校园大教育,小空间大格局

2018-10-18来源:北京晨报网 作者:郑超

  “那一年9月开学,当我踏入校园的一刹那,惊呆了,太美了!当时,我犹疑了,这还是我的学校吗?”高三弘美实验班师正耀从初一到高三,在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了六年学,近日,他对北京晨报记者回忆起2015年初二新学期刚进校时的场景,校园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先老楼的沉闷气息消失了,环境焕然一新,雕梁画栋。师正耀说,整个校园和古文描述得很像,很古典,很有文化,看起来像一所大学。从2014年开始,这所占地面积不大的学校,从内到外发生着令人瞩目的变化,由过去的一所门口罗雀的冷门校变成了门庭若市的热门校。校长阮翠莲说,学校之大,不在于面积,校园里每一块空间都交给了学生,我们更注重于学校的文化塑造,众志成城打造具有大格局的现代学校,形成和学校发展态势相融合的大教育理念。

  新空间:学生眼中的大格局

  在这所学校读了六年书的师正耀每天都在感受着学校的变化。“学校里过去的普通老楼变成了具有古典文化气息的教学楼,整个校园焕然一新,文化气息浓厚,”参加过机器人社团的师正耀说,学校有很多社团,经常有机会参与体验式课堂,很过瘾。学校虽然小点,但校园里有很多大空间,尤其是雲工坊和地下报告厅,给学生创造了偌大的课程空间。走在校园走廊里,如诗如画,在这样的文化环境里读书,更愿意学习了。

  来自初三(10)班的成天一和陈景惠,没有见过以前的老校园。陈景惠参加了学校的服装社团,她经常有机会去雲工坊体验3D打印。成天一说,从来没有觉得学校小,因为校园里有太多学生空间了,沙坑、高尔夫球场、篮球场、雲工坊、地下报告厅……

  被学生屡次提及的学校热门“景点”雲工坊,其实是学校科技实践体验中心,目前是学校创客教育的基地。谈起雲工坊,校长阮翠莲备感欣慰,当时校园改造时,颇多坎坷,限于校园面积,地下改建时,这里原来是地面到地下的夹层,当时有人主张把这块地方当成储物仓库。阮翠莲力主把这个夹层改造成现在让学生流连忘返的创客空间雲工坊,把每一块空间都留给了学生。

  如今的雲工坊融合高科技元素的3D打印、服装设计、模拟飞行、模拟驾驶、机器人、卡魅创客等课程应有尽有。与此同时,科技类选修课程也日渐丰富,学校与中科院联合开发的物联网课程、STEAM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据学校科技中心主任刘丹旸介绍,最近,由学生自主调研、自行设计的生态课桌正在设计方案,过一段时间会发布设计成果。创客教育把学生的体验、创新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内心真正的热爱,关键是使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想法,通过创新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生态课桌就是一例。

  新文化:具有古风雅韵的大教育理念

  2014年3月,首师大二附中由百年名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承办。每学期、每周、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目前高中录取分数线逐年攀升,中考成绩名列前茅,进入第一梯队序列,高考成绩同样逐年攀升。首师大二附中由过去不愿去不想去的学校,变成了每年提供优质学位的海淀新品牌明星中学,家长们争着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读书。

  目前,学校有增光路和彰化路两个校区,两个校园均占地20亩左右,场地相对狭小。在有限的场地条件下,学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增加了古典建筑的门楼,操场一侧加建了古典文化走廊,与学校的文化和书院风格相辅相成,2015年建成现在的风格。学校每一点空间,都让给了学生。以前,学生艺术社团排练,或者在教室里,或者在外面租场地。学校开会只能在食堂,大热天的,汗流浃背。改造后,学校的操场地下空间,建成了具有现代化风格的报告厅,可以让学生在这里开会、听报告、排练节目、演出剧目。学生每年一部大戏,小型演出不断。

  改造完成后的首师大二附中,成为了一所坐落在繁华闹市当中却静谧雅致的古风别苑。飞檐斗拱、朱漆广厦,校园里处处亭台水榭、雕廊画栋,具有浓郁古典文化气息,设计精致,布局精美,功能齐全。

  据了解,除了硬件改造外,首师大二附中还确立了“立仁 弘美”为学校文化核心价值观,“弘美教育”是全校师生的共同追求。“立仁书院,弘美花园”是首师大二附中的办学目标,意为“传播爱的书院,弘扬美的花园”。学校把 “培养依于仁、志于学、游于艺的俊美学子”作为育人目标。优秀的学校文化、先进的办学理念、明确的目标方向,汇聚各方力量,引领学校优质、快速发展。

  北京晨报记者 郑超

【编辑:唐红】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热点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