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降级”=消费观升级

2018-08-29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青年参考

    “消费降级”已成为一个“热词”,但仍然有不少人表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并未感到“消费降级之痛”。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指出,在2000年左右开始工作的中年人享受了完整的社会收入上涨阶段,大多完成了一定的财富积累,对“消费降级”并不敏感。

    “我们领导说买房就买房了,说是中科院的学区房,全拿下来一千多万,直接全款就买了,”在北京金融街上班的胡小姐告诉笔者,“人家年薪上百万,根本不用贷款。”

    即使是普通白领,也不是全都拥抱了“消费降级”。在武汉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的刘小姐告诉笔者,她的孩子今年就要上幼儿园,私立幼儿园每月要近四千块,但她的生活并未受到什么影响。

    “我有同事在买化妆品的时候省钱,以前用希思黎,现在用欧莱雅,但我不会那么干。想省钱有很多办法,但我觉得女人不能在脸上省钱。”刘小姐说。

    在某大型外企上班的于小姐是北京人,没有房租压力,是快乐的单身贵族。虽然公司的业绩不算理想,年终奖比往年少了,但她的消费水平依然在高位运行。“午饭就在单位楼下的鼎泰丰,单位给发了卡,加班的话晚饭也在那儿吃,”她告诉笔者,“大众点评的黑珍珠餐厅吃不起,但人均200元的馆子去一下还是没问题的。”

    在某传统媒体工作的苏小姐非常喜欢日本,基本每年假期都会去日本旅游。虽然在北京东三环租房的压力不小,但她还能承受,不打算降低生活质量。她认为自己是个理性的消费者。“我手机上也有拼多多,我还用转转、闲鱼呢,可我不认为这就是‘消费降级’的体现。如果的确有物美价廉的好物,为什么说不呢?比如,我在转转上买过几个动漫人物的手办。这没什么。不管对谁来说,手办都是很贵的吧?”

    对就职于北京某大型央企的田先生来说,“消费降级”是个很好的挡箭牌,是说服妻子适当地“省吃俭用”的好理由。“媳妇说去土耳其,我找的团一开始是凯撒的,人均一万二。后来我们决定‘降级’,最后找了中青旅,人均8千多。我不是说一万多就不去了,只是觉得不值。”

    在田先生看来,相较于“变穷了”,追求性价比的“消费降级”更像“消费升级”的一种形式,是消费观念的升级,体现出了一种更加成熟的消费观。

    本文刊载于《青年参考》报8月30日A12版

    作者:袁 野

    编辑:蔡梦吟

【编辑:温维娜】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热点
今日头条速览