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谈 | 下班了,工作微信还该不该回?

2018-09-19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海运仓内参

    潇湘晨报:下班了,工作微信还该不该回?

    近日,浙江宁波一职工王女士因为在下班时间未及时在微信工作群内汇报工作而遭到辞退,尽管在宁波市总工会的帮助下,王女士成功维权拿到了应得的赔偿金,但这一事件所引发的网络热议却未降温。

    从法律上来讲,《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下班后单位让员工用微信工作则超过了法定时间,员工完全可以拒绝。但在现实中,绝大多数企业员工都不敢这样做。下班后回“工作微信”几乎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个体力量很难对抗一种普遍性规则。

    员工下班后该不该回“工作微信”,应该兼顾情与法。怎么兼顾呢?一方面用人单位应该就此问题与员工或者工会达成共识,形成一种制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劳动合同中明确,比如员工回“工作微信”超过多长时间,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加班费或者进行其他补偿(如休假)等。

    作者:冯海宁 原标题:下班后该不该拒绝“工作微信”

    北京青年报:面对“甲醛疑云” 幼儿园须尊重家长知情权

    开学一年来,已有50名幼儿频繁流鼻血、咳嗽,位于江西南昌市经开区凌波路的奥克斯盛世华庭幼儿园近日遭家长集体退学。数十位家长都怀疑是幼儿园甲醛超标引起的,但是园方拒不配合检测,处理态度十分恶劣。

    没有学校会愿意发生甲醛超标之类的问题,事关孩子的健康,家长也难免关心则乱,有时很难做到理性看待,但不管怎样,充分重视家长的诉求,积极沟通协商理应是处理争端的基本原则。盛世华庭幼儿园态度如此恶劣,意欲何为?据悉,该幼儿园由香港YM教育集团投资创办,难道民办幼儿园就可以为所欲为?孩子们的权益和安全又该如何保障?出现争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冷静面对问题,一味用强。对待家长尚且如此,“教育”懵懂无知的幼儿们更是可想而知。

    作者:胡欣红 原标题:面对“甲醛疑云” 幼儿园须尊重家长知情权

    法制晚报:台风面前 自媒体切勿“疯癫”

    刚刚过去的台风“山竹”,让部分追求吸引眼球的自媒体“嗨”了起来,一些谣言因此传出,甚至有人散布深圳市将全市停电、停水的不实消息。16日下午,深圳警方根据举报线索,在宝安区抓获了散布不实信息的叶某、洪某。

    客观上,自媒体时代,人们都渴望及时了解台风过境地区的情况。有了这种需求,就需要提供内容。可惜的是,一些自媒体既无能力、也无想法去获取现场真实的信息,于是只好编段子、蹭热点,。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会将真实的信息淹没,会让人们对遭受台风侵袭地区的情况产生曲解,由此做出错误的判断,也会给风灾地区的人们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和恐慌,更有甚者,还会给人造成危险。

    所以,部分自媒体就算没有媒体的专业常识与训练,至少也要有一点自律的道德、求真求实的精神,要有用法律约束自己的意识。涉及事实的发布,特别是涉及灾难等人们关注度高的事件,尤其要慎重,不能为逞一时之快、为得眼前之利而张嘴就来。

    作者:璪平 原标题:台风面前 自媒体切勿“疯癫”

    钱江晚报:让“正当防卫”回归初心所在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在司法解释中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规划(2018-2023)》,要求在司法解释中大力弘扬正义、友善、互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道德要求,适时出台防卫过当的认定标准、处罚原则和见义勇为相关纠纷的法律适用标准,鼓励正当防卫,保护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

    应该感谢舆论风潮,是公民对于正义的朴素见解,刺破了各种条条框框框的政策偏见,也让司法人员能跳出专业主义的窠臼,直白看清法律的本来面目。法治就是要消灭“任性”,既包括公民个人的任性,也包括“权力的任性”;公民不能以正当防卫为由,“任性”地剥夺他人的生命,公权力也不能任性地限制公民的正当防卫权。一定程度上,这次司法机关对于正当防卫的政策的修正,也就是在“求诸野”,打破既有叠床架屋的司法旧例、红头文件,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回到法律初心所在,恢复正当防卫制度以及“无限制防卫权”的立法本意。

    作者:沈彬 原标题:让“正当防卫”回归初心所在

    光明日报:职校现“假专业”,症结在缺乏专业设置自主权

    近日,多位江苏明达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家长向媒体反映称,学校告知“高铁乘务”专业学生,学校没有这个专业,必须要转成“旅游管理”专业,才能获得毕业证。

    其实,出现这样的问题,责任并不一定全部来自学校。“真学校”的“假专业”,可以说是高职院校没有专业设置自主权带来的尴尬。在教育部指定的高考信息公开平台——阳光高考网平台上查询开设“高速铁路客运乘务”的院校,赫然有明达职业技术学院。也就说,极有可能的情况是五年制“高铁乘务”没得到批准。这就导致读3年中职的学生,没有获得免学费补助,需要转到其他专业后才能获得。

    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高校的办学自主权还有限,还应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职院校的办学自主权。高职院校以及所有中职学校办学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本校的办学定位和条件,自主设置专业,国家和地方政府可通过政策优惠、信息公开等方式引导高职院校举办专业,但却不应该过多干涉。

    作者:熊丙奇 原标题:职校现“假专业”的症结在缺乏专业设置自主权

    北京青年报:快递柜也收钱?不能变成“麻烦柜”

    近日,家住北京天通苑社区的张先生向媒体反映,自家楼下一直免费的快递柜突然开始收取费用。据了解,丰巢、速递易等快递柜普遍开启收费模式,快递员可自行选择由谁来付费,很多快递员在不通知收件人的情况下直接选择收件人付费。

    究其实质,消费者和快递员都不应当是快递柜费用的承担者。快递企业如果不能通过增加人手、减少派件量、增加快递员收入等措施来保障快递入户,不能让消费者享有良好的服务体验,就理应承担这部分生产经营成本。

    质疑快递柜的收费模式和快递员的操作方式,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设立快递柜的作用,相关快递企业理当在快递柜的使用和权利义务方面设定更合理的规则,并积极探索多元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选项,妥当平衡企业、快递员和客户三方的利益。总之,快递柜本来应当是快递企业和用户达成“双赢”的载体,不能变成了快递员的“甩手柜”和商家的“收费柜”,更不能成为消费者的“麻烦柜”。

    作者:洪奉 原标题:快递柜不能变成“麻烦柜”

    燕赵都市报:新生购置“装备”就是攀比?也是偏见!

    为了迎接新阶段的校园生活,大学新生们做了许多开学准备。一项调查显示,85.6%的受访大一新生坦言周围新生中攀比“行头”“装备”的现象多,衣服鞋帽、电子设备方面表现得最严重。

    客观说,此类调查可以增进社会对大学生行为、观念的了解,但刻意将新生购置“装备”“行头”等同于攀比,就未免有点结论先行了。时代在发展,像电脑,就已从过去的娱乐工具,变成现在的学习必需品。再者,诚如有辅导员指出的,“一是经历过高考,很多家长会选择在物质上奖励孩子。二是学生们想用随身的各类‘装备’在新环境中给人们留下好印象”,这两点在一个消费社会,其实有着很大的合理性”。

    开展大学生理性消费教育,与不戴“有色眼镜”去看待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应该是并行不悖的。真正去了解这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比仅仅是通过浮光掠影的消费调查就给他们轻易作出“攀比”的定性,要重要与有价值得多。

    作者:朱昌俊 原标题:新生购置“装备”就是攀比,也是一种偏见

    中国教育报:百万重金奖励教学,引导教师回归本分

    今年教师节,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翁恺老师拿到了张沉甸甸的奖状,获得了永平杰出教学贡献奖,奖金100万元。这是继2017年空缺之后,浙江大学再度颁出永平杰出教学贡献奖。

    高校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本是教师的本分,但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高校出现了盲目追求排名,追求以课题、论文数量为导向的科研GDP竞赛,最重要的教学工作反而成为了边缘工作。而浙江大学设立杰出教学贡献奖,并重奖教师,充分表明了对学校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视。重奖教师教学,从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管理者的角度来看,是要引导高校工作真正回到教学本分。

    以笔者看来,重奖乐教爱教的老师,显然是一种积极导向,目的是让更多老师站稳讲台,热爱讲台,以育人为己任,这也是高教管理和改革的大势所趋,实质上也是一种理性回归。期待更多的高校教师能够安心从教,爱教乐教,并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姜朝晖 原标题:重奖教学引导教师回归本分

    对热点新闻有自己的看法?小编在留言区等你噢~

    说明:本栏目所引用之评论均为原文节选

    整理 / 林子璐   编辑 / 黄帅

【编辑:唐红】

猜你喜欢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热点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