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00后“小师父”来了!向“老师父带徒”时代告别

2018-09-19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共青团新闻联播

    主播君的话

    你印象中工厂里的师父,是不是都是戴着花镜、头发斑白的老者?现在可不是这样,80后、90后甚至00后如今都当起了师父,在技术岗位上独当一面。这些“小师父”们是怎样一个群体,他们是怎么带徒弟的?

    他们是这样成为“小师父”的:

    易康,2000年出生

    “晋级”理由:出徒早,很快就能独立面对疑难杂症

    他现在带着两个徒弟。身材精瘦、个头不高,别看他年纪小,浑身上下抖落着一股超越年龄的老气,显得非常自信。他是一名汽车装调工,取得了海南省青年汽车装调工第一名的成绩,走到了本届“振兴杯”的赛场。

    说起为什么会带徒弟?他说加上实习,自己的工龄已经满3年,前两年,他跟着师父学习,已经能够独立面对疑难杂症,过了一年,他就带上了徒弟。

    “一个月,我起码工作28天,徒弟跟着我干,他们虽然嫌累,还是愿意,因为他们能拿到最高的学徒工资。”易康笑着说。作为小师父,易康仿佛是使不完力气的“小超人”,一旦工作就会入迷,也因此受到老板的赏识。

    杨治文,90后

“晋级”理由:对行业感兴趣,学习快,重担下技术很快提升

    他以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的身份征战“振兴杯”。从这所学校毕业,进入4S店工作,修车手艺不错的他,兜了一圈,又回到母校工作,成为一名老师。从工人到老师,他身份的变化让亲友们刮目相看。

    在老家甘肃天祝,父亲经营一家修车铺,他从小在工具堆里泡大,父亲希望他好好学习,不希望他继承家业继续修车。“没办法,我从小对汽车发动机感兴趣,学习起来特别快。”杨治文说。

    毕业后直觉告诉他,钣金行业更有前景。他进入4S店工作,按照行规,跟着一个师父学习。没多久,师父离职了,所有的工作,全部交给杨治文解决,担子重了,机会也来了,所有的问题需要自己面对。3年后,他的技术突飞猛进,被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人才挖走。

    王林林,90后

“晋级”理由:爱琢磨,好强,进步很快

    他是一个拥有10年工龄的“小师父”,来自北汽集团,带过十几个徒弟。

    “刚到公司时,我在生产线上的工作是调整车门间隙,不过我对修车很感兴趣。”修车的岗位离他很近,一边工作,他一边还会悄悄观察修车程序。他是一个爱琢磨问题的人,时不时地偷师学艺。最后,如愿以偿来到修车的岗位。

    跟着师父学习了半年时间,他是一个好强的人,尽管进步很快,他却觉得学习的过程比较痛苦,总是担心自己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好学勤练让他很快成长起来,并成为一名“小师父”。

    “小师父”们的困惑:

    01

    学生对专业不认可

    杨治文觉得作为学校老师,给学生上课讲解实操工艺。讲台下有些同学爱听不听,甚至会摆出一副与自己无关的态度,反馈寥寥。

    1989年出生的魏泽生发现,在企业中,徒弟对师父比较尊重,到了学校就不一样了,有的同学还会直白地告诉他,读汽车修理专业只是为了混文凭,将来并不打算从事这一行。

    为啥?

    相对于以前,如今年轻人就业的选择更多,与师父之间不存在人身依附的关系,师徒关系、师生关系变得更加松散。在企业,原来只有老师父才有资格带徒弟成为师父,如今由于生产需要,就需要更多的“小师父”带徒弟。

    01

    徒弟荒

    身为90后的焊工王振是国家电网江苏分公司的员工,他说自己刚干这一行时,遇到问题,就向有经验的老师父请教,他也会到处拜师学艺。碰壁也是常事,有的老师父比较保守,不肯爽快教技术。他也学会讲究策略,帮扫地和打下手。对方一高兴,他就戴着面具,蹲在旁边看,趁机多请教几个问题。

    有时候,他还会“偷师学艺”。休息时,远远地看别人干活。有的焊接活儿比较难,他就会留心观察焊接的手势,不由自主地模仿起来,事后证明,还真能奏效解决问题。

    “现在我也带上徒弟了,但巴不得把最简单的技术教给他们。”让他感到担忧的是,年轻的徒弟们对焊接手艺并不热爱。今年一位95后的徒弟离职,让他难受了好一阵子。

    与王振一起参加比赛的搭档余荣华,是一位80后师父,在国家电网浙江萧山的一家公司工作,虽然获得企业内部技能比赛不少奖项,参与焊接过世界最高的电塔,也曾带过四五十个徒弟,但发现最终留在这个行业的徒弟只有三四个人。有的徒弟干一个星期就离开了。

    为啥?

    江西的参赛选手罗宏伟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的工作选择更多了。与自己这一代相比较,90后和00后家庭条件好了,很多孩子没有生活压力,并不愿意来吃苦从事这一行业。

    罗宏伟一起参赛的搭档涂伟,是一名80后“小师父”,“我们这一代人,生活主要是靠自己闯出来的,现在的年轻人,即便找不到工作,父母也会管着他们。”

    “小师父”们是这样带徒弟的:

    传统的师徒关系更像父子关系,而现在的师徒关系更像是朋友关系。

    来自中国黄金集团公司的杨健,他是一位85后焊工。他坦言,现在的师徒关系正在发生变化。由于工作地点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草原深处,地理位置偏远,愿意来工作的年轻人本就不多,学习焊接技术又不轻松,所以能带上靠谱的徒弟并不容易。如果能找到称心徒弟,便如获至宝。

    个头高大壮实的杨健,面对徒弟时却小心翼翼,不太敢责难他们。与自己当学徒时,对师父毕恭毕敬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杨健对徒弟的态度就像哥们儿一样,下班之后,还会主动约徒弟吃饭喝酒培养感情。

    王林林坦言,师徒关系正在发生变化。“工作时我是他们的师父,下班后大家就是哥们儿。”他并不介意徒弟们在饭桌上开他玩笑,怎么说都行,与传统的师徒关系不同,毕竟他们之间年龄相差不大。但是他有一个原则,就是干活儿的时候绝对不能含糊。

    参加钳工比赛的陈士银不到30岁,目前在中信戴卡公司工作,如今也成为师父带着一批徒弟。

    让他记忆犹新的是,性格内向的他,自己做徒弟的时候,常常被师父吆喝,体验并不美好。

    “我现在对徒弟会特别注意说话方式。”他发现,一些老一辈的师父会相对保守,不太愿意把技术手把手教给徒弟。在陈士银看来,如今的钳工不一样了。他所从事的模具工作,对精度的要求特别高,精确到单位丝以下(1毫米=100丝)。要干好一个工作,更多的是依靠团队作战,因此在团队中要有突出的“高峰”,还要有“高原”,单枪匹马完成不好工作,必须要让整个团队强起来。

    为啥?

    如今,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习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师徒关系也要进行转型,师父不能像以前那样摆架子,而是要放下身段,对徒弟进行引导,通过密切的配合,共同完成工作。

    不管是“老师父”还是“小师父”都要尊重人才培养规律

今年44岁,国家级技能大师张学海也发现,一些年轻人不愿意从事一线技能岗位工作。他培养人才的方式有些特别——师父主动找徒弟。在企业中,他更多在观察年轻人,觉得有人品不错、肯下功夫学习的,他就会主动找年轻人谈心,想办法拉过来进行培养。

    张学海带徒弟,并不会影响年轻人的本职工作,利用下班和周末时间,带着他们钻研技术。慢慢地,年轻人的技术也随之提升。

    张学海认为,随着中国制造水平的提高,生产力发生变化之后,作为生产关系的师徒关系也要与时俱进,“小师父”群体的诞生也是应运而生的结果。他提出要打破人才流动的壁垒,让想学技术的年轻人找得到师父,让高水平的师父能找到好苗子,形成伯乐和千里马的良好互动关系。

    张学海总结,年轻的钳工成长的过程需要10年时间。不过,通过这几年的培训摸索,他有信心用3年就可以培养一个钳工人才。在他看来,年轻人可以速成,但绕不开基本的教育规律,让年轻人专注本职工作、持续地走下去是最难的。

    — End —

    来源 | 中国青年报

    记者|章正

    编辑|陈凤莉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编辑:吴蕴聪】

猜你喜欢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热点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