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椰壳碗下的青蛙”

2018-09-10来源:北京晨报网 作者:胡珍珍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世界著名的政治学家、东南亚地区研究家,对推进文化和政治相关的世界规模的比较历史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代表作为《想象的共同体》。

  中文世界对本·安德森的认知源于《想象的共同体》。这部著作于1983年出版,很快便引爆了学术圈,并且三十年来余波不断。

  相比“民族主义专家”、“东南亚专家”等外界赋予的标签,安德森似乎更喜欢以“椰壳碗外的青蛙”自况,地理的、历史的、语言的、规训的边界都无法束缚他旺盛的好奇和热情的思考。《椰壳碗外的人生》(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书如其名,便是安德森对自己不断跳出“椰壳碗”的一生的回顾。

  一生都在漂泊

  安德森少年时代在加州、爱尔兰、英格兰多地辗转,“移动的青春”赋予了他某种“边缘身份”。1950年代,安德森先后以“奖学金男孩”的身份求学于伊顿、剑桥,在古典教育体制下受训。伊丽莎白二世登基、佛朗哥独裁统治、苏伊士运河危机、苏联入侵匈牙利,种种事件都曾间接地左右他的思想和生活轨迹。

  1958年,年仅21岁的安德森前往康奈尔大学,投身新兴的东南亚区域研究。在那里,他终于发现了志趣所在,成功取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并开始任教。1961年,他在印度尼西亚开启第一次田野考察,其后十余年间,多次出入印尼,直到1972年,他因研究揭露1969年印尼政变的真相而被驱逐,并被禁止入境长达27年。

  超越了国家视角

  《想象的共同体》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但安德森本人早已看淡,他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甚至退休以后,他还为自己所作的那些与“事业”无关的工作而感到骄傲,“包括泰国杰出电影导演研究——《暹罗乡村黑暗势力的恶化》、民间传说在菲律宾革命中的作用、广告不断演变的意义等,还包括各种翻译和一位了不起的华裔印尼记者、历史学家的立项传记。”

  正如《卫报》在安德森的讣告中所说的,“安德森的所有书写都具有无畏的原创性,借助发现被忽视或被压抑的声音,挑战所有假说。他从不满足于告诉读者他们想知道的。”

    田野工作不能为调查而调查

    作为公认的学术明星,安德森的影响遍及人类学、历史学、政治学。《椰壳碗外的人生》主要线索之一,就是介绍安德森个人的求学和研究经历,以此破除现存的学术盲信。安德森所在的康奈尔大学是美国最先开始进行东南亚区域研究的院校之一,而他本人更见证并参与了比较政治、区域研究、政治文化、社会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兴起和建设,亲身经历了学科划分和教育体系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对于田野工作,安德森从自身经历出发,认为“仅仅专注于‘研究项目’是无用的”,重要的是漫无目的和陌生经历。“你必须对一切保持无限好奇,擦亮你的眼睛,锐化你的耳朵,凡事做笔记。”他强调,田野工作的重要性不只在于调查或访谈的收获,更在于因为陌生环境而获得的差异感。

    为什么要读安德森

    对于比较研究,安德森则推翻了自己在《想象的共同体》中以民族和民族国家作为基本单位的比较框架,经过反思,他认为“比较不是一种方法、或者一种学术技巧;更确切地讲,它是一种话语策略”。它需要一种新的叙事结构,也需要在符合情理的论证限度内选取出乎意料的对象。

    对于跨学科研究,安德森也略带戏谑地表示,传统学问本来就是跨学科的,正是因为落实到了学校和机构层面,学科的壁垒才越砌越高,这反映出了“学术研究领域”和“声称代表学科的各系的保守的体制权力”明显失配。

    安德森浸淫美国学界近50年,不论是人生还是治学,他的感受和反思对当下中国的学界和教育界,乃至普通读者都颇具启迪。

    胡珍珍/文

【编辑:唐红】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热点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