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上做“猫”还是当“狗”

2018-09-20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张坤

    

    --- 第 659 期 ---

    2018/09/20

    Topic:活的玩笑

    文 / 张坤

    

    ◆今 日 之 声

    张坤:

    在手机上做“猫”还是当“狗”——这个问题似乎只是个玩笑:

    各种魔兽大战、猫狗之争,人们似乎只想在延伸的“手机”器官上,“活”出一种好玩的新角色。从没想过,对于冷冰冰却越来越智能化的手机来说,“人性”中潜伏的各种“动物性”,正在狂欢似地跑出来。

    日前,世界智能大会上的一些新科技,让手机更加“智慧”:可以代算你的最爱,可以代写你的最烦,可以代选你的目标,可以代解你的孤独,可以代替你的大脑······

    更加智能化的未来,无疑将使人类活得更美好、方便、快捷,本来是想把人从琐碎杂务中解放出来,变得更自由、开放、拥有创意地思想,但对于有些人来说,如果运用不好、把握失控,可能反而失去了本真的人性,一堆“动物性”被激活,跑出了思想的笼子。

    其实现在就有这样的苗头。手机世界里听到风就是雨,看到一根不知谁扔的“骨头”,不分青红皂白就汪汪叫,有时还犯了执着症、痴迷症,不惜耗时费力破财。

    比如听说有个名人儿子被自家狗咬得汪汪叫的视频,便忍不住到处打听,一遍遍翻查,把手上那几十个朋友圈都“清”了一遍,还嘀咕“难道这是假的被删了吗?”等到精疲力竭之时,忽然出现一个智能“大算法”平台,准确地将这些内容推到你眼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自有更厉害的追猎者在身后。

    在你花费那么长的时间后,马上感觉到无聊,那个叼着个骨头、不知甩到哪里去的“狗”样子,就若隐若现出来了。

    不管你承不承认,这样的忠告或许有一定价值:永远只把手机当做工具,而不是让手机把人变成了“工具”,别与“阿尔法狗”较真。最好脱离手机上的社交媒体,你可以活得更像一只猫。

    硅谷技术先驱杰伦·兰尼尔就认为,社交媒体的用户太容易被大公司掌握的人工智能算法驯化。适时摆脱社交媒体,让自己像猫一样,按自己的想法生活。

    即便传说有九条命的猫,也解决不了自己被人“玩笑化”的问题。

    拿动物开玩笑的人,同样也解决不了自己被动物“玩笑化”的问题。

    即使以理性著称、认真写作的新闻人,也难以解决这样一个“玩笑化”的问题。

    比如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让写稿机器人走进媒体。3秒,2秒,1秒,0.3秒······没有最快只有更快,高效的写作效率让人惊叹。同时,问题也随之产生:

    机器人创作的作品是否该受著作权法保护?著作权又该由谁享有?

    手机是人发明的,动物是被人利用的,人还有更高明的一点超越动物性的“人性”:那就是一定的自我反思精神和忧患意识。

    只要这种精神和意识在,就有了温暖和爱的特质,就有了人类特有的悲天悯人的光芒,也就有了万物平等、世界大同的情怀。

    无论一机在不在手,于心不动不摇。

    无论在手机上做“猫”还是“狗”,于那一片纯亮如水光的人性本心,都不会被带走——“水清则见毫毛,心清则见天理”!

    提出你想交流的问题,在“坤哥007”微信公众号(ID:kunge007v)留言。我将用一如既往的真诚,回复自己的想法。

【编辑:吴蕴聪】

猜你喜欢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热点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