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怎么玩才健康 玩什么才恰当

2018-09-05来源:新华网 作者:周珊珊 孙志男

  问:青少年使用网络有哪些特征?为什么会出现沉迷网游的情况?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波:现在的青少年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玩网络游戏是他们的基本娱乐方式。

  从5岁到14岁,青少年在接触网络的过程中存在“三级跳”的规律:5岁左右,还没上学,但可能已经接触了网络,网络游戏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10岁左右,青少年不仅会通过网络进行搜索,也会参与社交、表达自己;14岁左右,网络已是生活中密不可分的工具,有些青少年的“网络数字化能力”甚至已超过父母。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往往是因为亲子关系存在四类问题:一是“不了解”,即父母不了解孩子在网上干什么;二是“差关系”,即父母在线上和线下都没有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三是“缺引导”,即父母放任孩子玩网络游戏;四是“坏示范”,即父母自身也沉迷。

  问:对于孩子玩网络游戏,家长采取的应对方式有哪些?正确做法又是什么?

  张海波:现代家庭中有两个常见场景:一是“网络争夺战”,家长把持网络的控制权,绝对不让孩子接触网络游戏;二是“电子保姆”,直接把手机、网络扔给孩子。实际上,过度控制和过度放纵,都不是真正的教育,而且都容易加重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沉迷。

  至诺科技游戏制作人李涛:我认识一位家长,狠狠教训过他玩游戏的儿子,导致孩子现在一听“游戏”俩字就紧张,可别人玩的时候,孩子却还是忍不住偷看。

  我认为,家长不宜向孩子灌输“玩游戏是罪恶的”这种观念。过于刚性的管理,反而会使青少年更倾向于通过网络游戏减压。父母应当帮助孩子选择适合的游戏,建立孩子对高品质网络游戏的审美。帮孩子挑选高品质的游戏,首先可以关注游戏年龄分级标准,其次可以通过家长自己简单试玩,再就是参考媒体、网友的评测与推荐。知己知彼,才能把握主动权。

  北京师范大学“游戏研究与游戏化实践”课程讲师刘梦霏:游戏,本质上是一种由规则引导的意义体系。“遵循规则去解决问题,即可得到一些奖励和反馈”——这个原则,同样可以用到现实中。在孩子接触游戏之前,家长可以进行协商、引导,并订立规矩,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表现主动性和自制力。

  慕尼黑大学教育学、心理学、艺术史博士高璇:对待网络游戏,家长应该做到下面几点:第一,建立清晰的规则。家长必须知道孩子在玩什么,并明确在哪玩、何时玩、玩多久。第二,做孩子的榜样,家长自己不能去当沉迷者。第三,为孩子提供和现实生活连接的机会。心理学认为,现实感是衡量心理状态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国外有些家长自发组织各种运动协会,家长轮流负责上课。这种做法,不仅创造了父母陪伴孩子的机会,也为孩子提供了现实中的社交圈子。目前,国内也有很多家长加以借鉴,比如组织孩子们去爬山、郊游等。第四,家长要高质量地陪伴孩子。高质量,要求高度关注、有所回应,但不过多干涉孩子,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度,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

【编辑:于璧嘉】

1 2 下一页 尾页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热点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