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指纹签到让管理僵化

2018-10-17来源:中工网 作者:吴维煊

    利用指纹机或脸谱扫描仪对教师进行上班签到、下班签退,并将考勤结果直接与评优、绩效考核等挂钩,已成为不少学校对教师进行评价与考核的一种方法。这是一种便捷的管理方式,但也有“只管其身,不管其心”之嫌,招致部分教师的反感。

    假如某教师早早到校,因为处理班级事务,未能在规定时间内签到,考勤结果只能是“迟到一次”。如果某教师在实验室为明天的实验课做准备,没有在规定时间内签退,考勤结果只能是“早退一次”。只认指纹和脸谱的考勤机,虽然给学校管理带来了便捷,却给教师带来不小的压力,也催生了一些教师只签到、不作为的工作状态。

    教师的工作时间其实是难以用时间和场域来界定的。教师在下班后或者节假日备课、家访,与学生家长通过电话、微信沟通学生的在校表现,算不算工作?当别人都进入梦乡时,有的教师还在设计和思考明天的教学方案,算不算工作?

    而今,由一台机器对教师上下班时间作出裁决,让不少教师产生一种不被信任、不被尊重的感觉。为适应这种模式,让自身利益不受损失,部分教师将签到和签退看成重要事项,签到、签退时间一到,无论多么重要的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停下来,例如:有家长来访,正在交谈时,家长被告知签到时间到了,交谈只能停止;教学研讨正在兴头上,签退时间一到立马解散……

    只关注教师是否在场、不关注教师做什么的管理模式,注重“签到”而不注重“作为”,不仅容易将教师的工作时间切割成一个个碎片,而且降低了教师的工作效率。签到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更好地作为。当签到后无法实现更好地作为时,就需要认真思考是否还需签到?如何进行签到?

    平心而论,大多数教师都是非常敬业的,每天在工作上投入的时间都超过学校作息时间表中规定的时间,无须用签到、签退对教师的上下班进行管理。但是,为了强化工作纪律,可以适当使用“签到”的方式进一步规范学校的作息制度,但要以尊重实际、不对教师教学造成干扰为前提,在执行层面要有一定的弹性。

    教师工作纪律的管理不应将重点放在“签到”上,而应放在“作为”上。例如,某教师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向学校申请外出进行教育调研,虽然他本身没在校园内的岗位上,但他是为了取得更大的“作为”,这不仅是教师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不应以“签到”约束教师的工作时间与空间。

    (作者系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编辑:张胶】

猜你喜欢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热点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